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 要 語言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明顯增強,而當前山區(qū)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容樂觀。那么面對一群群“一言值千金”的山區(qū)兒童,我們該如何來開展口語交際訓練呢,我就結合自己17年的山區(qū)教學經驗來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 山區(qū)兒童 口語訓練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21-01
語言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明顯增強,而當前山區(qū)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容樂觀,嚴重影響了他們今后的學習和職業(yè)生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了,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比~圣陶先生的精辟論述闡明了語言訓練的重要性。那么面對一群群“一言值千金”的山區(qū)兒童,我們該如何來開展口語交際訓練呢,我就結合自己17年的山區(qū)教學經驗來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借助媒體,化難為易,讓學生仿說
隨著國家教育均衡工作的大力推進,山區(qū)小學各種教學硬件設施的配備日趨完善,多媒體設備的推廣使用給口語交際教學帶來了生機,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簡單而敏捷,喜歡直觀、形象、有趣的東西這一特性,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材中口語交際的內容,選擇一些相關的短片讓學生觀看。影片結束后,讓學生把影片中自己喜歡人物的話選一句說給大家聽,然后再選說一段,最后在演一演,這樣即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興趣又就大大降低了表達的難度,讓學生鸚鵡學舌一樣從仿說一句通順的話到仿說一段完整的話,逐步提高訓練難度,最終讓學生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內心的想法。
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學會作客》這一課題時,課前我準備了一段有關作客的小視頻,課堂上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練習口語交際。(1)初次觀看視頻思考:你最喜歡影片中的誰?請記住他(她)所說的一句話,然后說給你的同桌聽。(2)再次觀看視頻,請把所喜歡的人物所說的話記下來并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3)最后讓學生分小組來演一演剛才所看到的短片。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每日一練,循序漸進,讓學生敢說
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見到成效,就如滴水穿石一般。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要有一個好話題,這個話題應來自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學生關心的話題,他們才感興趣,才愿說。字謎、故事、笑話是兒童最感興趣的話題,我們可以利用每天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練習說話,剛開始讓學生說喜歡的詞語,訓練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時機成熟了就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字謎、故事、笑話等等說給大家聽,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說話沒有那么可怕。經過反復訓練,克服了學生怕說的心理障礙,學生不僅敢說了、自信了,語言表達也逐步規(guī)范,表述不完整、使用方言土語、結結巴巴的情況逐漸減少了,說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還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走出課堂,抓住時機,讓學生悅說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訓練要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的組織教學”。那么,口語訓練僅靠課本上的材料是不夠的,課外才是學生口語訓練的廣闊天地。作為山區(qū)學校,寄宿學生比較多,教師除了課堂上有時間和學生共處,課后還有許多和學生共處的時間——共同游戲,共同勞動,這些共處的時間就是我們進行口語訓練的最佳時機,因為走出了課堂,走進生活,學生與教師的親近就多了幾分,更樂意與教師溝通交流。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把老師叫我說變成我要和老師說。就如在一次“捕魚”游戲活動中,看見孩子們正都玩得不亦樂乎,我就特意說了一句:“看,大家都跑得氣喘吁吁了。”班里膽子稍大點的同學就接上話了“看小凡跑的滿頭大汗了”“看,小麗又鉆出去了”……話語一句緊接一句,我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了。游戲結束了,大家圍坐在一起休息,我又趁熱打鐵說:“誰愿意把大家剛才說的話連起來說一遍?”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到“我來、我來”,說完了,我又叫孩子們把剛才所說的話寫下來作為今天的作業(yè)。這種高效而簡單的口語教學何樂而不為呢?需強調的是,在這種寓教于樂的口語訓練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雖不是主體,但卻是活動成敗的關鍵。即使是課外進行的口語訓練活動也需要教師的用心指導,只有教師花心思去研究,才會尋找出口語訓練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