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文
摘要:多年來,筆者一直在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認識到以學生出發(fā)進行的政治教學,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起點,以學生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情景為教學的情景,以學生的生活過程作為教學過程,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創(chuàng)辦教學角色。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
初中政治既是一門學科,需要掌握其基本知識在考試當中拿到相應的分數,又是一門和生活緊密相結合的學問,能夠幫助青少年形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特點以及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等方向進行了闡述,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
思想政治課程屬于社會人文科學,本質是對生活進行真實的體現。初中生正處于過渡時期,心理和性格的發(fā)展都有著不同的特征,相較于少年時代來說,他們已經能根據教師給出的教學要求較穩(wěn)定地、較長期地觀察事物,并且能夠開始用批評的辯證觀點來看待周遭的一些事物,也越來越喜歡獨立去尋求事物出現的各種原因和規(guī)律。同時,教師還會發(fā)現,在學習中學生們更喜歡爭論、探討和追問,經常獨立活動,追求獨立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初中政治課的教學需先建立在學生的一定量的生活經驗上,以此為基礎。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在進行政治教學的時候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經驗政治化,體現出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所以,政治教學生活化需要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即日常生活的課堂化、現實生活的學生化、可能生活的學生化。
二、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特點
日常的生活課堂化是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特點之一。課堂上的生活與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我們要在空間和時間上對教學進行重新的分配,恢復生活經驗。政治教學的生活化要使教學內容盡可能貼近生活,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及有活力的東西,將教學歸于實踐和生適,并應用于生活。
另外,要對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關注。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上就是要關注學生每一天、每一刻的健康成長,盡力幫助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天都能過得充實、美好。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必須要以學生現實生活作載體,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來設置教學中的生活化情境。這樣一來,才能使課堂教學進入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的精神生活的支柱,成為學生生氣勃勃的智慧和精神,成為真正的素質教育。
同時,還能對學生可能的生活進行構建。課堂教學與一般的生活不同,它在歷史和現實中根植,指向個體未來生存與發(fā)展的可能性,并展示出其他的生活方式。課堂教學來自于現實生活,但是又高于現實生活。要能夠對學生的生活世界保持適當超越,凈化和提升現實生活,為學生構建新的、完美的生活服務。所以,政治教學的生活化須有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氛圍,能夠在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積極感悟和生活的體驗,明確生命的意義,做自己的主人,對自己的未來生活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并且對未來全面負責。
三、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教學目標生活化
樹立正確的授課目標有助于課程資料的搜集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誠然,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成績非常重要,但是這不能是政治教學唯一的目標。在全封閉的初中學校中,很多時候政治課堂是學生了解外面社會的唯一通道,如果教師能夠加以引導和幫助,會對學生自身的成長幫助非常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教給學生本領,解答學生面對生活的種種困惑是教師的責任。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我們都不能定義其為超脫生活的,政治課程更是如此,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的理論,而是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一門學問。我們定義政治教學的目標也不能僅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住枯燥的知識,更應該是以生活當中的應用為導向,讓學生學以致用,透過課堂上的學習,形塑良好的價值觀,指導現實當中的生活。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更新教學模式是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強保障新課標強調要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積極探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獨立精神和探索意識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就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學習,其目的就是在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間建立聯(lián)系,使新學內容能夠較快地納人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達到真正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一學生在生活化情景中去體驗、領會一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上升為理論知識。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而且把感性的知識上升到理性的層面,更深層次的理解了生活。為他們以后走向社會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品、短劇、辯論等方式以及模擬“實話實說”等節(jié)目形式來將教學內容以生活化的情境表現出來,激發(fā)出課堂活力。
3拓寬教學時空
走進社會生活是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延續(xù)。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課教學,一般局限于書本和教室,教學空間單一、封閉,教學時間固定,隨著教學的生活化,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間,教學時間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兩課時上。政治課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廣闊的社會背景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學習思想政治的天空,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通過多種形實現。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走進社會,開展參觀訪問、赴敬老院獻愛心、研究性學習等有意義的活動,把政治課置于社會生活中,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了解社會的窗戶,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時時有思想政治。
四、總結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是符合政治教學特點和發(fā)展趨勢的有效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重點,對于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促進初中生全面發(fā)展有極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現代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的過程之中充分注重有效策略的應用,推進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