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紅
摘要: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和實施,對于音樂教學實踐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當前音樂教師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與這一問題緊密相關。從基于三維目標的音樂教學,轉變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音樂教學,需要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理念和方法上實現新的探索和轉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及其逐漸融入音樂教學實踐,將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的教學。對于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具有積極作用的教學方法,將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
關鍵詞:音樂課堂;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
在各行各業(yè)都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滲入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是課堂教學的主流。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音樂學科的課堂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如何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每位音樂教師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重構課堂標準,打破教學與學生素養(yǎng)脫離的局面
一般的音樂課課堂,都是教師教學生簡單的唱完課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課堂任務,學生只要上課學會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獲?,F《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音樂課時要從審美、興趣、個性發(fā)展、弘揚音樂文化等各個方面出發(fā);針對每個年級段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想要上好一堂音樂課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樂課也不是只要教會學生歌曲這么簡單。音樂科教師需要重構課堂標準,轉變教學方式。教師應著眼對學生學習方式上的研究和改變,改變以往那種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在音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如:現在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隨著各種電視節(jié)目傳播,《中國好聲音》、《超級女聲》等受到學生們的追捧。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需要老師的點撥。教師應該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流行音樂帶到課堂來,指導學生鑒賞,使音樂課堂成為時代潮流與價值精神的展現舞臺。實踐證明,中小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音樂教師必須要有寬闊的視野,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音樂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理解音樂的內涵。如《保衛(wèi)黃河》有著非常鮮明、生動有力的音樂形象,它以跳動起伏,生氣勃勃的戰(zhàn)斗精神構成它的聲調特征,表現了我們偉大祖國的英雄兒女斗志昂揚的奔赴抗日救國戰(zhàn)場,掀起了民族解放斗爭巨浪的熱烈場面,生動的刻畫出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祖國,英勇殺敵的光輝形象,在這一刻學生一定會受到心靈上的震撼,激發(fā)出愛國主義熱情,以及頑強的斗志。又如欣賞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說《梁祝》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這優(yōu)美的旋律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動。這些健康的音樂作品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課外音樂教育環(huán)境也應該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達到神與形的完美統一等等。我們必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條件,向學生進行音樂教育。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的素養(yǎng)
新的音樂課標為音樂教師提供了一個發(fā)揮自己潛能的廣闊空間和一個更有意義的教學領域。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經常給學生表演和表現的機會。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愛唱、愛跳、愛表現這本來就是孩子們的天性,這種天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漸漸地被磨滅了。那么,在21世紀的今天,教師必須讓孩子們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在音樂課上,培養(yǎng)學生敢于大膽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種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一種做人的勇氣的培養(yǎng),一種對生活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在小學音樂課程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機能的關系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音樂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機地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fā)下才能夠成為智慧。音樂教育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性,音樂課程應體現出其他學科所不能觸及到的方面。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就沒有了藝術。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音樂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如《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手拉手”,通過《讓我們手拉手》、《大家來唱歌》等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他們豐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們的感受,學會同學之間互諒互讓,珍惜友情,共享快樂,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達到情感體驗和提高審美素質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個性發(fā)展
在音樂教育中,還要改變單純地把學生關在教室里,滿足于課堂教學的老方法,要以課堂教學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為主,積極開展社會音樂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jié)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jié)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鐘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后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學生,采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jié)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錯,請學生來糾正老師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必備的基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音樂作為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探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案,并運用于教學實踐。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