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自立的能力是目前小學教師面臨和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當前的社會形勢,小學教師應當適時在學習、生活以及學生教育工作中放手讓小學生挑大梁,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讓他們掌握一些必要的學習技能和生活本領,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鍛煉自我。
關鍵詞:學習;教育;生活;培養(yǎng);自主自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7-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7.109
常言說,少年兒童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吧倌陱妱t國強”,因此,培養(yǎng)和增強小學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在少年兒童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并隨著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自我意識的提高,使少年兒童的依賴性漸漸向獨立性轉化,進而開始追求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自主教育方式,渴望自己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于是,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適時糾正學生的行為,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一、學習方法適合自我
在學習方面,今天教育的大部分都應該是方法,方法比事實更重要。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形成。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知識的“新陳代謝”也愈加迅速,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文化知識,學習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人們只有具備獲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不至于落伍,才能夠適應現(xiàn)代社會,緊跟社會的步伐。因此,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
學習過程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如何把這一過程變得有趣,學習方法就起到了重要的“調(diào)和”作用。當學生成績滑落時,家長都怪自己的孩子太笨了,其實是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不會學,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這種情形同時也影響到孩子的心理,逐漸地產(chǎn)生厭學情緒,越到高年級,課程結構越復雜,知識越多,就越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學習方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fā)展過程。從小學低年級起,是從老師的要求開始,隨著年齡的增大和智力的發(fā)展,學生會從教師的教法中得到啟示,逐漸學會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自我探索、自我總結,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因為適合于自身,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所以效果特別好,它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在思想行為中約束自我
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目前的狀況往往是某些事情直接由老師指定人或做法,往往預先訂好而流于形式。這種情況不但打擊了很多有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在學生中滋生了一些不良的習氣。由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發(fā)達,現(xiàn)在的小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不屬于他們那個年齡的知識,有些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大人所了解的知識。因此,這種情況下,更應當加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使他們能夠認識到掌握真本領才是最重要的。
在班中,比如班長、生活委員等職務就可以采取公開招聘、自選崗位、競爭上崗的方法。無論是誰,只要心中有大家,心中有他人,只要有服務班級的熱心,都可以參加競選。通過競選,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從他人的眼中看清自己,找到自身的缺點,同時也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而通過競選被選拔出來的同學則更能增強自信心,同時也能夠在廣大同學的監(jiān)督下服務于同學、提高自己。也許有人不放心,會覺得“統(tǒng)統(tǒng)下放給學生,能行嗎?”事實上,提倡“放手”決非“放任”,強調(diào)“自我”更非“自流”。
三、善于在生活中鍛煉自我
在生活方面,目前在青少年兒童的教育中,往往過分依賴家長。而事實上,即使在生活中,如果老師和家長能夠分工配合來培養(yǎng)孩子,通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洗衣服,現(xiàn)在小學生的衣服絕大部分都是家長在洗。因此,如果家長想讓孩子鍛煉洗衣服,則只能通過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這樣有時候不但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另一方面,老師們又在為小學生的各種活動主題而冥思苦想。試想,如果老師考慮到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其職責的一部分,則不但可以為家長分擔不少,而且可以以最簡單、方便的方式來增強孩子的生活能力。我曾經(jīng)聽說過一所學校的小學生舉行“洗衣服”比賽,其實目的不是為了比賽,而是讓這件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融入小學生的生活,讓他們體味生活的滋味,增強自立的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設置的事件和設置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設置事件和設置環(huán)境,去熏陶和感染少年兒童,實際上是一種情境體驗。體驗是教育者按照預定的教育內(nèi)容和目標,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一種能夠使少年兒童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少年兒童在實際情境、模擬情境或情境想象中體驗情感,并在這種環(huán)境氛圍的熏陶和影響下,主動自覺地通過體驗達到“自我教育”和“個性完善”的過程。
四、學會正確地評價自我
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學生對自身進行解剖和重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正確地引導學生,既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切忌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己。同時,要正確地對待自身的優(yōu)缺點,對于自己的優(yōu)點不能沾沾自喜,躺在優(yōu)點上睡覺,出現(xiàn)驕傲自滿的情緒,要學會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對于自己的缺點也不能自暴自棄,時刻要注意克服,讓自己進步。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和家長緊密配合,對孩子給予關心和監(jiān)督,因為學生年齡小,很多時候不能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最擅長和與眾不同的長處,然后尋找機會進一步發(fā)揮長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遇到的困難和所犯的錯誤,要適時幫助他們克服,不是一味地指責,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應幫其分析原因,并勉勵他們繼續(xù)前進,最終使學生通過目標和規(guī)范客觀評價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
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尚未定型的階段。這一時期思想教育的指引決定了少年兒童將來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未來的社會舞臺上,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思想教育至關重要,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一生。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或接納已有的東西,而是要從人的生命喚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識,逐步地提高學生自主自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潘立梅.淺談學生自強自立意識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0
(30):81.
[2] 朱敏.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J].科教文匯,201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