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杰
3月21日至25日,第14屆蘭卡威國際海事與航空航天展(LIMA-2017,簡稱蘭卡威防務展)在馬來西亞的蘭卡威島舉行,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型先進戰(zhàn)斗機紛紛登場獻技,竭力展示各自的優(yōu)異性能,競逐馬來西亞空軍的多用途戰(zhàn)斗機換裝計劃。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俄羅斯空軍的“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在換裝了全新的蘇-30SM多用途戰(zhàn)斗機后首次公開亮相,在碧海藍天間上演了精彩紛呈的特技飛行表演,從整齊劃一的四機編隊、驚險刺激的雙機配合到出神入化的單機特技,無不令現場觀眾嘆為觀止。
? ? 在換裝了蘇-30SM后,蘭卡威航展是“俄羅斯勇士”表演隊的首次亮相。
換裝訓練
2016年4月5日,“俄羅斯勇士”表演隊迎來了建隊25周年,在多年駕駛蘇-27和蘇-27UB戰(zhàn)斗機后,準備換裝更加先進的蘇-30SM戰(zhàn)斗機。與世界上大多數飛行表演隊不同,這支表演隊裝備的蘇-30SM戰(zhàn)斗機完全保持著作戰(zhàn)能力,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掛裝各型武器,執(zhí)行多種作戰(zhàn)任務。
作為首批飛行員,安德烈·阿列克謝耶夫上校、奧列加·葉羅菲耶夫中校、謝爾蓋·謝格羅夫中校、亞歷山大·博格丹中校在2016年夏天率先完成了改裝培訓。10月8日至14日,他們駕駛首批4架全新生產的蘇-30SM戰(zhàn)斗機(編號30~33)從伊爾庫特公司的伊爾庫茨克航空工廠飛抵位于庫賓卡空軍基地。
當天,俄羅斯空天軍在庫賓卡基地舉行了隆重的接裝儀式,邦達列夫司令親自出席,希望這支聲名顯赫的飛行表演隊在換裝新型戰(zhàn)斗機后,加緊飛行訓練和動作編排,向外界展示蘇-30SM戰(zhàn)斗機逸群絕倫的超機動性能。時隔一個半月,阿列克謝耶夫等飛行員駕駛第二批4架蘇-30SM戰(zhàn)斗機(編號34~37),在11月30日從伊爾庫茨克轉場到庫賓卡基地。
與此前裝備的蘇-27戰(zhàn)斗機有所不同,蘇-30SM戰(zhàn)斗機由于采用了鴨翼,相應調整了外部涂裝。表演機的前機身左側印有“俄羅斯勇士”的俄文字樣,右側印有20個國家的國旗,機身背部噴涂了藍、紅、白相間的俄羅斯國旗顏色,機翼和平尾的前緣采用了極具動感的紅色,機身腹部以藍色為主,俄羅斯空天軍的軍徽在垂尾上閃耀出金黃色的光輝。
2016年12月1日,“俄羅斯勇士”表演隊駕駛全新的蘇-30SM戰(zhàn)斗機開始了飛行訓練,主要任務是熟練掌握蘇-30SM戰(zhàn)斗機的駕駛技藝。按照要求,表演隊選拔的每名飛行員必須擁有2 000~2 500飛行小時的經驗,每年在表演隊中的平均飛行時間達到200多小時。今年3月2日,表演隊迎來了春季首個飛行日,開始增加新的表演動作,在編隊表演時突出展示整體性,在單機表演中重點展示超機動性。
3月12日,“俄羅斯勇士”表演隊駕駛5架蘇-30SM戰(zhàn)斗機從庫賓卡基地啟程,在中途經停了俄羅斯的彼爾姆市、新西伯利亞市和伊爾庫茨克,出境后又在中國太原的武宿國際機場短暫停留,飛赴馬來西亞參加蘭卡威防務展。
展示全新編排
在蘭卡威防務展上,“俄羅斯勇士”表演隊分別以四機編隊、雙機配合和單機特技上演了精彩紛呈的飛行動作。目前,四機編隊的動作編排主要展示飛行員保持編隊整齊劃一的精湛駕駛技藝。
起飛后,4架蘇-30SM戰(zhàn)斗機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首先作出了“涅斯捷羅夫”筋斗,然后是一個360度大坡度盤旋,接著在爬升過程中完成了一個四機桶滾,改為水平后,放下了起落架,向地面觀眾致意。隨后,4架蘇-30SM戰(zhàn)斗機右盤旋270度轉彎,完成一個斜筋斗,加力爬升,再次作出一個桶滾,緊接著又完成一個“涅斯捷羅夫”筋斗,借勢進行了一個大坡度盤旋、爬升,第三次作出四機桶滾,緊接著是水平編隊橫滾。
2015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兩架俄空天軍涂裝的蘇-30SM與兩架“俄羅斯勇士”表演隊的蘇-27編隊表演。這兩架蘇-30SM便是由“勇士”的飛行員所駕駛,當時俄羅斯已經決定在2016年為“俄羅斯勇士”換裝。
接下來,四機共同進行了左盤轉270度轉彎,以密集的菱形編隊完成了一個斜筋斗、小半徑轉彎、360度盤旋,再次作出斜筋斗,然后加力爬升,完成了一個稱之為“耳朵”的四機翻滾動作,在稍微拉開一定距離后,4架戰(zhàn)斗機在平飛過程中同步作出了橫滾,然后各自以不同的迎角爬升,解散編隊,開始準備雙機特技和單機表演。
在本屆蘭卡威航展上,阿列克謝耶夫上校駕駛蘇-30SM戰(zhàn)斗機(編號31)使出渾身解數,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進行了精彩絕倫的飛行表演,將戰(zhàn)斗機的性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展示了出類拔萃的超機動性能。
脫離編隊后,蘇-30SM戰(zhàn)斗機借助推力矢量,突然上仰機頭,開加力爬升、橫滾,接著在水平面內完成小半徑右轉彎。水平飛行中,該機完成一個橫滾,又作出大坡度左轉彎,隨后開始加力爬升,完成了一個吊鐘式尾沖。
在可控狀態(tài)下,蘇-30SM戰(zhàn)斗機恢復到水平飛行,以70~90°大迎角橫滾一周半,到達最高點后半滾倒轉,借助推力矢量表演了“醉漢”動作,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接著,該機爬升在過程中開加力,以極小半徑完成了一個筋斗。
隨后,蘇-30SM戰(zhàn)斗機完成了躍升轉彎,俯沖、拉起,在半空中作出了一個筋斗機動。這個動作與蘇-35S戰(zhàn)斗機曾經完成的“庫爾比特”機動相類似,蘇-30SM戰(zhàn)斗機以大迎角進入,當機頭抬起超過100度后,利用推力矢量繼續(xù)翻轉到360度,接近最高點。接著,該機以60~70度俯仰角逐漸恢復到水平狀態(tài),開加力,完成了大坡度盤旋轉彎。
當地面觀眾還沉浸在驚險刺激的筋斗機動動作中時,阿列克謝耶夫駕駛蘇-30SM戰(zhàn)斗機作出了一個從“眼鏡蛇”機動演變而來的“圓周”動作,將飛機的急劇減速與360度小半徑筋斗融合為一體。在蘇-30SM戰(zhàn)斗機從水平狀態(tài)進入機動過程中,飛行員快速將機頭拉起,在電傳飛控系統(tǒng)與推力矢量系統(tǒng)的一體化控制下,依次經過空速降低、迎角增大、翻轉倒飛、機頭向下和水平加速等過程,完成低速環(huán)形垂直旋轉機動動作。
? ?“俄羅斯勇士”的四架蘇-30SM組成菱形編隊,加力爬升,蘭卡威航展上,“俄羅斯勇士”飛行員將蘇-30SM的性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蘇-30SM戰(zhàn)斗機降低到200米高度,速度減小到150千米/小時,低速通場。幾秒鐘后,該機開始加速,從水平狀態(tài)突然轉入垂直爬升,顯示出AL-31FP發(fā)動機的強勁推力,隨后調轉機頭俯沖、改平。飛行員再次拉桿,使飛機在大迎角狀態(tài)下完成了“落葉飄”動作,轉入水平飛行。最后,蘇-30SM戰(zhàn)斗機完成飛行表演,順利著陸。
責任編輯: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