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善新
學生的知心人是老師,老師能獲得學生知心,關鍵是一個“愛”字。這種愛不同于母愛、友愛,而是教師獻給學生的一顆赤誠的愛心。三十多年的教學工作使我體會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
愛學生是老師工作的基點,愛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愛學生,處處關心尊重學生,那么學生就會被你的愛所感動,自然會喜歡你,接近你,接受你的教育,這就是愛的力量。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愛,也就沒有教育效應。對學生理解是愛,對學生信任是愛,對學生嚴格要求是愛,對學生合理寬容也是愛。有了對學生的愛,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就不會簡單粗暴,就不會諷刺學生,嘲笑學生,體罰學生,教學工作才會得心應手。
一、用愛感化師生關系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知識上、能力上我們高于學生,但在人格上,我們完全是平等的。”這是我從教以來的信條。在課堂上,我常常把真誠的微笑、贊賞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對于有進步的學生,我會熱情地與他握手,這不僅是皮膚的接觸,而且是彼此心靈的溝通。
我和學生之所以如此和諧、平等,是因為我們彼此尊重,我對他們的尊重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在指名發(fā)言時,我會說:請你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做一個“請”的手勢;當一些學生發(fā)表他的長篇大論時,我會耐心傾聽,不會考慮課堂時間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而打斷他的談話;當學新課需要查找資料時,我與學生一起查找;當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難題”時,會與學生共同商量;當我有做錯事、說錯話的時候,我會誠懇地向他們道歉……一個孩子一個樣,我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注重那些不愛言語、性格內向、成績較差的學生。我悉心觀察,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他們,贊賞他們,幫他們樹立自信心。
二、用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期望學生成才是班主任的職責,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情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使學生聽其言,信其道。班主任的日常形象在保持一顆愛心的同時還應多些變化,不要單一的“嚴肅”“認真”“刻板狀”,而是在教學上像嚴父,生活上像慈母,課外活動像兄長,用感情去感染教育學生,以此來推動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向學生心田傾注愛的暖流,一定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在人格上平等,工作上合作,教學上配合,生活上互愛,心靈上溝通,讓學生愿意接受教師,心里話愿意主動給班主任講。教師以一顆公平的愛心面向全體,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愛的力量,情的無價
班主任應關愛學生,更應該關愛那些家庭不幸的學生,多一份愛心,融化他們內心的堅冰,堅定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不幸家庭的學生感到班主任親,同學們親,感到班級溫暖,從而樹立學習信心。老師要想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師愛的真誠,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就必須讓學生“駐進”我們的心里,時時刻刻惦念他們,真真切切關心他們,把每個孩子的冷暖放在心上,盡力去關愛他們,他們純真的臉才會露出真誠的微笑,他們純潔的心窗才會打開,讓你進去。有一天正上課時,孫斌斌突然肚子疼想去廁所,我趕緊讓他去了。過了好一會兒,也不見他回來,出什么事了?我馬上去廁所找他,一進廁所,我發(fā)現(xiàn)他正蹲在那兒哭呢。我問:“孫斌斌,怎么了?”他邊哭邊說:“我拉到褲子里了?!蔽野参克f:“沒關系,老師幫你洗?!蔽野阉I到無人的房里關上門,先給他洗身上的臟物,洗干凈后,我去找了一條褲子給他穿上,然后幫他把弄臟的衣服洗了。他感動地說:“您真像我的爸爸?!庇行W生自理能力差,不會削鉛筆,不講衛(wèi)生,我就親自給他們洗臉、洗手、剪指甲、削鉛筆;有的學生沒帶早點,我給他買;有的學生不舒服,我會幫他揉一揉、按一按,倒杯熱水,一起做游戲。我也常常通過日記或面對面等形式與學生溝通,排解他們的苦悶,安慰他們幼小的心靈,同時也感受他們成長的快樂。
四、多一份真情,多一份愛
班主任要像園丁一樣用赤誠的心去愛護每個學生,越是后進生越是要呵護。在工作中以愛為基石,尊重愛護后進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溫暖、滋潤他們的心田。經(jīng)常同他們談心交朋友,這樣學生會做出積極的反應,把老師當朋友。當他們有進步時表揚,當他們犯錯誤時,充分照顧他們的自尊心。去年我新接的班級有個“頑皮大王”,在校打架出了名,學習成績差。家長知道后對該生大打出手。我得知后主動找家長多次談心,并說打罵等粗暴辦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應用說服的辦法,家長答應了我的要求。這位學生得知后非常感動,我又多次找他談心,交朋友。結果他改掉惡習,學習成績進步很快,期末總分全班名列前茅。多一份真情,多一份愛,多一些理解,多一點溫暖。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
愛,伴隨著我成長,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它將我的人生之路點綴得鮮花爛漫,雖辛苦但不覺得累。
總之,建立一種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熱愛、尊重、信任,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熱愛、信任,正是師生互相溝通、互相連接的紐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