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翠艷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疏導、精神護理等綜合干預措施對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癥患者的作用。方法:選擇就診的老年病抑郁癥患者144例。分為隊照及干預組,每各 72 例,全部患者根據(jù)不同原疾病,給予內科疾病常規(guī)治療,一般健康指導咨詢及電話隨訪等,共3個月,同時給予口服抗抑郁劑酸氟西汀。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干預前后采用Zung抑郁(SDS)及焦率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及焦慮情緒狀況,比較干預前后評分。結果:干預前對照組與干預組SAS 總分( 43.24±7.71 vs 43.31±7. 8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 05);SDA 分( 43. 85±6. 97 vs 45.21±4.8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干預后對照組與干預組SAS總分( 39. 78±8. 86 vs 35. 63±9. 8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SDA總分(38. 93±6.35 vs 34. 02±4. 28)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主要有口干、便秘、食欲下降、頭暈等,余無特殊。結論:不同次多方面的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干預對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癥患者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該措施簡單易行,無明顯不良反應,對促進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癥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老年??;抑郁癥;心理疏導;精神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老年人的高發(fā)疾病,與此同時老年人的精神衛(wèi)生狀況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研究表明,老年期抑郁癥和癡呆已成為嚴重危害老人心身健康的兩大精神疾病。老年慢性疾病是誘發(fā)老年性抑郁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的醫(yī)療技術尚無法徹底戰(zhàn)勝上述頑疾,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若這種抑郁情緒長期持續(xù)存在,會延緩疾病的康復,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自殺等嚴重后果。為探討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對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患者的影響,本研究對伴有老年病的抑郁癥患者采用抗抑郁及心理疏導,精神護理及健康教育等綜合干預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老年病誘發(fā)抑郁癥患者144例,入選患者均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可用言語表達,均為慢性病,年齡≥60歲,男79例,女75例,平均(70.7±8.7)歲。腦出血28例,腦梗死10例,冠心病31例,高血壓21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糖尿病16例,胃腸疾病12例,骨質疏松骨折8例及其他3例。排除原發(fā)精神障礙、老年癡呆以及嚴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惡性腫瘤、嚴重的心力衰竭、肝腎疾病患者等;最近沒有大的生活事件;既往和目前無意識障礙,無理解力、記憶力、定向力等認知障礙;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每組各7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構成、婚姻狀況、患病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研究工具 (1)個人基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文化程度等。(2)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3]。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及焦慮情緒。SDS和SAS均由20個項目組成,采用4級評分法(1~4分),各項得分相加為總得分,將總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shù)部分即得標準分,以標準分≥50分為診斷標準,51~59分為輕微至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由專職護士在患者干預前后3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由專人發(fā)放問卷,講解填寫方法,負責回收。
1.3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根據(jù)不同原發(fā)疾病,根據(jù)內科疾病治療常規(guī),予以常規(guī)治療,并給予一般健康指導咨詢及電話隨訪等,同時給予口服抗抑郁劑鹽酸氟西汀,20mg/d,根據(jù)病情可于2周后酌情加量至40mg/d,共3個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檢驗。
2.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結果比較 發(fā)放問卷144份,收回141份,死亡3例,回收率為97.9%,干預組1例中途因他病原因死亡退出,對照組2例中途因他病原因死亡退出。干預前對照組與干預組SAS總分、SDA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對照組與干預組SAS總分、SDA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 干預組4例用鹽酸氟西汀患者因出現(xiàn)激越,失眠加重及惡心給予減量后緩解,1例中途因他病原因死亡退出。對照組用鹽酸氟西汀患者各2例出現(xiàn)白天多睡,2例中途因他病原因死亡退出。兩組患者其他不良反應有口干、便秘、食欲下降、頭暈等。均出現(xiàn)在用藥頭1周。給予對癥處理胃腸道反應和及時復診調整用藥,余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觀察。
3.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感精神障礙,其臨床特點主要為情緒低落、思維慢、語言動作減少和遲緩等[4]。抑郁癥狀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疾患,其危害性不僅在于造成老年人身心痛苦,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對軀體疾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是一項特殊的工作。本研究通過對干預組的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干預,結果提示干預前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癥狀明顯好轉,干預后對照組與干預組SAS總分及SDA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干預對老年病抑郁癥患者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本研究治療措施簡單易行,無明顯不良反應,普遍為老年患者所接受。
本研究在對于老年病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干預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體會,首先必須注意干預技巧及方法;在咨詢過程中注意情感支持;加強對個別患者特別心理支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用特殊心理治療技術,如合理情緒療法、系統(tǒng)脫敏療法等。總之,老年病抑郁癥患者的治療不同于普通患者,要綜合考慮軀體疾病、認知障礙及外部因素等。給予老年病抑郁癥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糾正不良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加強健康教育和康復鍛煉,通過對老年病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降低軀體疾病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使他們健康、愉快、高質量地安度晚年,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蘇亮,施慎遜,肖世富,等.老年抑郁癥和焦慮障礙共病患者的臨床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3):166-169.
[2]孔袁.住院老年病人抑郁狀況的護理對策研究進展[J].醫(yī)學信息,2011,24(10):6645-6646.
[3]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94-199.
[4]星洲.勿把老年抑郁癥當成老年癡呆[J].中國全科醫(yī)學:醫(yī)生讀者版,2009,5(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