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課就是一部藝術作品。要讓一堂課成為精品,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認真揣摩和設計,讓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綻放光彩。
關鍵詞:生物教學;畫龍點睛;教學方法
一、巧妙使用微課
隨著現(xiàn)代通訊業(yè)的發(fā)展,教育資源的共享力度大大提高,微課應運而生。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值得大力提倡,它可以使教學更加有效,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可以將微課教學用于課前的預習,進行教材解讀;可以將微課應用于新課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將微課用于題型精講、考點歸納、方法傳授等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反復揣摩和領會。所以,微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技術手段之一。
二、引人入勝的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端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精心設計的導入可謂是點睛之筆,能牽動學生的思緒,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地進入求知的興奮狀態(tài)。
在導入“基因工程”這節(jié)內容時,先展示一張會發(fā)出綠色熒光的小鼠圖片,如何制造出這樣能發(fā)光的小鼠,基因工程就能實現(xiàn)大家的愿望。再如,在引出“植物向光性”時,引用了南宋葉紹翁的詩《游園不值》中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痹娙擞杉t杏出墻聯(lián)想到滿園春色,那么“紅杏出墻”的原因是什么?這是植物向光性的體現(xiàn)。
我國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如果使學生感到生物課的學習能樂在其中,便可觸動學生思維中最活躍的“那根神經”。
三、巧妙的順口溜
順口溜簡明扼要、朗朗上口,有很強的概括性。在生物教學中,一些知識點比較繁雜,學生不容易記住,而此時教師如果能將繁雜零碎的知識點巧妙地編成順口溜,把它用于課堂教學,既可以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便于學生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提高總結概括能力,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比如,上完“有絲分裂”后,對有絲分裂的過程就編了一個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xiàn),形定數(shù)晰赤道齊,點裂加倍均兩極,兩消兩現(xiàn)新壁建”,通過對每句口訣仔細說明之后,學生很快就會對有絲分裂的全過程有很清楚的認識,這個知識點就能很快消化了。再如,用“甲攜(纈)來(賴)一(異)本(苯)亮色書(蘇)”一句話記住八種必需氨基酸。利用“胡(胡蘿卜素)三葉(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記憶色素帶上四種色素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
順口溜以生動的言語,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種學者開心、教者輕松的學習方法,我們又何樂不為呢?
四、靈活的多媒體技術
恰當?shù)貞枚嗝襟w課件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運用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原則,用直觀、形象、具體的方式把教學難點在課件中予以突破,用醒目的顏色、字體等方式把教學重點在課件中予以突出;適度運用原則,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原則及效率原則,在較短時間內,收獲較多知識。
比如,在講到“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及受精作用”“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等時,這些內容抽象、復雜,看不見、摸不著,學生難以理解,用多媒體動畫可以模擬這些過程,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擺脫空間的限制,把學生帶入生物的微觀世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形象的教學工具
恰當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當教具給學生以直觀刺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比如,在講到“細胞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時,可以讓學生搜集食物、飲料包裝說明書,分析主要成分;“DNA的結構”這部分知識也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可充分利用模型展示,幫助學生對DNA雙螺旋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
六、清晰的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的“眼睛”。優(yōu)秀的教學藝術家非常重視教學板書藝術的運用和研究,有位特級教師曾說:“好的板書對于提綱挈領地了解課文內容,對于把握住課文的關鍵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彼?,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教材特點、學生實際等情況精心設計板書,讓藝術的板書設計成為自身教學藝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七、精要的收尾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內容連貫性強和良好的開頭是一節(jié)好課的必需條件,但是完善精要的結尾,亦如畫龍點睛,會使全課內容再起波瀾。通過歸納總結、實踐活動、轉化升華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鞏固,使新知識更有效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使學生的理解、消化和形成知識網絡更加快捷有效。
總之,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適用但不濫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會為我們的課堂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佐娟.把生活融入生物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09(1).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湖北教育,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