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體育教育改革也越來越顯得迫切,從素質教育的要求看體育的現(xiàn)狀,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認清,許多觀念需要轉變,許多手法需要改革。而學校體育如何與素質教育接軌,也直接關系到這一切教育改革的成敗。本人結合本地體育教育現(xiàn)狀,談談今后體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實施學校體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1.學校體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素質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包括身體素質的教育、心理素質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生活技能素質的教育五大方面。其中身體素質的教育和心理素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體育教育是實現(xiàn)這兩方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2.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學校體育能夠激發(fā)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而且有一定的體育素養(yǎng),能夠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3.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精神和高尚情操,是素質教育必備的條件。
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由于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成效都是人們在長期磨煉的過程中獲得的;良好的意志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lián)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鍛煉,在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并且每前進一步往往都要有極大的意志,勝利也常常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二、優(yōu)化教材,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課程內容
教材內容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棟梁和載體。優(yōu)化教材,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課程內容是全面提高體育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體育教育由于受長期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在選擇上,要克服偏重運動技術教學的內容安排的問題,而應重視學生的身體教育鍛煉和發(fā)展學生身心的內容,根據(jù)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雙重任務等特點,把自身的鍛煉需要與掌握的體育技能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 解決好教材內容多、時間緊的矛盾。盡可能安排足夠時間加強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教育和教材教法的教學要求及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材內容選擇上,要轉變觀念、克服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統(tǒng)籌兼顧,圍繞著注重實用性、力求知識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既考慮提高,又兼顧普及,與教學練習實踐緊密結合。
三、轉變觀念,確立素質教育方法體系
何為素質教育,在很多人認為只要各科成績好,就是素質好了,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如我們在教育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教會學生1+1=?而且更應讓學生認知其l+1的內涵。我們的體育教學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只求學生的體育成績好壞,更應讓其了解各項目中真正意義所在。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增強體質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感受、鑒賞、開拓等能力是體育學科與素質教育接軌和發(fā)展趨勢。也是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師教的方法,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重視教師教法的研究,忽視學生學法的研究。因此,確定適應素質教育的方法體系十分必要,特別是要研究發(fā)展學生智力、能力,培養(yǎng)興趣和習慣的教法。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選擇快樂型思考的模式教學,以學生的認識,感知規(guī)律為主線,組織體育教學。在加強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合理要求和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有利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和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這既是我們專任教師自身教育的需要,也是為將來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而進行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通過運動項目學習,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體育美和體育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的特點是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從事各種身體活動,但各種身體活動又是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學生最初獲得知識,在大腦中構建動作技術、圖形,是通過眼睛的直觀觀察。這除了要求教師具有優(yōu)美、準確的示范外,還要通過語言引導學生觀察技術動作重要環(huán)節(jié)的示范,使之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影像,以利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重點、難點。教師亦可通過學生的眼神,判斷學生對教材的心理反應,是關注、凝聚式的積極思維,還是漠然、呆板式的索然無味。教師要通過直觀的圖式,準確優(yōu)美的示范,調動學生眼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熱切地盼望在自身的能力獨立地、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求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于他們的興趣。素質教育前提下的體育教學要求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動起來,而且要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樂趣,這就需要我們設計教案、考慮組織教法時應首先設計課堂氣氛,掌握學生心理及能力,從學生的學法去考慮,變單純完成任務為努力實現(xiàn)目標。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下,充分發(fā)揮肢體的潛能,獲得身體活動的最大效果。
體育美,諸如健康美、形態(tài)美、動作美等等,決定了我們教師對學生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上。
1.體育美的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術水平高低,關系到他動作——風度美的程度。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本身蘊藏著許多美育啟迪,它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借助美的心理力量豐富學生以美的情緒體驗,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身心得到美的啟迪。所以每一次的體育不但是增強身體素質,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問題,更是讓學生得到美的教育、美的享受和美的陶冶,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
2.體育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有引導地參加運動實踐中,發(fā)展感受力。并不拘泥于運動項目原有的技術動作,而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塑造和表現(xiàn)各種形式的體育美。俗話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蔽覀兤綍r教學,對學生技術、知識的傳授,也就是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看門道的經(jīng)驗儲備。使他們審美、鑒賞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成為一種自身的財富。
總之,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接軌是一個時代的軌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育質量,還需要全體同行共同努力,一起探索,為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要的合格的師資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
孫寒冰,男,33歲,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