摘 要:圖書館是為社會提供文化知識和文獻參考的主要場所,同時其提供的服務需要一視同仁,有責任關注一些圖書群體的知識獲取問題。雖然當前我國圖書館都有為特殊群體服務的意識,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的不完善,所以圖書館還需要加強對特殊人群的關注,不斷的改善服務的理念和方式,從而使得特殊群體的閱讀需求得到滿足,也促進圖書館服務的進步。本文主要對圖書館針對特殊群體的服務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
圖書館是服務性機構,對社會的文明建設以及知識文化的傳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圖書館作為社會的服務型機構其對所有的社會人員都應該是平等的,也需要加強對特殊群體服務的關注,尊重弱勢群體和殘疾人士,為其提供閱讀的便利。但是從當前我國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來看,對特殊人群的服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同時這也是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1 特殊人群的概念
特殊人群我們也稱之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指的是一些無法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導致的生活困難等情況的人群。隨著我國黨中央對民生問題的重視,特殊群體的生活也被廣泛的關注。特殊群體可以分為生理性以及社會性的特殊群體,其中生理性的特殊群體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幼兒或者患有某種疾病的人群;而社會性的特殊群體則包括孤寡老人、貧困群體以及農民工子女等。在社會分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這些特殊群體的社會地位更低,對其心理產生的沖擊也更大,因此需要在各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1]。
2 圖書館特殊人群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圖書館數量少,特殊人群出行不便
國際圖書館的分布要求,每五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但是從我國圖書館的建設來看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由于圖書館的數量少,使得對人口的覆蓋率過低,距離一部分人居住地太遠,從而使得一些具有讀書需求的特殊人群無法實現閱讀愿望。特別是對于一些老年人、兒童以及殘疾人來說,他們的出行本身存在一定的障礙,而過于遙遠的路途更無法使他們享受到閱讀服務[2]。同時,我國圖書館建設的起步晚,很多設施不夠完善,無論是館藏的書籍還是設備資源等都比較少,使得這些特殊群體在圖書館資源的利用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老人閱讀缺乏大字體的書籍,殘疾人缺乏相應的服務基礎設施等。
2.2 館藏資源匱乏
通過對當前我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分析可見,適合特殊群體閱讀的圖書資源有限,這也是特殊群體不愿意到圖書館閱讀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部分大型的圖書館中關于盲文圖書僅有幾百冊,一些中小型的圖書館甚至沒有進購盲文圖書,其他的輔助圖書更是極其匱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圖書館中沒有將特殊群體的服務納入到圖書管理項目中;其次特殊群體在圖書獲取以及文獻查閱方面的能力較弱,導致這些文獻和圖書無法及時傳送到特殊群體的手中;再次圖書館的資金有限,無法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圖書資源;最后,當前市面上針對特殊群體編制的圖書較少,圖書館缺乏有效的進購途徑。
2.3 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落后
從當前我國圖書館的閱覽室設置以及講座等活動的開展來看,雖然都有考慮到特殊人群,并針對這些人群設置了專門的服務項目,但是特殊人群要想能夠享受到這種服務,必須要親自到現場。而由于特殊人群的行動多數都不方便,從而導致這些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雖然部分圖書館開展了送書上門的服務,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缺乏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無法滿足特殊人群的閱讀需求。此外,圖書館的宣傳不夠,很多特殊人群由于活動區(qū)域的限制,甚至不知道圖書館的位置。
2.4 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通過實地的調研和觀察發(fā)現,當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對特殊人群并沒有給予特殊的照顧和服務,甚至對于這些人群帶有色眼鏡,缺乏為特殊人群主動提供服務的觀念。特殊人群由于身體的特點使得其行動不便捷,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所以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將特殊人群視為服務的重點,滿足特殊人群的閱讀需求[3]。同時還需要針對特殊人群,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特殊的培訓,比如盲文軟件的培訓等。但是由于對圖書館經費以及其他原因的限制使得圖書館培訓工作難以落實,工作人員的素質難以提升。
3 提升圖書館對特殊人群服務的對策
3.1 利用互聯網完善館藏資源
隨著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也逐漸趨向于網絡化,這也為特殊群體的服務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同時隨著社會對知識的重視,在圖書館的建設中也投入了更多的財力和物力,使得圖書館的內部結構和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比如當前幾乎所有的圖書館都設置了殘疾人專用通道,大部分圖書館都設置了老年和兒童專用通道。同時對于圖書的檢索也為特殊人群設置了特定的檢索系統(tǒng)和設備,更方面特殊人群的閱讀和資料的查閱;在館藏資源完善上,還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通過對紙質文獻和圖書的采購,來對特殊人群的閱讀資源進行豐富,比如多采購一些適合老年和兒童閱讀的圖書,或者增加盲文圖書的采購量等;其二是對數字資源的建設,圖書館還需要對現有的電子化文獻資源進行整理,使得資源的分類更加明確,更有利于特殊人群的查閱。同時加大對數據庫的采購力度,不斷的豐富電子圖書資源。此外,針對老年人和兒童在理解能力上的弱勢,圖書館還可以對館藏資源進行可視化處理,進而使特殊人群更容易查找相應的信息。
3.2 利用圖書傳遞服務,延伸服務范圍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圖書館的大數據環(huán)境圖書傳遞服務更加完善。特殊群體的經濟來源有限,所以考慮到這些群體的消費能力,為了節(jié)省這些人員的閱讀經費,圖書館可以開展舊手機捐贈活動,為一些經濟貧困的人群免費提供手機圖書館服務項目,通過在手機中安裝移動圖書館軟件,使特殊群體實現閱讀的愿望。同時一部分特殊群體有紙質圖書閱讀的需求,但是由于身體行動不便,無法到館內借閱,圖書館還可以開通免費快遞服務業(yè)務,對于殘疾人、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送書上門的服務,提升服務的質量,同時也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3.3 利用自媒體加強讀者與圖書館互動
為了擴大圖書館的宣傳,圖書館可以利用自媒體的方式來增強與讀者的互動,讀者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群等方式加入到圖書館的公眾號中,并留言互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讀者了解圖書館的位置、路線、館藏資源等,使得人們的借閱更加便捷。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來說,他們活動空間受限,難以了解圖書館的相關活動和館藏內容等,通過自媒體的互動使得特殊人群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圖書館的動態(tài)信息。更有利于特殊人群的閱讀計劃制定和活動參與行程安排等。同時通過特殊人群的反饋,也更有利于圖書館在特殊人群服務方面的完善。
3.4 加強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培訓
為了提升特殊人群的服務水平,圖書館還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首先建立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特別是對于特殊人群來說,要能夠積極主動的為其提供方便。同時在人員的培訓上,可以通過網絡教程以及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進而使得培訓的內容更加具體,操作性更強。同時還需要針對特殊人群服務,為工作人員提供一些盲文、手語等方面的溝通培訓,不斷優(yōu)化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
4 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是社會的服務機構,所以需要考慮到所有群體的需求。特殊人群在圖書借閱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便,需要圖書館能夠通過經驗的總結和先進管理方式的借鑒,為特殊人群提供更加貼心和人性化的服務,為全民閱讀戰(zhàn)略實施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莉.知識河流:向特殊群體提供知識援助--以山東省圖書館為特殊群體服務創(chuàng)新項目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4):61-66.
[2]侯峰.試論圖書館改進對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有效對策[J].才智,2015(17):373-373.
[3]李傳穎.英國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10):139-144.
作者簡介
吉永富,男,畢節(jié)市圖書館期刊部主任,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