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語文教師要想實現(xiàn)多媒體輔助教學下言語魅力的提升,更需要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素質(zhì)修養(yǎng),不斷地“蓄源”、“輸血”、“充電”,成為終身的學習者與研究者。
1 提高理論水平,豐富知識修養(yǎng)
理論修養(yǎng)保證了語文教師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更準確、更靈活地把握教育規(guī)律,從而提高語文教育活動的質(zhì)量和效率。理論修養(yǎng)是一個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教育素質(zhì)。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系統(tǒng)地學習現(xiàn)代教育學和現(xiàn)代心理學,現(xiàn)代語言學,教學論,課程論等理論知識,且將它們?nèi)诤拓炌?。比如,讀一些教學研究方面的專著:如《言語教學論》、《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師語言學教程》、《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等。
具體地說,言語的積累應該包括經(jīng)典的言辭或詞匯,有用的典故,人物的趣聞軼事等等,采取背誦的方式,用心儲備起來,以備遣用;而欣賞文學作品教師則應該做讀書筆記,抒寫自己獨到的思想覺悟,品味其中言語的奧妙。品位點可以是文章中精彩的句段,可以是寫法上的獨特之處,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變化,也可以是修辭上的別具一格等等,從而把凝聚著作者心血的言語,融入自身的言語系統(tǒng)中。
語文教師不但要善于從書本上學習,做到把專業(yè)知識學實、學深、學活,把相關廣博的學科知識納入自身知識體系,更要善于在生活中觀察、記憶,平時做“有心人”,從生活中攝取言語資料。人間萬象,湖光山色,就是借助觀察這個窗口進入人的大腦,被加工改造成人的思想和言語資料的。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闭Z文教師應當確定終身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把豐富的全新的精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一方面要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yōu)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yōu)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2 在實踐中鍛煉言語的各方面技能
語文教師不能光靠飽學多讀,苦思冥想,還要進行言語實踐,“勤能補拙”。例如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穆斯芬,小時口吃,發(fā)音不清,但他并不氣餒,經(jīng)??谥泻拥胶I獨自對著大海大聲練習演講,經(jīng)過持久不懈的頑強努力,他終于成為一位大演說家。據(jù)說古羅馬著名演說家西塞羅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因此,每個語文教師都應堅定信心,通過自我努力來使言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提升。與此同時,還應該掌握基本的言語技能,如發(fā)聲技能、應變技能、修辭技能、言語交際技能等等。在這里,主要談應變技能與修辭技能: 應變技能就是指言語的反應和處理能力,其要求是恰當、巧妙、迅速。提高應變技能,語文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思維素質(zhì),嚴格控制情緒、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刂魄榫w也就是在言語出現(xiàn)失誤時,不慌亂,鎮(zhèn)定自若,沉著應對。而只有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才能使思維活躍,進而抓住學生的心理。 修辭技能就是善于運用比喻、借代、雙關、設問、排比、對偶、暗示等多種修辭方式的能力。在這里主要談比喻、對比、暗示在言語中的運用技巧:
2.1 比喻。
語文教師在言語教學中運用比喻可以變陌生為熟悉,變抽象為具體。一般有兩種實現(xiàn)方式:①通過以熟喻生,即選取身邊熟悉的事物來打比方,從而表達與之相似但陌生的事物。②通過以淺喻深,即通過淺顯、通俗的道理打比方,從而表達深奧、抽象的道理。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抒情散文《鳥的天堂》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的含義,這樣解釋說:“大榕樹的葉子綠得發(fā)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給了我們。有的在輕松地搖擺,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轉,好像在搖動著美麗的衣裙;有的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互相簇擁,層層疊疊,好像要把這‘天堂的每一寸土都鋪上綠蔭。這是作者精心的描寫,他賦予了這些樹葉新的生命,新的靈魂?!?!這位教師運用貼切、逼真、傳神的比喻,把“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抽象語義變成觸手可及的形象,加深了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
2.2 對比。
語文教師在言語教學中運用對比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鑒別好壞、善惡、美丑。如:一位語文教師在《綠》的教學中,首先描繪春天的色彩,他這樣說:“在詩人筆下有各種各樣的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是早春的嫩綠;‘春來江水綠如藍又是一種厚重的綠。嫩綠明亮、輕盈;濃綠則象征和平、靜謐。朱自清筆下的‘綠也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我們不妨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驚詫一回綠吧廣教師將早春的“嫩綠”和春來的“深綠”、朱自清筆下的“千嬌百媚的綠”構成了對比,弘揚了“綠”的意境,新奇巧妙,使學生在生動的對比中感悟到“春”的生機,領略到“綠”的風姿。
2.3 暗示。
暗示分直接暗示和間接暗示兩種,直接暗示即把某一事物的意義直接暗示于人,讓人迅速地、無意識地接受;間接暗示即把某一事物的意義借助其他事物或方式告訴他人,使人迅速明白加以注意,多采用故事暗示、笑話暗示、寓言暗示、贈言暗示等等。語文教師在運用暗示的過程中,必須推準學生的心理,巧妙設計,旁敲側擊,意味含蓄,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呂叔湘先生說:“此時此地對此人說此事,這樣的說法好,對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場合,說的還是這件事,這樣的說法就不一定最好,就該用另一種說法?!边@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適應教學目的、題旨情景來選擇詞語,選用適當?shù)男揶o方式來進行言語表達。
言語,即使在計算機和網(wǎng)絡普及的時代,對語文教師而言,其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言語之于教師,有如眼睛之于射擊,槍炮之于戰(zhàn)士,是教學必備的工具或條件,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每一個語文教師,只要從各方面認真努力,刻苦訓練,就能獲得成功,并能成為學生言語運用的表率,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