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
摘要:近年來,一些小學生離家出走、自殘乃至自殺的報道頻繁出現(xiàn),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引發(fā)了開展挫折教育的話題。本文分析了小學生遭受挫折的原因,并提出了開展挫折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希望能夠?qū)逃ぷ鲙硪欢ǖ慕梃b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 挫折教育 原因 方法
多數(shù)小學生抗挫折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加之受到外界壓力的影響,容易引發(fā)一些悲劇事件。如今,小學生的悲劇事件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怎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促使他們具備較強的抗挫折能力,是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引發(fā)小學生悲劇事件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第一,父母過分溺愛。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這些獨生子女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對外顯得較為懦弱,存在較強的依賴心理,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非常脆弱。不僅如此,這些孩子還嚴重缺乏責任心,遭遇問責事件時,會習慣性地推脫責任。
第二,父母期望過高。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寄予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孩子疲于學業(yè),沒有時間和精力交朋友,性格變得孤僻。
第三,家庭經(jīng)濟因素。在學校里,小學生存在攀比心理。尤其是一些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連孩子的正常需求都無法滿足,以至于這些家庭的孩子產(chǎn)生自己低人一等的錯覺,產(chǎn)生挫折和自卑的心理。
2.學校因素
第一,評價體系單一。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校通常都是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考核教師的標準,使教師倍感壓力,從而逐漸形成了分數(shù)至上的教育理念。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以偏概全,必將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二,缺乏特殊教育。具體來說,學校缺乏對特殊學生的關注。這類學生可能是殘疾、留守、單親,甚至是孤兒。這些學生的身心遭受了巨大創(chuàng)傷,而學校對他們的關注度不足,讓他們很容易變得自閉、冷漠、多疑,甚至產(chǎn)生抑郁、厭世乃至自殘的情緒。
二、對小學生開展挫折教育的方法及途徑
1.因人施教,掌握規(guī)律
小學生在情緒上的差別往往很大,所以在開展小學生挫折教育時,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自身情況及心理特點等,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人施教。每個班級都有學困生,這些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性格較為怯懦,面對失敗時常常無所適從。針對此類學生,教師不應再對他們施加壓力,而應盡可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從而激發(fā)他們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
2.開展主題班會,解決困難
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堂是其主戰(zhàn)場。因此,教師可以把主題班會作為對小學生開展挫折教育的主要形式。另外,學??梢蚤_設心理咨詢課程,每月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在主題班會上設置一些障礙訓練,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辯論的方式,問題會越辯越清晰,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通過這種班會形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而且可以使他們找到自身的問題,學會坦然面對,從而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3.實現(xiàn)家校結(jié)合
教師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是其職責所在。為了提升挫折教育的效果,教師應動員學生家長參與其中,對孩子實施家庭挫折教育。班主任也需要和家長多溝通,告知孩子在校的具體情況,同時提醒家長不可過分寵溺孩子,雙方都要把在校孩子的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如對于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可以培養(yǎng)其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自行上下學,同時教給孩子交通安全常識,培養(yǎng)他們的安全意識。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之所以會憂郁、自殘,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緩解這種情況。一方面,學校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與途徑開展挫折教育,如因人施教、開展主題班會等;另一方面,家庭要全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挫折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代芬,陳科良.試論小學生挫折的成因與教育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5).
[2]苑青,成云.小學生挫折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3).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修縣三角中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