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浠文
【摘要】啟發(fā)式教學由孔子發(fā)展而來,歷經千載傳承,是高效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是助學習方式優(yōu)化、促學生思維創(chuàng)生、利課堂“活色生香”的必要手段。筆者結合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具體實例,從教學語言、教學載體、教學形式三方面例談中學語文啟發(fā)式教學的“著力點”,以期在教學實踐中巧妙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教學方法;語文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啟發(fā)式教學貫穿古今,貫通中外,從孔子的“舉一反三”到《學記》的“開而弗達”;從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到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啟發(fā)式教學強調注重引導啟迪,啟發(fā)學生思維,為課堂教學不斷注入“源頭活水”。筆者結合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對中學語文啟發(fā)式教學的“著力點”例析如下:
一、美化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是課堂教學的紐帶,聯系著教師和學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應將追求語言之美作為打造高效課堂的不懈追求。教師應致力于美化教學語言,通過有激情的語言、有深度的語言,有才情的課堂語言啟發(fā)、啟迪學生。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應當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一)簡明精妙,促學生高效學習
教師要使學生學到自己希望他們學到的東西,就必須有好的教學語言。教師的語言應做到“約而達,微而減,罕譬而喻”。即要求教師講解的內容扼要而明確,精辟而得體,用精妙含蓄的語言、有啟發(fā)性的舉例來啟迪學生。
(二)慢條斯理,娓娓道來中循循善誘
課堂教學是慢的藝術。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趕課時、趕進度,常?!翱烊丝煺Z”,甚至唱著“獨角戲”,沒有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節(jié)奏。慢條斯理、娓娓道來應是課堂教學把握的節(jié)奏。慢能生慧,教師慢條斯理地導入教學情境,娓娓道來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靜心感受文學藝術中的美,有利于學生在舒緩的節(jié)奏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澳钅畈煌?,必有回響”,慢的語言引導將會激蕩起學生心中層層漣漪。
例如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一文的教學中,通常會引用這樣一段評價導入課題:“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苯處熢阪告傅纴碇校擅畹亟沂境鑫恼碌闹饕楦袃A向,有助于學生在舒緩的節(jié)奏中感受中國古代散文中流淌著的溫潤情愫,進而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性情,在價值浸潤中增強道德力量。
(三)注重激情,用感染力啟發(fā)引導
有激情的教師將會為課堂奏響鏗鏘的樂章,教師的激情能夠撥動學生的“心弦”進而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師應當從心底發(fā)出“洪荒之力”,以富有激情的語言和獨特的人格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啟發(fā)式教學。朗讀是感受文本內涵、體會作者內心感受的重要教學形式。如在《沁園春·長沙》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在提出具體探究問題后,用富有激情的朗讀引導學生聆聽文本中的思考問題,學生在聆聽中走進文本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回到革命崢嶸歲月,這樣更有利于體會詩詞中流露的革命理想與情懷。
二、活化教學載體
高中語文新課標強調要增強學生探究意識和興趣,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究未知領域的過程。在現實的教育中,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少學習興趣和動力,更缺少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造成這一局面與教師對教材的利用不無關系。教材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給予啟發(fā)式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對教材呈現內容的簡單羅列,更強調教材文本的高效利用,以教材為橋梁,激活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探索。基于此,注重啟發(fā)式教學的課堂需要活化教學載體。
活化教學載體需要不斷為教材文本注入有內涵、有深度、有溫度的延展性內容,例如通過呈現典型的新聞事件,再結合現實生活案例中探究教材文本的現實啟迪意義,不斷豐富文本的時代內涵。再如引用文學名家的評論展開具體的文本研讀,在各種思想的交融中讓學生產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生成智慧的火花。此外,利用類文選讀來進行比較閱讀等都可以活化教材載體,讓教材文本不僅僅是靜態(tài)的知識呈現,更是內涵豐富的啟迪式讀本。
三、優(yōu)化教學形式
語文課堂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更能憑借其超感觀效果等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虛擬真實空間,使學生身臨其境,從中獲得真實的感受。學生在體驗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引起思維上的共鳴,更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課堂學習與生活軌跡的契合點,從語文課堂中為自己的生活坐標找到注腳。
當前語文課堂的多媒體教學在形式上多以課件為主,課件呈現教學內容可以較為清晰地梳理文章脈絡,加之配以圖片、音效等讓學生進行多感官結合的學習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把控。但是學習一些篇幅較長的小說節(jié)選時,如《狂人日記》和《雷雨》,光靠課件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要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需要借助電影、話劇或者是更加震撼的視聽媒介將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融入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體會人物語言魅力,感受人物的鮮活形象。此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開劇本表演、結合文本的現實意義展開課堂辯論等都不失為優(yōu)化教學形式的有機組成
部分。
在立足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是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作品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和審美力的必要路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辨,促進學生探異求新。讓我們積極探究啟發(fā)式教學的有效路徑,讓語文課堂“活色生香”。
參考文獻
[1]黃輔雄.淺談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J].語文教學通訊,1983(6).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