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曲牌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曲牌和文人的音樂活動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古人以牌、骰子,聚而娛樂,促成了曲牌音樂文化的興盛。
關(guān)鍵詞:曲牌;文人音樂;游戲
作者簡介:趙光強(1984-),男,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中國傳統(tǒng)音樂。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2
曲牌是一個大于曲牌體音樂的概念,今人在談及曲牌時多把曲牌體音樂和板腔體音樂并列構(gòu)成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曲牌的研究已經(jīng)涵蓋了各個時期的各種體裁的曲牌,這種貫通性的曲牌音樂研究與狹義的曲牌體音樂相區(qū)分。在曲牌的起源上并無準確的年代和源流,如另文《論曲牌發(fā)展的歷史沿革》所述,馮光鈺先生認為起來源于曲子詞,蘇青認為其源流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高厚永先生則認為其名稱的定論應(yīng)在元明時期,由于過去經(jīng)常寫在牌子上而得名,筆者試圖就此展開一些思索。
一、由“曲牌”名稱思考
曲,是音樂、樂曲、曲子。牌是一種游戲工具,起源于骰子,又稱投子,牌是后期的較為成熟的叫法,始于曹魏時期(也有一說始于西晉)。在文獻《說郛·骰子》中有這樣一段關(guān)于骰子的詳細記載:
骰子聲譜云,博陸采名也。魏陳思王曹子建,制雙陸局,置骰子二。至唐末有葉子之戯,未知誰置。遂加骰子,至于六。按烏曹始置,六博之戯,乃行十二棋者,及老子度函谷闗,置樗蒲戯,俱曰博。李氏資暇録云,按諸家字書,骰子合作投子,投擲之義。今作骰子,字非史記蔡澤說。范睢曰:博者欲大投,裴駰注云,投投子也,及投擲之義。是樗一盧雉犢曰:五采骰子也。非謂今自幺至六者。蓋陳思王之作也,潘氏紀聞譚曰:骰子餙四以朱者。因宗與貴妃采戰(zhàn)將北,唯重四可轉(zhuǎn)敗為勝,上擲而連呼叱之。骰子宛轉(zhuǎn)良久而重成四,上大悅,命將軍高力士賜四緋……
陳思王曹子建開始創(chuàng)制擲骰子這種游戲玩法,曹氏是魏國重要代表性人物,魏在歷史上的時間為220—265年,由此可以肯定其形成的大致時間。同時文中也指出“骰子”到“投子”這一名稱的變化,指出其游戲的規(guī)則“成四上大”,這與后面的“四為紅”等,及解釋投子的思想本質(zhì)文化內(nèi)涵相一致。這種游戲一經(jīng)推出就不可收拾,迅速的擴展至各個行業(yè)的各個階層,從高級將領(lǐng)到市民百姓都廣泛參與。
漢隠帝時,西京留守王守恩雖貪鄙聚歛,而郭威即以投子命白文珂代之,文珂守恩皆漢大臣,而威以一樞宻使。投子更置之如更戍卒,文珂不敢違,守恩不得拒,威既處之不疑,而隠帝亦卒,置之不問。嗚呼!此豈所謂詔王以八柄御羣臣者乎!故曰,自隠至昭二百年,而尹氏世執(zhí)周政。故有子朝之難,而專廢立之權(quán)。自宣至襄五十余年,而崔氏世為大夫。故有莊公……
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卒于945年,是一名漢代名將,后因漢隱帝猜疑,揭竿而起建立后周,即后周太祖。郭威年少時怒殺強豪,但其人是個難得的人才,深為李繼韜所賞識,經(jīng)李疏通免于牢獄之災(zāi)。他曾讀過些書,當政期間政績尤佳,囑咐身邊的人“瓦棺紙衣”節(jié)儉將其下葬。暫且不論書中所及史實,如郭威這樣一位上層社會人物用擲骰子的方式?jīng)Q定一個人的處刑時間,足見骰子在當時的社會已經(jīng)較為普遍。
《東溪日談錄》中用“三才”主義詮釋牌中數(shù)字的意義,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以四為人牌而包乎”與《除紅譜》中四為朱紅的思想所耦合,所謂的“牌譜”就是指的骰子,共六面,六個數(shù)字,附圖也證實“牌即骰子”。
愚一日得《宣和牌譜》,觀之,見天地間理常寓之于數(shù)。而數(shù)常根之于理,蓋有數(shù)必有理,故以理裁之作是牌者?;蛘咂渲缀?,夫易之爻,以六而極。牌之數(shù)亦以六而極,易之畫有三才之義,牌之數(shù)亦三才之義。易之所謂三才者,初,二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也,而牌之數(shù)亦以下爲地,道地取其始,故以一爲地牌,而包乎。二,則一剛二柔之義存焉。易之三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也。而牌之數(shù)亦以中爲人道。人取其成,故以四爲人牌而包乎。三,則三仁四義之義存焉。易之五上立天之道,曰隂與陽也。而牌之數(shù)亦以上爲天道,天取其極。故以六爲天道而包乎。五,則五陽六隂之義,亦存焉一。六者天之氣下交于地一,五者地之氣上交于天一,三者地之氣上升而與人?,四六者天之氣下交而與人通。故皆重而爲對其間一者地也。三者人也,人生而植于地,鍾和氣之最者也。故以地氣上升而與人?者,爲和牌居乎三才。
魏有六博之戲,唐有格子戲,宋有宣和牌譜,元有除紅譜,這是一個牌類游戲發(fā)展演變的粗略過程。大眾娛樂生活貫穿于整個歷史,繁盛于歷朝歷代,他吸納各類角色的社會人廣泛的參與這項娛樂活動之中。以“三才”思想灌于其中,是為中華思想精髓與牌的完美結(jié)合。文人作為社會角色的重要組成,其社會生活也必然受到世俗生活的影響,他們也同樣需要娛樂,需要以快感的方式排泄不滿,以求實現(xiàn)生活中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在這種濃郁的娛樂社會的影響下,文人以持才放蕩,桀驁不拘而著稱,成為牌類游戲活動的一員。
二、文人參與曲牌形成的社會因素
自古以來,音樂與文學不分家,詩、詞、賦皆可入樂,對于缺失音樂音響記錄的古樂研究階段,文人的文學記錄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音樂歷史中多數(shù)的音樂活動和文人有關(guān)。最早的音樂作品《詩經(jīng)》孔丘所作,古琴音樂代表人物之一嵇康,詞樂的典型代表姜夔,戲曲的典型代表王驥德等,他們的共性是以文人的身份推動音樂的發(fā)展,成為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的領(lǐng)軍人物。
游戲、酒、曲子這些似乎不相干的元素,通過文人這一因素聯(lián)系起來顯得合情合理。文人是俊才的化身,他們持才豁達、放蕩自由,穿梭于酒樓、茶館、煙柳巷,經(jīng)常以酒為媒,聽曲賞舞。著名的《酒狂》就是魏晉文人嵇康的作品,全曲采用較為少見的三拍子,描寫醉酒之后頭重腳輕的失重狀態(tài)。這部作品直接顯示文人將飲酒慣于生活,把琴樂、飲酒當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劉放《中山詩話》載:“唐人飲酒,以令為罰。韓吏部詩云:‘令征前事為。白傳詩云:‘醉翻調(diào)衫拋小令。今人以絲管歌謳為令者,即白傳所謂。大都欲以酒勸,姑始言‘送,而繼承者辭之?!眲⒂礤a《拋球樂》二首中之一:“幸有《拋球樂》,一杯君莫辭?!闭f明了《拋球樂》為酒令曲牌。王黨《唐語林》卷七載:“唐末,飲席之間多以《上行杯》、《望遠行》拽盞為主,《下次據(jù)》副之?!薄对~學季刊》三卷二號,夏承熹《令詞出于酒令考》中引范據(jù)《云溪友議》:“二人(裴誠和溫庭綺)又為新聲《楊柳枝》詞,飲筵競唱其詞而打令?!碑斘娜税堰@些元素聯(lián)系起來的同時,曲牌的形成與牌類游戲的關(guān)系顯得更為直接。
如圖中所示包含了曲牌成因的各種相關(guān)關(guān)系要素,文人既是參與者又是重要的形成媒介,共同的構(gòu)成曲牌形成的社會因素。文人熱愛音樂,喜歡飲酒,參與游戲,這四種因素都與曲牌的形成發(fā)生著直接的關(guān)系,提供了可以隨時形成的外圍條件。
按照高厚永先生“因?qū)懹谂谱由隙妹边@一說法,以此為基點試圖想尋找一些實證性的案例,以求得到印證。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除紅圖》的存在,并作以說明。
楊維楨(楊提舉廉夫)在《除紅圖·序言》中為探尋曲牌的形成發(fā)展狀況提供一些例證,該書是記錄古代擲骰子,依據(jù)點數(shù)進行賞罰飲酒的游戲規(guī)則的介紹說明。楊氏于洪武元年三月上巳日整理輯錄了本書,根據(jù)記錄該書作者是朱河,字天明,宋大儒朱光庭之后裔,南渡時始遷建業(yè)。書中對曲牌的使用情況如下:
《除紅譜》中記錄曲牌有:混江龍、滿園春、德勝令、鎖南枝、節(jié)節(jié)高、穿花鳳、快活三等,共計48個(不含相同曲名下,骰子的不同排列方式13個)??梢娗婆c牌類游戲關(guān)系已十分流行普遍,曲牌的使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早已常態(tài)化,我們隨無從考證曲牌形成的確切時間,但至少可以肯定曲牌的形成源于文人參與下的牌類游戲?!冻t譜》所錄曲牌:滿園春、混江龍、碧牡丹、雁行兒、拍板兒、滿盆星、花心動、蝶戀花、紅衫兒、錦上花、銷金帳、紅葉兒、節(jié)節(jié)高、素葉兒、得勝令、皂羅袍、雪兒梅、永團圓、皂雕旗、穿花鳳、鐵道冠、野雞頸、點絳唇、鳳歸云、十二時、鷓鴣天、巫山一段云、鵲踏枝、梅梢月、畫眉不盡、夾十兒、落梅花、柳葉兒、女冠子、一剪梅、鎖南枝、鎖項八、雁兒八、川七兒、白七兒、夾七兒、耍孩兒、粉蝶兒、五供養(yǎng)、葫蘆兒、咬牙四、快活三。
鑒于以上幾點不難看出:一、從骰子的形成于曹魏的年代上看,符合前文所述,王驥德認為始于漢代的表述,與曲牌形成于漢代“解曲”這一說法,時間相近不沖突。二、從曲牌的形成的社會因素來看,漢代是文人爭鳴的時代,具備這些社會因素。問題在于《除紅圖》的成書年代較晚,能否作為一種時間參照而存在?很顯然,唐代的曲子就明顯的早于該書的成書時間,由此看來不宜做時間上的參考。但是《除紅圖》的重要一點是,提供把曲名寫于牌類游戲的現(xiàn)象的實際證明,指出牌與曲子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三、誠惶誠恐之中可以推斷,除紅圖所示的現(xiàn)象應(yīng)該已經(jīng)存在很久。鑒于這三點和另一文章《論曲牌發(fā)展的歷史沿革》所述的“解曲”在漢代應(yīng)用情況,綜上所述,可以為曲牌形成于漢代的觀點提供一些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楊維楨.除紅圖(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明)陶宗儀.說郛·骰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葉山.葉八白易傳[M].四庫本.
[4]周琦.東溪日談錄[M].四庫本.
[4]高厚永.高厚永民族音樂論文集[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