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紳士教育理論,直接影響和培育了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和唯物主義哲學家,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教育主張,尤其是他的《教育漫話》更以其深入淺出、飽含哲理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歡迎。重讀《教育漫話》,深感其中的思想精華,感觸頗深,尤其是其中的懲罰和獎勵觀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很有啟示。
一、懲罰利大于弊,使用不當,效果適得其反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第一次提到“懲罰”時,就說到“極嚴酷的懲罰好處很少,不,它在教育上的害處還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罰最重的兒童,長大了有成為最好的成人的。直到現(xiàn)在我所申述的只是說,無論需要何種嚴格的管理,總是兒童愈小愈須多用。一旦施用適度獲得效果之后,便應放松,改而采用比較溫和的管教方式?!?/p>
洛克認為: “兒童剛剛做了不正確的事情,家長就能給他們加以矯正,那么家長每次所要對付的毛病便是很少,也很容易將其改正,這樣就用不著大動肝火,也用不著鞭撻那樣的粗暴紀律了。但是如果開始家長縱容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的過失滋生漫長,一旦到了根深蒂固時,再要鏟除,就必須把鋤鏟深入土中,才能達到過失的根部;“苗地上的萎草已經很多了,那怕用盡力氣,費盡工夫,已經不容易清除穢惡,復得佳果,來酬答我們的勞苦了。”
洛克也反對斥責。他認為:“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可以減少孩子對于父母的尊敬。”因為,兒童很小就能辨別理智和憤怒了,他們很快就會看不起憤怒,即使憤怒可以一時懾服他們,但是這種懾服的力量很快就會煙消云散的,對這種沒有理智,只有虛聲的空架子,他們自然看不上眼。
這就啟示我們所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孩子和學生的管教應防微杜漸,要及時指出其錯誤所在并及時進行糾正。這樣我們每次所要對付的毛病便是很少,也很容易將其改正。另外對孩子和學生也盡量避免過多進行嚴厲斥責,因為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及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同樣可以減少孩子對于父母及學生對老師的尊敬。
二、注重以身作則,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洛克主張用兒童的自尊、羞恥心和對名譽的重視來管教兒童,“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如果你能使兒童愛好名譽,懼怕羞辱,你就使他們具備了一個真正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fā)生作用,使他們走上正規(guī)。”“這是因為:兒童對于稱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及自己所依賴的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所以,假如做父母的看見子女的行為好,便加以贊揚,看見子女的行為不好,便換上一副冷面孔,那么,不要多久,兒童就會感到這種態(tài)度的不同的。這種方法如果堅持地執(zhí)行下去,其功效一定比威嚇或鞭撻要大得多。”
洛克很注重父母作為榜樣的作用。“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邊決不能在他的面前做。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了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不小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他有了這道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shù)姆椒ㄈジ恼腻e誤就不那么容易了?!?/p>
這就啟示我們,平時要尊重孩子和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干好一些事,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一旦他們的行為有了錯誤,就要立刻指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意識到他們這樣的行為是不被欣賞的,如若他下次再犯了,我們就可以在態(tài)度上對他改變,或冷淡或忽視他,讓他感到羞愧,主動改正錯誤。另外父母和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要言傳身教,要以身作則。不讓孩子和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要做;希望孩子和學生做的,自己要嚴格做到。
三、注重精神獎勵,鼓勵贊揚,提升教育效果
洛克認為“用兒童心愛的事物去獎勵兒童,去討兒童的歡心,也應該同樣小心的避免。”因為這是“縱容他所應該用全力去撲滅的危險的嗜好。為了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賢良的、聰敏的、有德行的人,他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嗜欲,凡遇理智所反對和責任所要求的時候,他應該抑制自己對于財富、服飾、飲食等等事物的欲望。但是倘若你要他去做點該做的事,便用錢幣去酬勞他;見他念了書,便拿些甘美的事物去報酬他的勤苦;你要他完成一點小小的課業(yè),便許他一些漂亮的新衣。那么,你提出的這種種酬報的意思豈不是說,他應該以這些好東西做目標,鼓勵他去想望這些東西,使他習于把自己的快樂放在這些東西上面嗎?”“那簡直是犧牲了他們的德行,顛倒了他們的教育,等于教導他們去愛奢侈、驕傲、貪婪?!?/p>
洛克主張用維護兒童的自尊心和名譽來獎勵兒童。當兒童做了值得嘉許的行為后,父母應該在精神上給予他獎勵,眼神、動作、評語都可以傳達這些信息。
這就啟示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孩子和學生獎勵時,要注重精神獎勵,輕物質獎勵。要經常表揚、肯定孩子和學生勤奮、刻苦和優(yōu)秀的行為,更能激發(fā)孩子和學生的內部動機,使他們端正行為態(tài)度,保持行為熱情,使行為更為踏實、長久。比如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用語言贊揚孩子和學生的正確行為,并且應盡量當著別人的面。2.使用關愛孩子和學生的行為,如擁抱和撫摸孩子身體;給予學生贊許的目光和鼓掌喝彩等。3.以“信任”作獎勵,如分配孩子和學生一項具體任務,表示相信他(她)能完成,待孩子和學生完成后,及時給以肯定。同時還要注意?。徊灰獮E用獎勵,要讓孩子體會到只有經過努力,有了進步或表現(xiàn)很好,才能獲得獎勵。
洛克的《教育漫話》,穿過歷史的時空,仍投射出智慧的光芒,給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以極深刻的啟示意義。希望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能夠汲取其精華,在獎勵和懲罰孩子和學生時,能夠用更科學有效的方法,從而收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2).
作者簡介:黃玉凡(1982—),女,碩士,大連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