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繼道統(tǒng)與制禮法:漢代孔子見老子圖的圖像邏輯及其傳播①

        2017-07-31 16:59:39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上海200433
        關鍵詞:讖緯墓葬老子

        范 楨(復旦大學 文史研究院,上海 200433)

        繼道統(tǒng)與制禮法:漢代孔子見老子圖的圖像邏輯及其傳播①

        范 楨(復旦大學 文史研究院,上海 200433)

        孔子見老子圖是漢代墓葬藝術中的常見題材。結合與之相對應出現(xiàn)的周公輔成王圖,通過圖像和相關文獻分析,筆者認為,孔子見老子圖是用孔子見老子故事來表現(xiàn)孔子,而老子、項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繼承上天道統(tǒng)過程中的輔助角色。另外,孔子對于漢室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他還是制作禮法的素王。孔子和周公一道,成為統(tǒng)治者利用的資源,被國家祭祀,也被視覺化??鬃右娎献訄D從廟堂到墓葬的傳播,也反映了漢代經(jīng)義和讖緯思想傳播的過程,由上而下、逐漸混雜、逐漸泛化。

        孔子見老子;周公輔成王;讖緯;漢畫

        一、前言

        孔子見老子圖是漢代墓葬藝術中的常見主題,大約出現(xiàn)于西漢末、東漢初,因為描繪了最早的孔子和老子的形象,表現(xiàn)了孔子拜見老子的著名故事,而中間又穿插了另外一個孔子見項橐的故事,兩個故事合二為一,被認為暗示了早期儒道思想的關系,因此備受學者關注。尤振堯和邢義田最早關注孔子見老子畫像,但其儒道交流的推測失之籠統(tǒng);②邢義田:《漢畫像“孔子見老子圖”過眼錄——日本篇》,載氏著《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尤振堯先生推測寶應射陽漢石門畫像“墓主可能是東漢中期以后的原籍山東,或在那里做過官吏的儒學信徒,后期定居射陽,時候埋于此”,尤振堯《寶應〈射陽漢石門畫像〉考釋》,《東南文化》1985年第6期,第62-69頁;李凇雖然不認為孔子見老子圖是把老子作為宗教偶像崇拜的圖像但還是收入到《中國道教美術史(第一卷)》中,認為該主題已“呈現(xiàn)出儒道并舉、思想兼容的色彩”,李?。骸吨袊澜堂佬g史(第一卷)》,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16頁。巫鴻則根據(jù)畫像中的細節(jié),試圖從畫中人物的行為來揣測圖像的主題;③巫鴻將四川新津石棺中的孔子見老子理解為“孔子向老子鞠躬以表達敬意,而老子卻昂頭袖手,直視來訪者”,“崇尚道家的司馬遷顯然在他的記述中意在突出老子的地位”。而以武梁祠為代表的山東漢畫像石中的孔子見老子,他認為表現(xiàn)的是“儒家傳統(tǒng)”:“老子走出都城,在路上迎接孔子,以表現(xiàn)其對后者的敬意?!蔽坐櫍骸端拇ㄊ桩嬒竦南笳鹘Y構》,《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上)》,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第184頁。姜生將老子誤認為是圖像的主角,并將孔子見老子圖劃進道教圖像的范疇;④姜生認為“孔子見老子圖是漢代道教墓葬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儀式邏輯“在地下的世界,死者將和孔子及其弟子們一樣,往拜老君得道受書,將免鬼官之謫;而‘凡得道受書者,皆朝王母于昆侖之闕’,乃成仙”。姜生:《漢畫孔子見老子與漢代道教儀式》,《文史哲》201年第2期,第 46-58頁;姜生:《鬼圣項橐考》,《敦煌學輯刊》2015年第2期,第86-93頁。繆哲將孔子見老子、孔子見項橐在先秦兩漢的敘述分為不同系統(tǒng),孔子見老子圖是根據(jù)經(jīng)學的“王者有師”觀念所繪;[1]陳東將一件個案考證為孔子助葬圖。[2]

        筆者統(tǒng)計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共65例(附表2部分有爭議),包括墓葬、祠堂和石闕,其中畫像磚3例,墓室壁畫5例,石闕3例,其余皆為畫像石(部分缺乏出土數(shù)據(jù),因此難以區(qū)分原是置于地下墓室還是地上祠堂)。魯南蘇北、南陽、陜北、四川四大漢畫中心皆有分布,但數(shù)量最多的是魯南蘇北地區(qū),另外陜北5例中4例都是墓室壁畫,河南南陽分別是例畫像磚2例畫像石,四川1例為石函畫像。

        孔子見老子圖的構圖一般是長條形,學者已注意到其多出現(xiàn)在墓葬或祠堂的門楣、橫額位置[3],人物通常包括孔子、老子、項橐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弟子最簡潔的圖像僅孔子與老子、項橐(或弟子)三人⑤如寶應射陽出土漢石門畫像,江蘇邳州龐口村漢代祠堂左壁,山東嘉祥紙坊鎮(zhèn)敬老院第一石,山東嘉祥洪家廟畫像石,山東滕州官橋鎮(zhèn)車站村出土畫像石等等。另外亦有僅孔子老子兩人的圖像,如江蘇高淳固城東漢畫像磚墓出土畫像磚,題材尚可存疑。最多者如武梁祠前石室后壁和左右兩壁的孔子見老子圖,多達64人2車①武梁祠的孔子見老子圖與大多數(shù)不同,其他案例少有車馬,弟子的姿態(tài)也不如武梁祠多樣,如此看來武梁祠當屬特例。。關于圖像的主角,一般認為是孔子[4],因為幾乎在所有該題材的圖像中,孔子是占面積最大的人物,處于畫面中間的位置,是視覺焦點的發(fā)出者之一,孔子的弟子也較老子弟子多。因此,從構圖上看,這類圖像是以孔子為中心的。

        本文二、三、四章將以漢代及漢代以前的相關文獻驗證以上圖像分析,尤其是在讖緯文獻中尋找老子、項橐、孔子弟子在圖像表現(xiàn)中的角色。他們都是孔子在成為圣王過程中的輔助人物,是故事的配角,同時他們在這個圖像中擁有各自的功能。另外,周公是漢代文獻和圖像中是另一位繼承道統(tǒng)和制作禮法的圣王,他在漢代道統(tǒng)的敘述中位于孔子之前,而在禮儀和墓葬的藝術空間中,周公輔成王圖與孔子見老子圖相對,周孔二人形成了一種儒家思想在觀念和視覺上的“二元對立”。第五章,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和后世文獻,推測孔子見老子圖先出于魯?shù)?,它與讖緯思想一同興盛并被西漢末東漢初的最早統(tǒng)治者所接受,首先被繪于廟堂之上,然后逐步被用于封疆大吏、地方官員和中小地主的墓葬繪畫,形成一種政治觀念和藝術的“投射”。

        二、先秦兩漢文獻中的周孔并稱

        在2014年的一次演講中②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繆哲公共演講“漢代的帝國藝術”,2014年8月3日。,繆哲教授對孝堂山石祠畫像位置進行了復原挪移,發(fā)現(xiàn)“孔子見老子”應當與“周公輔成王”二元相對,它們與狩獵圖與庖廚圖、滅胡圖與職貢圖等二元圖像一道,完成了以樓閣拜謁圖中的“大王”為中心的漢代墓葬空間和邏輯的營造。在此,他提出了“漢代帝國藝術”這一概念,他認為,山東漢代畫像石中的圖像是漢代上層物質(zhì)和統(tǒng)治思想在民間的投射,孔子見老子和周公輔成王二圖表現(xiàn)的是“尊師”和“重輔”。受此啟發(fā),筆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孔子見老子”與“周公輔成王”共同在同一塊石頭上出現(xiàn)的即有4例③這4例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石;山東嘉祥五老洼村第七石;山東嘉祥五老洼村第九石;山東平邑縣黃圣卿東闕北面畫像。,還不包括像孝堂山石祠這樣出現(xiàn)在同一喪葬空間的案例。事實上,周公與孔子的這種并列關系,在先秦兩漢的文獻中早有表露。

        最早出現(xiàn)這種并列敘述是《孟子》和《荀子》:

        陳良,楚產(chǎn)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孟子》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卷六 滕文公下)

        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兇,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兇也,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蓋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荀子》卷三 非相篇)

        應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下之籍,負扆而坐,諸侯趨走堂下。(《荀子》卷四 儒效篇)

        此時并未將周公孔子作為神來看待,雖已有極大的崇敬之情,但他們還只是作為歷史上的先賢和學習的榜樣。約成書于西漢景帝時(公元前150年前后)的《韓詩外傳》,除了將周公孔子共同放入對帝王的敘述中,更詳敘了“帝王有師”這一傳統(tǒng)的重要性[1]:

        哀公問于子夏曰:必學然后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曰:不學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帝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乎大墳,顓頊學乎祿圖,帝嚳學乎赤松子,堯?qū)W乎務成子附,舜學乎尹壽,禹學乎西王國,湯學乎貸乎相,文王學乎錫疇、子斯,武王學乎太公(虢叔),周公學乎虢叔(太公),仲尼學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師,則功業(yè)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傳乎后世者也。④[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八章,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95頁。劉向《新序》卷五雜事又做“武王學乎虢叔,周公學乎太公”。《韓詩外傳》成書較早,思想尚未形成體系,主要發(fā)揮的是儒家荀子的思想,也有孟子的痕跡,參考徐復觀:《兩漢思想史(第三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19頁;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8-93頁;龔鵬程:《論韓詩外傳》,載《漢代文學和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1年版。亦有學者指出《韓詩外傳》已帶有明顯的“今文經(jīng)學通經(jīng)致用的特點”,參考邊家珍:《論〈韓詩外傳〉的〈詩〉學性質(zhì)及特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第43頁。

        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拋開后世被我們尊為道家和道教祖師的老子,其他老師都不夠重要,他們多數(shù)是作為這些帝王的老師出現(xiàn)的。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自比周公孔子: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而明之?[5](《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但只是將他們視作歷史人物。在西漢宣帝時桓寬將漢昭帝始元6年(公元前81年)的鹽鐵會議整理成《鹽鐵論》⑤鹽鐵會議是對漢武帝窮兵黷武政策的一次總結,會上儒法思想激烈交鋒,鹽鐵會議之后儒家思想重新崛起,在西漢元帝、成帝時期今文經(jīng)學確立統(tǒng)治地位。參考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266、267-285頁。,與會者在舉例周公孔子時,亦是如此:

        文學裒衣博帶,竊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竊仲尼之容;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竊管、晏之才。[6]323卷五·利議第二十七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惡惡,人君不畜惡民,農(nóng)夫不畜無用之苗,無用之苗,苗之害也,無用之民,民之賊也。鉏一害而衆(zhòng)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雖周公孔子不能釋刑而用惡,家之有鉏子器皿不居,況鉏民乎。民者,教于愛而聽刑,故刑所以正民,鉏所以別苗也。[6]419卷六·后刑第三十四

        西漢末期對周孔的認識稍稍起了變化,漢成帝時梅福上書指責王鳳專擅朝政:

        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則治,不循則亂,何者?秦為亡道,削仲尼之跡,滅周公之軌,壞井田,除五等,禮廢樂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7]2918卷六七梅福傳

        這里的周公和孔子比《太史公自序》中的周公孔子,其“圣”與“賢”更上一層,他們成了一種可以沿襲的“軌跡”。其中最關鍵性的變化發(fā)生在西漢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對孔子的祭祀活動出現(xiàn)了,并在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進入了“國家祭祀”的行列:

        (孔)霸上書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詔曰:“其令師褒成君關內(nèi)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戶祀孔子焉?!惫拾赃€長子福名數(shù)于魯,奉夫子祀。[7]3364-3365卷八一孔光傳

        元始元年封周公孔子后為列侯,食邑各二千戶。[7]3365卷八一孔光傳

        封周公后公孫相如為褒魯公,孔子后孔均為褒成侯,奉其祀。追謚孔子曰褒成宣尼公。[7]351卷一二平帝紀

        從此,周孔二人從歷史和傳說變成了國家認可的神話,進入了“國家宗教”的敘述語境,這在之后的文獻中可見一斑:

        (劉向諫營昌陵疏)唯陛下上覽明圣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觀閑知穆公、延陵、樗里、張釋之之意。[7]1957卷三六楚元王傳

        (上奏符命)《尚書·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贝酥芄訑z稱王之文也?!洞呵铩?,隱公不言即位,攝也。此二經(jīng)周公孔子所定,蓋為后法??鬃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7]4094卷九九王莽傳上

        (王莽建議皇帝娶妻上奏)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長安者適子女。[7]4051卷九九王莽傳上

        在王莽時代,周公孔子二人一方面是社會性的制度制訂者和歷史上的先賢,另一方面與帝王擁有同等的地位,是天人感應中的圣人,享有與帝王同等的祭祀,甚至其后代在婚配上也享有與帝王同等的地位。①王莽改制對“周公輔成王”經(jīng)義的重演,參見繆哲:《周公輔成王》,《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第二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年版,第114-123頁。到了東漢,班固在講述一地文教和民風時,同樣將周孔視為不可忽視的遠古存在:

        (魯?shù)兀┙袢ナゾ眠h,周公遺化銷微,孔氏庠序衰壞。[7]1663卷二八下地理志下

        由以上列舉的文獻可知,有漢一代,將周孔并稱,是一種習慣性的表述,是符合漢人觀念的道統(tǒng)敘述。隨著二人地位的逐漸上升,成為國家宗教的祭祀對象,很自然的,這種觀念被延續(xù)到讖緯文獻中。

        三、讖緯學說中的周公角色

        東漢光武帝中元元年(56)十一月,光武帝宣布圖讖于天下[8],正式將讖緯學說作為官方的統(tǒng)治思想大量的緯書和讖書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在讖緯文獻中出現(xiàn)的人物有兩種角色,一為古帝王,一為制法者,鐘肇鵬注意到:“凡是受命的古帝王、神圣都是由天上降下到人間的‘神’”,“這些圣帝、明王、神圣都是‘天生’的,所以有感生、異表、符命、先知等特征”[9]99但實際上,制法者也部分擁有這些特征,甚至孔子的弟子也擁有一些這樣的特征。而孔子,作為讖緯神話學說中的主角,則兼有這兩種角色,既是受天命的圣王,又是為漢室制法的制法者。在讖緯的敘述中同樣擁有這種角色的有且只還有還有周公:

        禹耳三漏,是謂大通,與利除害,決河疏江。皋陶馬喙,是謂至誠,決岳明白,察于人情。湯臂三肘是謂柳翼,攘去不義,萬民藩息。文王四乳,是謂至仁天下所歸,百姓所親。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陳兵天下富昌。周公背僂,是謂強俊,成就周道,輔于幼王孔子反子,是謂尼丘,德澤所興,藏元通流。(禮緯禮含文嘉)[10]281

        天子官守,以賢舉,則鸞在野。帝軒題象,鸞鳥來儀周公歸政制禮,而鸞復見。(春秋緯·春秋演孔圖)[10]38

        文王造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春秋緯·春秋元命苞)[10]427

        周公出現(xiàn)在受命古帝王敘述的排列之中,但同時又非常強調(diào)它的角色是“成”周,須“歸政”方可見“鸞鳥”。讖緯書中有許多論述炎黃堯舜等古帝王異表的段落,周公只在這種“道統(tǒng)”中出現(xiàn)過兩次,說明對東漢篤信和利用讖緯的儒生而言,他們有對周公類似孔子素王的認知,但未成為公認。漢代的工匠把讖緯學說和國家宗教視覺化時,延續(xù)周孔并稱的習慣,周公孔子就成了一個二元相對的圖像主題。關野貞曾在濟南收集到過一個周公、老子、孔子前后排列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老子身后的人物被題為“周公”(圖1)。①[日]常盤大定、關野貞:《支那文化史跡(解說第11卷)》,東京:法藏館1941年版,第18-19頁。但根據(jù)書中提供的圖片,我們并不能看清題記,且不知現(xiàn)藏何處,故筆者未列入本文附表2。

        圖1 關野貞濟南收集孔子見老子拓片 采自常盤大定、關野貞:《支那文化史跡》解說卷十一,東京:法藏館1941年版,第18-19頁插圖

        讖緯學說非常強調(diào)孔子為素王,按照西晉郭象的解釋:“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11]。按照這種解釋,周公也是素王。那么,在現(xiàn)在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周公和孔子出現(xiàn)在同一個墓葬空間,并且成對應狀布置,也就可以理解了。在這種相對應的關系里,孔子見老子的孔子與周公輔成王的周公相對,老子則與成王相對。周公是與孔子擁有同等地位的圣王,成王是周公成為圣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周公通過輔佐成王完成了他繼承道統(tǒng)和制作禮法的使命,因而成就了圣王的功業(yè)。與成王一樣,老子授書與孔子,成就孔子天命圣王的工業(yè),但孔子見老子圖,出現(xiàn)的人物更多,邏輯也更復雜一些。

        四、讖緯學說中其他人物的角色

        讖緯書中同樣是制法者的還有蕭何與張良,他們也是感天而生,也有一些“異表”,但并未和周公孔子一樣進入“道統(tǒng)”承天命的序列:

        漢相蕭何長七尺八寸,昂星精,生耳三漏,月角火形。(春秋緯·春秋佐助期)

        蕭何感昂精而生。(春秋緯·春秋佐助期)

        漢相蕭何昂星精,生于豐,通于制度。(春秋緯·春秋佐助期)[10]597

        風后,黃帝師,又化為老子,以書授張良。(詩緯)[10]263

        蕭何、張良于漢室有功,也“通制度”,持“書”,為漢室制法,但由于他們?nèi)鄙偬烀圆荒芟裰芄菢釉跐h代畫像中與孔子相并列。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讖緯書中提到張良僅此一條,黃帝的老師風后化身老子授書張良,所以老子是張良的老師,同時“孔子師老聃”,張良也就是孔子在漢代的化身,是孔子為劉漢制法的實體真身。

        對于讖緯而言,師的關系非常重要:

        五帝立師,三王制之:黃帝師力牧,顓頊師綠圖,帝嚳師赤松子,帝堯師務成子,帝舜師尹壽,禹師國先生,湯師伊尹,文王師呂望,武王師尚父,周公師虢叔,孔子師老聃。(論語讖·論語比考讖)②[清]趙在翰輯,鐘肇鵬、蕭文郁點校:《七緯(附論語讖)》,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63頁。班固《白虎通德論》亦有引用,并語:“天子之大子,諸侯之世子,皆就師于外者,尊師重先生之道也”,[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卷六辟雍,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255頁。

        道統(tǒng)中的圣王是讖緯神話中的主角,但他們的老師并不那么重要,讖緯書會描述黃帝、顓頊、堯、舜以及周公、孔子等人的奇異相貌,但并沒有描寫老師的樣貌。力牧、赤松子以及老子這些人只是作為圣王的老師出現(xiàn),并且常常出現(xiàn)混亂,如前引黃帝亦師風后,如果不是傳抄出現(xiàn)的錯誤,這可能也暗示了圣王的老師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王‘有’師”,師雖然必須有,但只是帝王的陪襯。又前述孔子作為畫面的主角,所占面積最大、處于畫面中心,所以孔子見老子圖是對素王孔子得天命的表現(xiàn),與老子、道家和道教沒有太大的關系。

        孔子的歷史角色也是老師,在讖緯中孔子弟子的角色同樣帶有神異色彩: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wèi)難,結纓而死,孔子聞而覆醢。(論語讖·論語比考讖)[10]768

        顏回有角額,似月形。淵,水也。月是水精,故名淵。(論語讖·論語撰考讖)[10]773

        仲弓鉤文在手,是謂知始。宰我手握戶,是謂守道。子游手握文雅,是謂敏士。公冶長手握輔,是謂習道。子夏(子貢)手握正(五),是謂受相。公伯周(鐘肇鵬按:即公伯寮,字子周)手握直期,是謂疾惡。(論語讖·論語摘輔象)

        澹臺滅明岐掌,是謂正直。(論語讖·論語摘輔象)

        顏淵山亭日月,曾子珠衡犀角。(論語讖·論語摘輔象)

        子貢山庭,斗(星)繞口。(論語讖·論語摘輔象)[10]777

        樊遲山額,有若月衡,反宇陷額,是謂和喜。(論語讖·論語摘輔象)[12]

        孟子生時,其母夢神人乘云自泰山來,將止于嶧,母凝視久之,忽片云墜而寤,時閭巷皆見有五色云覆孟子之居焉。(春秋緯·春秋演孔圖)[10]384

        并且圍繞孔子素王形成了一個“素王班子”[9]113:

        子夏曰:“仲尼為素王,顏淵為司徒?!保ㄕ撜Z讖·論語摘輔象)

        子路為司空。(論語讖·論語摘輔象)

        左丘明為素臣。(論語讖·論語摘輔象)[10]777

        仲弓淑明清理,可以為卿。(論語讖·論語摘輔象)[10]779

        那么,孔子、孔子弟子和老子有什么關系?

        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月經(jīng)立。(春秋緯·春秋感精符)[10]526

        孔子帶領弟子見老子的歷史/故事/傳說場景,就讖緯學說的論述而言,即是向老子求書、以作《春秋》,完成他作為素王為漢帝制法的使命③孔子曰:“丘覽史記,援引古圖,推集天變,為漢帝制法,陳敘圖錄。”見《春秋緯·漢含孳》,載[明]孫瑴輯《古微書》卷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但也有學者認為孔子見老子表現(xiàn)的是《禮記·曾子問》中的“孔子從老聃助葬于巷黨”,陳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其實是孔子助葬圖》,《孔子研究》2016年第3期,第58頁。。漢畫像中孔子身后的一大群弟子,是素王的“素臣”,他們不僅僅是孔子的弟子,還是輔助孔子為漢帝制法的助手,因此在一般認知當中并不是孔子弟子的左丘明,也出現(xiàn)了。西漢末年劉歆提出立古文經(jīng)學于學官,左丘明在古文經(jīng)學的論述中是孔子最重要的傳播者之一,《左傳》云:

        左丘明受經(jīng)于仲尼,以為經(jīng)者不刊之書也,故傳或先經(jīng)以始事,或后經(jīng)以終義,或依經(jīng)以辯理,或錯經(jīng)以合異,隨義而發(fā)。[13]

        唐代杜預并注曰:

        沈氏云:《嚴氏春秋》引《觀周篇》云: 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jīng),丘明為之傳,共為表里。①《春秋左傳正義》卷一,載[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705頁。查《孔子家語·觀周篇》并無此句李學勤認為《孔子家語》可能出于古文經(jīng)學學派的孔安國等孔子后人之手,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

        至此,孔子見老子圖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人物,都比較清楚了。

        孔子見老子,暗示的是繼承道統(tǒng)的含義,但和周公輔成王一樣,道統(tǒng)并不是從畫面描繪的老子、項橐、成王等人物繼承來,而是從無法描繪的“天”而來。成王、老子、項橐,只是周公和孔子繼承道統(tǒng)過程中的一個故事人物而已。對于制作圖像的工匠或者畫師而言,他們是用輔成王和見老子的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周公和孔子,其他人物相比構成道統(tǒng)敘事的周公和孔子而言,并不具有過多的象征意義。

        五、經(jīng)義與圖像的傳播

        讖緯為齊學之大宗[10]7-12,周公封魯,孔子學說也首先是從魯國傳播出來的,最早的孔子見老子和周公輔成王圖像,很可能也是在魯?shù)厥紫戎谱?。前文已述,首先在西漢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孔霸上書在魯國祭祀孔子,然后在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周公后公孫相如為褒魯公,孔子后孔均為褒成侯,奉其祀,追謚孔子曰褒成宣尼公”[7]351卷一二平帝紀,由此展開了對周孔的國家級祭祀。后世文獻《歷代名畫記》“述古之秘畫珍圖”一節(jié)[14],記載了非常多根據(jù)讖緯學說所繪的圖畫,如《詩緯圖》、《孝經(jīng)讖圖》,從題名即可確認,張彥遠使用的“秘畫珍圖”一詞,可能指的就是含有政治色彩、用于禮儀空間的廟堂圖畫或廟堂圖畫的粉本。在“魯廟孔子弟子圖”條下,有“五,是魯國廟堂東西廂畫圖”一行小字,不僅標注了位置,還說明了它的功能——用于廟堂之上。②陳東將山東微山縣微山島溝南村出土的畫像棺送葬圖(《中國畫像石全集(二)》圖55,本文附表2編號12)考證為三組連續(xù)的孔子助葬圖但此為石棺的裝飾畫,且只見一例,筆者猜測石棺圖像可能與廟堂-祠堂壁畫/墓室壁畫的圖像傳播系統(tǒng)不同。陳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其實是孔子助葬圖》,《孔子研究》2016年第3期,第58頁。雖然距離孔子見老子圖的制作已八百多年,但從《歷代名畫記》的蛛絲馬跡,我們可以猜測,孔子見老子圖的確與讖緯學說相關,并且用于廟堂。③邢千里推測,《魯廟孔子弟子圖》是作為漢代讖緯書的插圖出現(xiàn)的。邢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40頁。

        圖2 陜西靖邊楊橋畔楊一村東漢墓M1 墓前室東壁上層中段 采自《壁上丹青:陜西出土壁畫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85-87頁

        圖3 陜西靖邊老墳梁M42 采自《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18頁

        圖4 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楊橋畔鎮(zhèn)楊一村南渠樹壕M1 采自《2009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調(diào)查發(fā)掘新收獲》圖版4-2,《考古與文物》2010第2期孔子見老子在前室東壁中段梁枋間

        但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幾幅孔子見老子圖,是西漢末東漢初陜北靖邊的墓室壁畫:

        1、陜西靖邊楊橋畔M1,前室東壁上層壁畫[15]相對應之前室西壁上層壁畫據(jù)發(fā)掘者推測為“秋胡戲妻”故事。M1墓室出土“大泉五十”錢幣3枚,發(fā)掘者推測此墓葬為東漢時期,但“大泉五十”為王莽時頒布的錢幣,據(jù)此該墓葬距王莽新朝不會太遠,可能為東漢初年。

        2、陜西靖邊老墳梁M42,孔子見老子圖墓中位置不明。據(jù)發(fā)掘者稱,老墳梁墓地與隔河相望的瓦渣梁古城,“二者年代相當,均為漢代中晚期至新莽時期遺存”④國家文物局編:《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119頁。“漢代中晚期”應是原作者筆誤,作者原意應是西漢中晚期至新莽。筆者推測時代可能在新莽到東漢初前后。。

        3、陜西靖邊渠樹壕墓地M1,前室右壁上層。[16]與之相對的左壁上層為車馬出行圖,該墓地共有5座壁畫墓,均屬新莽時期。

        靖邊位于長城沿線,為邊塞要地,自秦漢到清一直駐有軍隊[17]。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靖邊在漢代屬上郡,從位置上看可能歸漢代奢延縣管轄,《漢書地理志》有載,奢延原為匈奴語[18],可以看出這里戰(zhàn)爭頻繁,⑤東漢初上郡曾二度僑置,李曉杰:《東漢政區(qū)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7頁??赡茉切倥I地。另外西漢在此單獨設置匈歸障,長官稱匈歸都尉,歸并州管轄,早在清代,王鳴盛就注意到此都尉與平常都尉不同[19],可見此地軍事上的重要。漢書中有非常多的向西北地區(qū)移民屯邊的記載[20],不能排除有魯南地區(qū)的居民進入這一地區(qū)的可能,但目前文獻已失載。

        汪小洋認為,漢代的壁畫墓普遍等級高于畫像石墓,[21]從這幾座墓葬也可以看出:

        老墳梁墓地墓葬周圍發(fā)現(xiàn)有圍墻,并且保有部分地面墓上建筑,M101不僅在墓室之上建有維護封土之圍墻,而且墓道上還建有規(guī)模很大的房屋和院落,可以明確分為正院和側院,外圍則以圍墻將墓葬、封土和墓上建筑全部圈圍在其中,圍墻內(nèi)外為回廊倒塌的筒瓦、板瓦,板瓦和筒瓦的形制、規(guī)格與在漢代帝王陵墓發(fā)現(xiàn)的建筑構件無異……整個建筑的面積約600平方米,規(guī)模之大,建筑規(guī)格之高,在漢代中小型墓葬中較為罕見。這組墓上建筑可能就是漢代墓葬上的禮制性建筑——享堂(祠堂)。[22]

        渠樹壕墓地M1墓上有圓臺形封土,其上覆蓋有20厘米厚沙層。封土底部直徑25、高僅2米。墓道為長方形斜坡式,上有大型禮制性建筑遺跡。[23]

        顯然,陜西靖邊三座兩漢之交墓葬里出現(xiàn)的孔子見老子圖是圖像傳播中重要的一環(huán)。這里的地面建筑享堂,原本是帝王一級的墓葬才會出現(xiàn)的設置,例如戰(zhàn)國中山王陵、秦始皇陵等,但靖邊漢墓并未到王侯級,墓葬本身的地下部分規(guī)模也不大,仍屬“中小型墓葬”,墓主人可能是邊防駐軍的將領。由此,筆者推測,孔子見老子圖最早在墓葬中是由社會上層使用,隨著工匠群體的擴大和遷移,逐漸被使用到地方精英的墓葬中,享堂的傳播也與圖像是同步的。另外,陜西靖邊的三座墓葬,它的設計工匠必然與當時的魯國相關,他們已經(jīng)持有魯國廟堂孔子弟子圖壁畫的粉本了。

        楊愛國曾發(fā)現(xiàn),山東平陰實驗中學畫像石弟子的排序:

        昭示了東漢時期的石刻藝人與西漢時期的知識分子司馬遷、劉向有著相同的觀念,即這10位人物是孔門弟子中的代表人物,而作為石刻藝人的民間工匠有此信念顯然是當時政府宣傳和教育的結果。

        畫像石榜題還說明:

        《論語·先進》這一章的內(nèi)容最晚在東漢中期已定格為今存本的樣式。說明民間流傳的人物故事與知識分子的記載有重合,或者民間流傳的版本就是書上寫的東西。[24]

        讖緯學說最開始流行于社會上層的種種政治預言,是服務于政治統(tǒng)治、尋求政權合法性的工具,“帝王之興,多從符瑞”。[10]528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孔子見老子圖,即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對全社會進行宣傳的一種結果。

        在統(tǒng)治者將孔子、周公、皇帝、堯、舜乃至顏淵、子路等等塑造為神之后,進入了“國家祭祀”的圖像系統(tǒng),出現(xiàn)在廟堂之上的繪畫或者雕塑中,成為帝國藝術的一部分。上行下效,建造墓葬的工匠們?yōu)榱税茨怪魅艘髮⒛乖峤ㄔ斓帽M可能華麗,混亂地使用這些題材,像孔子見老子這樣的主題便逐次進入了封疆大吏、地方官員和地方精英的墓葬繪畫中,與其他題材一道組合成墓葬空間,而“國家祭祀”的主祭者——皇帝的墓葬卻沒有繪畫①漢代已挖掘的漢景帝陽陵,及諸侯王墓,如徐州獅子山漢墓、滿城漢墓等,都沒有壁畫和畫像石裝飾。。陜西靖邊的三座墓葬壁畫是這個逐次平民化過程的見證。

        六、小結

        在孔子見老子圖的案例中,孔子都是圖像中最大和占據(jù)中間位置的人物,老子身后的弟子人數(shù)也從未超過孔子弟子,漢代的相關敘述中老子也僅僅作為孔子的老師出現(xiàn)。

        從后世文獻和陜西靖邊三處墓室壁畫的情況來看,孔子見老子圖原本不是隸屬于墓葬中的圖像,也與漢代的長生或者死后升仙思想無關,更與西王母神仙體系無涉,孔子是讖緯學說中繼承道統(tǒng)的素王神。在讖緯學說的影響下,孔子見老子圖成為“國家祭祀”的一部分,西漢末開始逐次從國家禮儀空間進入民間,混入墓葬。由此也可見,各種主題混雜在一個墓葬空間中,一個漢代墓葬所反映的思想可能并非是統(tǒng)一和明確的。

        附表1:周孔并稱觀念的演進

        同樣,我們回顧周孔并稱觀念在漢代的發(fā)展過程(附表1),發(fā)現(xiàn)二人約在西漢末至王莽時期成為國家祭祀的對象,然后被建構為神話,制作成圖像。神話即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零星讖緯文獻,圖像即廟堂之上的壁畫,讖緯書和廟堂壁畫因此可以構成相互解釋的圖文對應,現(xiàn)存的漢代墓葬藝術或許可以部分彌補廟堂壁畫缺失的遺憾。②本文的寫作首先得益于筆者碩士導師黃厚明教授的指導,同時得到繆哲教授很大的啟發(fā)與指導,浙江大學藝術學系聞方園博士的本科畢業(yè)論文《圖像與觀念的互動:以漢畫中“孔子見老子”圖的內(nèi)涵轉(zhuǎn)衍為例》為我提供了資料上的補充,密歇根大學藝術史系包華石(Martin Powers)教授對本文寫作亦有指點,此外浙江大學藝術學系樊睿博士常與我討論,在此一并感謝。

        [1]繆哲. 孔子師老聃[G]// 巫鴻、鄭巖編.古代墓葬美術研究(第一輯).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1: 65-120.

        [2]陳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其實是孔子助葬圖[J].孔子研究,2016(3).

        [3]陳巖. 漢畫“孔子見老子”的資源和制作[D].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11; 趙文濱. 漢畫像石中的“孔子見老子”圖像特征研究[D].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3:7.

        [4]王元林. 試析漢墓壁畫孔子問禮圖[J]. 考古與文物, 2012(2) 73-78; 鄭立君、趙莎莎. 山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像分析[J]. 孔子研究, 2013(1): 108-116.

        附表2:漢畫孔子見老子圖統(tǒng)計表

        ?

        ?

        ?

        [5][漢]司馬遷.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M]. 北京:中華書局, 1963: 3296.

        [6][漢]桓寬編、王利器校注. 鹽鐵論校注:卷五·利議第二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 1992.

        [7][漢]班固. 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62.

        [8]張樹國. 讖緯神話與東漢國家祭祀體系的構建[J].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4): 85-90; 曾德雄. 讖緯與東漢學術[J].人文雜志, 2010(6): 112-120.

        [9]鐘肇鵬. 讖緯略論[M].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

        [10][清]趙在翰輯,鐘肇鵬、蕭文郁點校. 七緯(附論語讖)[M].北京:中華書局, 2012.

        [11][唐]成玄英. 莊子注疏:外篇·天道第十三[M]. 北京:中華書局, 2011: 249.

        [12][宋]李昉. 太平御覽(第4冊):卷第三百六十四人事部五 “額”字編[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39.

        [13]春秋左傳正義:卷一[G]// [清]阮元??? 十三經(jīng)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 1980: 1705.

        [14][唐]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卷五[M]. 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63-71.

        [15]陜西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靖邊文物管理辦公室.陜西靖邊東漢壁畫墓[J]. 文物, 2009(2): 32-43.

        [16]2009年陜西考古研究院考古調(diào)查新收獲[J]. 考古與文物, 2010(2): 7.

        [17]靖邊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靖邊縣志[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14.

        [18]武沐、王希隆. “吐延”、“奢延”為匈奴語南北考[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2(4): 59-62.

        [19][清]王鳴盛. 都尉漏書[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 114.

        [20]袁建光. 漢代西北開發(fā)[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 19-21,29-30.

        [21]汪小洋. 漢墓壁畫的宗教信仰與圖像表現(xiàn)[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9.

        [22]國家文物局編. 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9: 119.

        [23]2009年陜西考古研究院考古調(diào)查新收獲[J]. 考古與文物, 2010(2): 7.

        [24]楊愛國. 山東漢畫像石上孔門弟子圖的啟示[C]// 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國際文學出版社, 2010: 141-142.

        (責任編輯:呂少卿)

        J023

        A

        1008-9675(2017)03-0001-10

        2017-02-12

        范 楨(1989-),男,湖南郴州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藝術史。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與研究”(項目批準號14JZD039;項目合同號14JZDH039)。

        猜你喜歡
        讖緯墓葬老子
        《東漢文學思想史》《讖緯思潮與漢代文學思想》
        文學與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1:38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劉秀信不信讖緯
        華聲(2022年3期)2022-04-27 01:38:37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墓葬中的女人
        藝術品鑒(2019年8期)2019-09-18 01:22:40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讖緯:無益經(jīng)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遺記》為例
        智者老子
        略論讖緯書在《漢志》《隋志》中的區(qū)別待遇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32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亚洲一区区| av资源在线播放网站|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86 |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师生三片在线观看| 99e99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页|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换脸|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密殿| 蜜桃网站入口可看18禁|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99re久久精品国产| 看黄色亚洲看黄色亚洲| 国产av剧情刺激对白|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伊人无码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app| 亚洲AV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乱| 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亚洲欧洲无码精品ⅤA| 天堂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播|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