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霞
摘要:鋼琴教學由于缺乏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參考,主要是根據(jù)類似的藝術課教學模式進行,從而使得鋼琴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化,無法實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師生以及生生互動交流,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無法通過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來把教師的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因此就導致了很多鋼琴學生會彈不會教,缺乏實際教學能力。這就是說當前鋼琴教學過程中,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現(xiàn)實需求之間嚴重脫節(jié),教學中方法古板老化,無法適應現(xiàn)代科技文化的發(fā)展需求,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有限,無法實現(xiàn)突破與創(chuàng)新,特色與優(yōu)勢更是少之又少。
主題詞:教學;興趣;成效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不鋼琴課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彈奏技能,而是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特別是程度較淺者,要爭取在較短時間里搭起一個框架。也就是說,在盡量短的時間里學會斷奏、連奏、雙手合作、鍵盤和聲,以及踏板的運用等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另外,也要把24個大小調的排列規(guī)律以及音階、和弦、琶音的指法,到簡單的五指練習,建立起不僅是感性上,更包括理性上的概念。通過這樣一個全面開花的入門階段,一般學生都能較快地邁起步來,并有很大的興趣由簡單的小樂曲開始,甚至學習編配簡單的即興伴奏。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逐步提高彈奏技術和音樂表達能力。對于有一定程度的學生,就要在鋼琴彈奏法、樂句、踏板、音色乃至風格等鋼琴藝術的較高層次上多下些功夫。但是,不管哪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都要十分注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從音樂性出發(fā),以音樂為尺度,視音樂為目的,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訓練學生的音樂思維和想象力、建立高尚的藝術品味放在首位。
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授課形式多樣化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擴招的需求,教師在授課形式上要進行改進,可以根據(jù)學生鋼琴基礎的不同,采用以下幾種授課形式進行教學:1.一對一授課2.一對多授課3.集體課。學生的鋼琴基礎差、起步慢,教師可以用大小課相結合方式解決學生共性的問題。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選擇教材上要有針對性,這樣既節(jié)省了資源,又提高了教學質量。這三種教學方法也可以互相滲透,根據(jù)學生每學期的鋼琴學習程度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
三、豐富教學內容,提高綜合素養(yǎng)
1.增加鋼琴藝術史和教學法的相關內容
鋼琴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長期技術訓練的過程,對專業(yè)方面的相關知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鋼琴藝術的研究資料,鋼琴藝術的簡史,鋼琴藝術形成以及發(fā)展的文化歷史背景資料;作曲家演奏家的資料文獻、錄音錄像資料,演奏樂譜版本資料;美學的有關資料;對這些豐富資料的認識和掌握,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當中進行鋼琴藝術知識積累,使其文化藝術底蘊不斷豐富、整體藝術修養(yǎng)不斷提高。對音樂史和欣賞內容的補充教學,促進了學生對基礎音樂理論課程的深入學習延伸到日后教學當中。另外在教學內容中融入鋼琴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日后勝任教學工作。彈奏和教學是兩種不同的事,彈得好不一定教得好。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應增加鋼琴教學法的教學內容,若不如此便有可能影響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學生在學校經過幾年的學習,將來要承擔起教書育人和鋼琴教學的雙重重任,因此,必須要加強教學法的教學,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抓住基礎階段的基本訓練方法和訓練基本功的要點,把握各類音樂教材的橫向搭配方法。筆者認為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后或一年級下半學期開設“鋼琴教學法”應該比較適合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對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來說,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和興趣、主觀能動性和熱情會大大縮短學習的進程和加快鋼琴學習的步伐,對學生積極學習鋼琴和掌握鋼琴相關的知識要素,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達到了預期教學
目標。
2.鋼琴基本功訓練與歌曲伴奏彈奏能力培養(yǎng)同步進行
為了突出音樂教育師范性的特征,鋼琴演奏技能的基本上訓練要進一步加強,基礎技術技能教學加入伴奏練習,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伴奏音型。在教材內容上選擇一些經典樂曲、校園歌曲、當代流行音樂、電影電視插曲等,避免練習的枯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彈奏技能和伴奏水平上進一步得到提高。目前開設鋼琴課的主要目標是課堂教學中的合唱、歌唱,校外活動、舞蹈隊中的伴奏,通過增加學時、規(guī)范教材、考核考試等手段,增強學生的彈奏水平和能力以及伴奏彈奏能力[2]。
3.演奏會
這里所指的演奏會有兩個內容。第一,經常性的組織學生去音樂廳欣賞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音樂會(尤指鋼琴獨奏、協(xié)奏等音樂會),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場切身感受到鋼琴藝術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更高的鋼琴學習熱情,對于好的演奏有一個較為直觀的概念。第二,可以經常性的安排、組織學生自己的各種形式的鋼琴音樂會,促使他們走出琴房,走上鋼琴演奏舞臺,展示自己勤奮學習的豐碩成果。這類音樂會可以為學生開展必不可少的藝術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也為學生乃至教師提供了相互觀摩、交流和學習的良好機會。
在當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鋼琴藝術也在不斷的深化,針對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注重鋼琴教學的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們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并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們的多元文化意識,實現(xiàn)鋼琴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一家.歐洲聲樂發(fā)展史[M].北京:中華出版社,2005.
[2]維克托·亞力山大·菲爾茲.李維渤譯.訓練歌聲[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