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翾霄
(甘肅省華池縣第一中學)
摘 要:歷史材料解析題已經(jīng)成為高考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數(shù)師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就如何打破學生的困惑,解決師生的難題,從閱讀、掛鉤、提煉和成文四個方面探討材料解析題的教學方法。
關(guān)鍵詞:歷史材料解析題;掛鉤;教學方法;提煉
高考歷史試題分為客觀題(選擇題)與主觀題(非選擇題)兩大類。其中主觀題(非選擇題)共52分,占整個歷史試題分值的絕大部分,因此高考中材料題得分的高低,成為制約歷史成績高低的關(guān)鍵。
近幾年高考中,材料解析題已滲透選擇題,選擇題已基本成為材料式選擇題,難度大大增加。歷史材料解析題注重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從相關(guān)材料中概括、提取并整理有效信息回答相關(guān)問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對材料解析題無處下手,失分嚴重。為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這一難題,提高學習成績,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第一步:閱讀
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審題的過程,只有對文字材料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后才能進行正確的答題。在閱讀時,我一定要注意閱讀方法的選擇。
首先,閱讀時,先讀設問的問題,然后再讀與問題相關(guān)的材料,當我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能從很大程度上減少閱讀的盲目性,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閱讀效果,使閱讀的成效更加明顯。
其次,閱讀材料不但要精讀正文,前后貫通。更要注意閱讀材料的出處、注釋、涉及的時間、年代。這些信息對理解材料、回答相關(guān)問題都有暗示作用。如,閱讀材料:
材料“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而亡,全變則強,小變而亡……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矣?!?/p>
請回答:這一觀點是哪一派別提出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的政治實踐在社會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在弄清楚設問后,要通讀材料,找出材料的關(guān)鍵句、關(guān)鍵詞,即“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睆娬{(diào)的是變則強,不變而亡的道理。這與教材中梁啟超的《變法通議》中的觀點十分相似,因此,應該屬于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觀點,其他問題都迎刃而解。
最后,閱讀材料一般先粗讀,再細讀,最后再精讀。粗讀就是對材料進行粗略地、大體地通讀,對材料有一個初步了解和認識,熟悉設問在材料中的對應,初步建立材料與知識及問題間的聯(lián)系。細讀就是對文字材料,借助標點符號理出頭緒和層次,在閱讀古文材料時,我們應結(jié)合古文知識理解,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弄清材料的真正含義及各層次間的聯(lián)系,最終掌握材料所反映的核心問題,從整體上把握材料之間的信息鏈接。精讀就是結(jié)合問題和細讀過程中提取的有效信息,重點閱讀和理解。
第二步:掛鉤
掛鉤就是把文字材料與所學的歷史教材中的相關(guān)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找出材料與所學知識的最佳結(jié)合處。
文字材料分為兩種,一種是材料來自于教材或是以教材為依托,這樣的材料題相對比較簡單,只需直接把材料與教材的具體知識點掛鉤,把材料的觀點與教材觀點結(jié)合起來即可。另一種是材料是來源于課外的新材料,這種新材料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這些情境展開歷史思維活動。這類材料題是對課本知識的一種補充和拓展。這種材料題也是目前高考材料解析題的一種新趨勢,但其“著眼點”仍是考查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及其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與教材知識必然存在聯(lián)系,要處理好這類材料題,必須依照材料觀點進行思考,即要做到所學為輔、材料為主、論從史出的要求。
第三步:提煉
提煉的前提是對閱讀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所提煉的知識點是不同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記述性材料,關(guān)鍵是要從材料中提煉要點,對于論說性材料,關(guān)鍵是要提煉材料中的觀點、看法。提煉的過程實質(zhì)上更是一個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過程,我們要透過歷史現(xiàn)象這些表面上的東西進一步揭示其背后隱含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
在提煉有效信息時,更要注意材料的設問,要根據(jù)設問的要求,通過對材料的鑒別、篩選、剔除無效的信息,提取相關(guān)的有效信息。設問一般有內(nèi)涵式設問與外延式設問兩種。內(nèi)涵式設問,主要是指設問依據(jù)材料。如“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等作為提示語;外延式設問,指把材料作為一種載本,具體信息要從所學知識中提煉;一般用“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作為提示語。弄清設問,在提煉有效信息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更有針對性。
第四部:成文
成文就是組織好語言文字進行作答。要求做到條理清晰、言簡意賅。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按設問作答。文字材料解析題一般由幾個小題組成,每個小題中也有好幾個設問,常有限制性詞語。如“對思想上的影響”“不得摘抄原材料”等(就必須從思想角度回答,自己組織答案)。答題時要嚴格按照要求回答。
第二,答題要規(guī)范化。要用歷史術(shù)語,要把回答內(nèi)容的關(guān)鍵詞(措施、主張、觀點等)寫在答案前面,做到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分明。
第三,要注意賦分,根據(jù)所賦的分值多少判斷所答要點的詳略。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材料進行分析考慮,注意材料的顯性含義和隱性含義,問題的正反兩面,力求準確到位。
第四,注意運用歷史史觀。在分析判斷材料觀點時,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準確辨析材料觀點的正誤,提高分析判斷歷史事件的能力。
以上是我個人在材料解析題中摸索出的一些技巧,如有不到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