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娜
【摘 要】聲樂教學是教師音樂教學和學生音樂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聲樂教學是聲樂老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教學過程中心理互動效應的研究,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聲樂教學 心理互動 效應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96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只有教學雙方都積極參與,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達到教學雙方和諧相處的目的。教學活動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水平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活動中老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回顧和總結,隨時跟進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和教師保持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一、聲樂教學中常見心理互動效應形式
(一)對抗性心理互動效應
由于人與人在情感、心理、個性、認知等方面的不同,無論是集體教學還是一對一教學,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對抗性心理互動效應。即教師和學生對于某一具體問題,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進而影響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對抗性心理互動在聲樂教學活動中主要出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練習聲樂技巧,學習新的聲樂知識,這個過程本身比較漫長和辛苦。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厭煩和逆反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對抗性心理。二是對于某些具體的聲樂技巧、知識、觀念等,學生與老師有不同觀點,而部分老師對此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念沖突加劇,導致對抗性心理的出現(xiàn)[1]。對抗性心理讓學生在心理上站在老師的對立面,對聲樂教學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對抗性心理互動效應。
(二)合作性心理互動效應
這種心理效應是指聲樂教學的教學雙方,從心理上相互配合以實現(xiàn)聲樂教學目標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無論是對聲樂技巧的掌握、對聲樂作品的理解還是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老師只有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自己,接受自己,才能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對于某些音樂作品和觀點,學生可能產(chǎn)生和老師截然不同的觀點,老師要營造合作型心理互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向學生傳遞自己的觀點。教學雙方在平等溝通,相互理解的過程中完成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三)競爭性心理互動效應
這種心理效應是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對比的心理活動。學生之間良性的競爭,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技巧,豐富自己的聲樂知識,促進自身聲樂水平的提高。但是過度競爭容易激化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將過多精力用于與他人攀比,而忘記了學習聲樂學習的初衷。學生在競爭過程中評估標準單一,致使學生忽略對自身特點的探索。過度競爭還可能致使部分學生喪失信心,萎靡不振,失去學習興趣。
聲樂教學中的競爭性心理互動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把控,引導學生良性競爭,充分發(fā)揮其激勵作用。
二、利用心理互動效應促進聲樂教學
(一)提升教師心理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主導作用。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想形成良性的心理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離不開教師積極引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合理運用,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除了對抗性、合作性和競爭性三個主要的心理互動效應之外,教師還可以學習和了解心理學中的心理效應,如醞釀效應、暗示效應、增減效應、半途效應、從眾效應等,在教學中適當運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主性[2]。
(二)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
教師要綜合運用教學心理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征,據(jù)此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習聲樂。既要避免課程內容太難,水平低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而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態(tài);又要避免課程內容過于簡單,使水平高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家庭情況、學習經(jīng)歷、個性特征等,并結合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等,把握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評估他們的心理特征??偠灾處熞诮虒W過程中充分運用心理互動效應,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特征,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引導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營造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學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yǎng)。有別于其他純知識性的學科,聲樂學習對學生的參與度、配合度要求更高,其學習效果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緊密度更高。聲樂老師要認真地準備每一堂課,對學生的聲樂表演,擇其優(yōu)者鼓勵之,擇其不足而改之,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學生也應尊重老師的付出,課堂上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課后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
(四)豐富教學形式,增進師生情感互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聲樂教學步入多媒體時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xiàn)豐富多樣的音樂資料和信息,充分運用圖片、音頻、視頻、遠程教學等工具輔助教學[3]。教學時結合學生心理狀況綜合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中,學生能夠保持更佳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容易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動。
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嗓音,讓學生綜合運用自身發(fā)聲器官演繹音樂。身體發(fā)聲器官運作過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樂教學中老師要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體驗等讓學生體會這個抽象的過程,這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除了教學技巧、手段的合理運用,教學中心理互動效應的合理運用可以讓聲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聲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互動非常重要,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生密切溝通、團結協(xié)作,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平衡,進而促進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楊曉晴.聲樂教學中的心理互動效應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8(4):178-179
[2]辜小飛.論聲樂教學中的心理互動效應[J].音樂時空.2015(24):146-146
[3]趙玲.探討聲樂教學中的心理互動效應[J].音樂時空.2016(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