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茜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竹園幼兒園
在“竹韻怡園”文化內涵的滋養(yǎng)下,在“生氣盎然、奮發(fā)向上、同心相助、其樂融融”的文化氛圍中,我園致力于培養(yǎng)“堅韌不拔、勇于擔當、和睦善群、融洽愉悅”的小竹娃,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我們也進一步明確了我園的培養(yǎng)目標。
一、“竹韻怡園”文化滋養(yǎng)下幼兒園體育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竹韻怡園”文化是我園全力打造的園本特色文化,這是基于幼兒園發(fā)展多年的基礎上的文化積淀與傳承。為了創(chuàng)設富有特色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我們充分挖掘“竹韻怡園”文化內涵。我們幼兒園中心是一棟三層樓高的主建筑物,在建筑物內,我們專辟文化墻,懸掛、布置了各種優(yōu)秀運動員及他們感人艱苦的訓練故事。在我園運動節(jié)期間,我們還增設班級的運動節(jié)口號、團隊LOGO展示等,營造了積極向上的運動文化氛圍。在主建筑物周邊,我園分別創(chuàng)建了竹林、山坡、水泥地、鵝卵石路、草地等多種地質條件。不同的地質條件可以自然生發(fā)多種體育游戲,在游戲中,幼兒鍛煉了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自然地感受了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在竹林里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幼兒幫助同伴互助前行;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坡上,幼兒堅持負重攀登;在高低不平的鵝卵石路上,幼兒集中注意力保持平衡,勇闖難關。除此以外,幼兒園秉持“竹韻怡園”文化特色,專門自制了“竹元素”系列體育玩具,希望通過竹制品堅韌不拔的外形特征給幼兒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還將繼續(xù)進行階段性的更新、替換,并不斷加以園本竹文化內涵的即時性點綴。
二、設計并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1.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體育游戲。在為了更有成效的開展體育活動,教師有意識地將體育游戲活動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在發(fā)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同時,也積極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例如,陽光活動時間,班級之間可以自主約定在“動感自行車”區(qū)域里進行游戲。幼兒除了發(fā)展身體協調性之外,有的體驗到了帶著伙伴負重騎車的快樂,或者與新朋友一起協商你騎我推她坐的合作游戲。幼兒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之外,也體會到了相互合作帶來的快樂。
2.主題背景下的幼兒體育實踐活動。在每一年9月,都是我園的“運動節(jié)”,在這個大主題下,各年齡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系列主題活動,并由此生發(fā)了多種體育實踐活動。例如:大班參觀自行車運動基地。在與自行車運動的親密接觸中,幼兒認識了各種運動裝備及其功效,并了解了運動員訓練的艱辛。
3.結合班本特色開展的班級小專題的研究。為了更真實地展現班級幼兒的班本化特色,我們提倡由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發(fā)展需求自主申報,在每個班級開展了小專題的研究,目前,相關體育活動的班級小專題有《小班體育游戲對于幼兒歸屬感的實踐研究》《中班障礙性體育游戲對于幼兒意志品質培養(yǎng)的研究》以及《大班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合作性培養(yǎng)的發(fā)展研究》,各個年齡班的老師抓住了幼兒年齡特點在體育活動中的主要表現和特性,充分挖掘了體育活動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進行了實踐探索與研究,并收獲了一些寶貴經驗。
三、提煉體育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指導策略
1.主體性原則。在幼兒園,我們設計了一個包含走、跑、跳、平衡、爬等功能的十個區(qū)域的循環(huán)路線,在每周五舉行“體能大循環(huán)”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采用大帶小的形式,堅持幼兒為主體,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愿望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多次嘗試,或堅持一圈完成十個挑戰(zhàn)。在游戲功能區(qū)的中間有草地、軟質地、樹林、鵝卵石路等自然的各種植被,成為天然的放松、休息和調劑運動時間。
2.激勵性原則。在我園的的體能大循環(huán)中,每個功能區(qū)都放有同色的手環(huán),手環(huán)上輔以園標和“加油”的圖樣,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只要幼兒挑戰(zhàn)完該功能區(qū)的游戲就能獲得一個手環(huán)。手環(huán)的顏色和數量記錄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質與量。在活動結束后的集體分享和講評時間,教師也方便根據幼兒手環(huán)的顏色和數量來了解幼兒的興趣項目,并提醒幼兒積極參與多種動作的運動,擴展和精細動作技能。特別到大班階段,這樣的手環(huán)領取激發(fā)了幼兒競爭意識。他們會以獲得多種顏色、數量較多的手環(huán)為目標。
3.實踐性原則。在主題活動中,各年齡班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器械操的練習:小班的竹圈操,中班的竹筷操,大班的竹棒操。由于器械操的趣味性,再加上隊列隊形的編排,中大班隊形的交互、穿插,深受幼兒、家長歡迎,也使得竹制品器械操成為我園的一項傳統,延續(xù)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這樣一個操節(jié)練習的實踐活動在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同時,也練習了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配合和團隊意識。
四、開展家園合作,促進體育活動中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fā)展
首先,在每周五的體能大循環(huán)活動中。我們會布置海報提醒家長和幼兒準備適宜運動的著裝和替換的衣服,以保證幼兒的健康。同時,我們也鼓勵家長幫助幼兒記錄下學習故事,幫助幼兒及時有效的反思。當這些學習故事被帶到幼兒園里分享的時候,幼兒有了更多的體驗、感受和思考。其次,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我們會設置一些親子的團隊合作項目,引導幼兒和家長共同感受體育競賽游戲帶來的快感。當家長與孩子們一起,為自己的團隊努力加油的時候,家長以身示范對于目標追求的堅持不懈,在品嘗勝利時的歡欣鼓舞與遇到作者困難時的堅韌不拔都成為幼兒最好的榜樣,同時親子的團隊活動也促進了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最后,在一年一度的“運動節(jié)”中,家長或以參賽選手、或以評委的身份參加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他們打破班級的界限,自組家長方陣,在開幕式中為幼兒帶來了良好的“融洽愉悅”榜樣示范作用。同時,在拔河等運動項目中,他們又為幼兒帶來了真實的賽場體驗,幼兒自發(fā)地為爸爸媽媽們加油鼓勁,力爭上游。在其他各項比賽中,家長作為評委,公平公正公開地見證各項比賽的記錄,不斷給與參賽幼兒以鼓勵與激勵。在“運動節(jié)”中的親臨現場,讓家長更加重視體育活動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社會性品質的發(fā)展。
總之,在“竹韻怡園”園本文化的滋養(yǎng)下,我們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營造了自由自主、積極向上的運動文化氛圍,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并使用主動性、激勵性、實踐性等有效策略,聯合家長一同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促進幼兒形成堅韌不拔、勇于擔當、和睦善群、融洽愉悅的社會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