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琢 李婷 尹興
摘要 2015—2016年在大興安嶺加格達奇進行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產(chǎn)量、品質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與不施肥對照和農民習慣施肥處理相比,配施生物有機肥顯著增加了馬鈴薯產(chǎn)量,2015年、2016年產(chǎn)量分別達到27 900、29 850 kg/hm2,分別較不施肥對照和農民習慣施肥處理提高了51.2%、136.9%和11.0%、16.4%;配施生物有機肥馬鈴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2年平均較不施肥對照和農民習慣施肥處理分別提高了94.4%、38.2%、12.8%和12.9%、5.0%、3.3%;生物有機肥顯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與不施肥對照和農民習慣施肥處理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別提高了61.4%和29.4%,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別增加了39.5%和20.4%。總體來看,傳統(tǒng)施肥量減少50%并配施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品質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利于當?shù)伛R鈴薯的可持續(xù)與優(yōu)質高效生產(chǎn)。
關鍵詞 馬鈴薯;生物有機肥;產(chǎn)量;品質;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中圖分類號 S532;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3-0061-02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n effects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on potato production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was conducted in the Daxinganling Jiagedaqi in 2015—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ato yield reached 27 900 kg/hm2 and 29 850 kg/hm2 with bio-orgenic fertilizer treatment,respectively in 2015 and 2016.Compared with CK and farmers habitual fertilizer treatment increased by 51.2%,136.9% and 11.0%,16.4%.Bio-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 had the highest VC,crude protein and starch content which increased by 94.4%,38.2%,12.8% and 12.9%,5.0% and 3.3% compared with CK and farmers habitual fertilizer treatment during the average of 2 years.Compared with CK and farmers habitual fertilizer treatment,bio-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nitrogen,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increased by 61.4% and 29.4%,respectively,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increased by 39.5% and 20.4%,respectively.In general,bio-organic fertilizer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reduced by 50%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tato yield,quality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nitrogen,it advantageous to the local potato sustainable and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Key words patato;bio-organic fertilizer;yield;quality;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馬鈴薯是我國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作物,是新形勢下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戰(zhàn)略。目前,我國種植馬鈴薯已有4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chǎn)國,其種植面積約600萬hm2,總產(chǎn)量達9 000萬t以上,居世界第1位[1]。但是,與國外高水平馬鈴薯產(chǎn)區(qū)相比,我國馬鈴薯生產(chǎn)存在單位面積產(chǎn)量低、塊莖品質低、肥料投入高等一系列問題[2-4]。
近年來,由于生產(chǎn)中過度施用化肥,不僅造成了生產(chǎn)成本逐年增加,還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業(yè)面源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生物有機肥是我國近年來發(fā)展的新型肥料之一,具有固氮、解磷、解鉀等功能,能有效改善土壤環(huán)境和微生態(tài)群落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且與普通有機肥相比可大幅度減少人工,便于生產(chǎn)[5-6]。研究表明,生物有機肥能顯著增加作物產(chǎn)量,改善作物品質,且能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7-9]。
雖然關于生物有機肥對作物產(chǎn)量、品質及微生物量碳、氮已有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麥、玉米及果樹、蔬菜等作物,關于馬鈴薯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我國馬鈴薯主產(chǎn)區(qū)黑龍江加格達奇進行為期2年的試驗,分析生物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馬鈴薯生產(chǎn)、品質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以期為當?shù)伛R鈴薯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jù)?,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加格達奇興佳種業(yè)有限公司馬鈴薯生產(chǎn)田進行。該地區(qū)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濕潤冷涼,夏季晝夜溫差10~15 ℃,適宜馬鈴薯生長,有效積溫1 800 ℃,年均降雨量460 mm,集中在7—9月作物生長期間。
供試馬鈴薯試驗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質見表1。土壤為暗棕壤,耕層較淺,pH值呈酸性,土壤有機質、堿解氮、速效鉀含量豐富,有效磷含量較低。
1.2 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興佳2號中熟品種,種薯級別(G1)代原種。供試生物有機肥由保定民得富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CK:不施肥;處理1:農民傳統(tǒng)施肥,施肥量為復合肥(10-15-20)900 kg/hm2;處理2:50%農民傳統(tǒng)施肥+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為復合肥(10-15-20)450 kg/hm2+生物有機肥450 kg/hm2。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采用大壟密植方式,壟寬80 cm,株距12 cm。所有肥料均在基肥時一次性施入,無追肥,其余栽培、灌溉、田間管理措施等均按農民傳統(tǒng)方式統(tǒng)一進行。試驗期間每年5月10 日左右播種,9月10日左右收獲。
1.4 測定內容與方法
2015年、2016年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采集馬鈴薯20個,洗凈風干后待測。于試驗最后一年采集0~20 cm土壤樣品,4 ℃冷藏保存,1個月內完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測定。
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淀粉含量采用碘比色法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采用氯仿熏蒸-0.5 mol/L K2SO4直接浸提法。
1.5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分別采用Excel 2003、SAS以及SPSS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差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產(chǎn)量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CK產(chǎn)量最低,2015年、2016年分別為18 450、12 600 kg/hm2,均顯著低于處理1、2;2015年、2016年產(chǎn)量處理1分別為25 125、25 650 kg/hm2,顯著高于CK;處理2產(chǎn)量在2015年和2016年均達到最高,分別為27 900、29 850 kg/hm2,顯著高于CK和處理1,較CK和處理1分別增產(chǎn)51.2%、136.9%和11.0%、16.4%。
2.2 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2馬鈴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均表現(xiàn)為最高水平,其中VC含量在2015年、2016年分別為201.7 mg/100 g和208.4 mg/100 g,顯著高于CK和處理1;處理2和處理1的粗蛋白、淀粉含量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CK;總體來看,處理2馬鈴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2年平均分別較CK和處理1提高了94.4%、38.2%、12.8%和12.9%、5.0%、3.3%。
2.3 生物有機肥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處理2土壤微生物量碳195.20 mg/kg,顯著高于處理1(150.83 mg/kg)和CK(120.91 mg/kg);處理2土壤微生物量氮122.71 mg/kg,顯著高于處理1(101.91 mg/kg)和CK(87.95 mg/kg);總體來看,處理2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別較CK和處理1提高了61.4%和29.4%,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別較CK和處理1增加了39.5%和20.4%;土壤微生物量碳在處理1、2和CK間呈對數(shù)相關關系,土壤微生物量氮在處理1、2和CK間呈線性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分別達到R2=0.98和R2=0.99。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顯著增加了馬鈴薯產(chǎn)量,2年分別較農民習慣施肥提高了11.0%、16.4%;同時,施用生物有機肥顯著增加了馬鈴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平均分別較農民習慣施肥增加了12.9%、5.0%和3.3%;施用生物有機肥還顯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別較農民習慣施肥提高了29.4%和20.4%;可見,在減少50%農民傳統(tǒng)施肥量基礎上配施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增加馬鈴薯產(chǎn)量、品質,并顯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10-11]。
4 參考文獻
[1] 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馬鈴薯食品專業(yè)委員會.馬鈴薯加工業(y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Z].2016-05-05.
[2] 劉燕.馬鈴薯生產(chǎn)對土肥因素響應的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
[3] 楊麗輝,蒙美蓮,陳有君,等.肥料配施對馬鈴薯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12):136-140.
[4] 朱杰輝.不同土壤類型中施肥量對馬鈴薯生長與產(chǎn)量品質的影響[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9.
[5] 《農業(yè)新技術》編輯部.我國新型肥料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與目標[J].農業(yè)新技術,2005(6):1-3.
[6] 李慶康,張永春,楊其飛,等.生物有機肥肥效機理及應用前景展望[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3,11(2):78-80.
[7] 王曉春,吳樹龍.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產(chǎn)量和淀粉含量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4-6.
[8] 史書強,趙穎,何志剛,等.生物有機肥配施化肥對馬鈴薯土壤養(yǎng)分運移及產(chǎn)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6):154-157.
[9] 程萬莉.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馬鈴薯根際微生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
[10] 劉尚前,王曉春,牛斌,等.生物有機肥在馬鈴薯上的施用效應[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7(4):99-100.
[11] 李永.基施旺生物有機肥在馬鈴薯上應用效果[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