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宇飛
見證中歐班列通向遠方
□文/趙宇飛
4月11日,在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的DIT貨運場站,起重車搬運中歐班列集裝箱。杜伊斯堡DIT貨運場站是該市9個貨運場站中最大的一個,是當?shù)刂饕蔫F路運輸集裝箱集散地。從這里,來自中國的貨物被分流到歐洲各地。自2011年連接中國重慶和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班列開通后,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開通了通往此地的班列。目前,每周有20多列班列往返于杜伊斯堡港和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之間。 □圖/新華社
6年前,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在重慶誕生。
如今,中歐班列已然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群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奔跑在喚醒沉睡多年的古絲綢之路上。我們則有幸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時間回到6年前,深居內陸腹地的重慶距出??诤瓦吘尘€均2000多公里。重慶的產品出口,要么向東、向南經沿海城市再“漂洋過海”,路途遙遠,耗費時間太長。當然,還可以通過空運,但費用極高。
當時,惠普、宏碁等IT巨頭陸續(xù)落戶重慶,產品九成遠銷海外,如何開辟一條暢通省時且成本較低的國際物流通道成為當務之急?!坝逍職W”班列應運而生。
依稀記得,重重的難題不禁讓大家為剛剛誕生的“渝新歐”捏了一把汗:“渝新歐”橫跨亞歐多個國家,貨物每到一個國家的海關都要開箱檢查,時間成本高昂;全程運行1萬多公里,途中溫差極端時上下可達70℃,電子產品無法承受;全程運行時間長達10多天,途中的安全問題也是貨主的一大擔憂……
這也成就了“渝新歐”的一次次成長:重慶通過與沿線國家溝通,實現(xiàn)了沿途海關監(jiān)管互認,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針對沿途低溫難題,重慶研發(fā)出15厘米厚的保溫材料,給貨物穿上“水背心”,還研發(fā)出集裝箱衛(wèi)星定位跟蹤系統(tǒng),解決了貨物運輸?shù)陌踩珕栴}。
隨著難題破解,中歐班列的成長速度令人驚嘆。“渝新歐”不再是獨苗,鄭歐、義新歐、蓉歐快鐵、長安號……中歐班列大家庭的成員越來越多,貨物運量越來越大。
“成長的煩惱”也不期而至。貨物運輸大多“有去無回”,回程貨源短缺導致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兄弟多了難免有“摩擦”,各條線路利用“價格戰(zhàn)”爭搶貨源的情況也開始出現(xiàn)。
對此,重慶不斷加強在歐洲的貨源組織,2013年3月,“渝新歐”在中歐班列中首次迎來回程貨,各兄弟班列也紛紛效仿,目前大部分已實現(xiàn)雙向常態(tài)化開行,貨源也從最初的電子產品拓展到母嬰用品、咖啡豆、進口整車等,運輸成本也持續(xù)下降,正在接近海運。
進入2016年,中歐班列的成長速度越來越快。當年6月,“兄弟們”不再各自為戰(zhàn),大家有了統(tǒng)一的“中歐班列”品牌,還穿上了統(tǒng)一的“服裝”——整齊劃一的藍色集裝箱,分別從重慶、成都、西安等多地同時出發(fā),構成了奔馳在新絲路上的一條條藍色長龍。
2016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我們不僅見證了“兄弟們”的統(tǒng)一裝飾,還見證了他們“長高、變長”。
以“渝新歐”為例,去年5月,一批高端健身器材搭乘“渝新歐”從德國杜伊斯堡出發(fā),12天后抵達重慶,在保稅區(qū)包裝分撥后,再通過5小時空運抵達新加坡,其運輸時間比空運增加了12天,成本卻只是空運的1/5。這是歐洲到新加坡“鐵空聯(lián)運”的首次嘗試。
“渝新歐”的目標更為遠大:歐洲的貨物未來可以通過“渝新歐”運到重慶,再通過空運中轉到曼谷、吉隆坡、香港、大阪等距離重慶4小時航空半徑的亞洲城市,形成以重慶為圓心的“4小時航空經濟圈”,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渝新歐”正在通過“鐵公聯(lián)運”向南延伸。目前,重慶到東盟的公路物流大通道的東線通道已經打通,貨物從重慶出發(fā),經廣西憑祥口岸抵達越南河內,全程僅需40小時,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20多天,成本僅為空運的1/5。
未來,重慶還將打造兩條“下南洋”的快捷通道:中線通道(重慶—云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線通道(重慶—云南瑞麗—緬甸仰光)。預計到2020年,重慶東盟公路班車貨值有望達到每年200億元的規(guī)模。
“長高、變長”的中歐班列不再只是一條條開放的線段,而已形成一張開放的網絡,不只發(fā)揮貨物運輸通道的功能,而且將承擔更多的“未來使命”:吸納全球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產業(yè)要素,發(fā)揮全球產業(yè)銜接功能。
誠如一位專家所言:“以前內陸地區(qū)在國際產業(yè)分工中處于末端,只能等,等‘發(fā)達國家——中國沿海地區(qū)——內地’的梯度轉移;而有了中歐班列,意味著內地可以搶,利用價格只有空運1/5、時間只有海運1/3的優(yōu)勢,匯聚全球資源,打造全球產業(yè)高地。”
重慶就是最好的例證。重慶電子信息產業(yè)緣起于筆記本和電腦代工生產,目前42個主要部件類別中,有41個類別均可實現(xiàn)本地配套;每年數(shù)千萬臺筆記本和電腦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新歐”運往全球各地。
從“獨苗”到“人丁興旺”、從“各自為戰(zhàn)”到“整齊劃一”、從開放“線段”到開放網絡……如今,中歐班列就像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全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讓我們拭目以待,未來中歐班列還會給我們更多驚喜。
4月14日,中歐班列(重慶)起點、重慶鐵路口岸中鐵聯(lián)集重慶中心站。6年前,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在重慶誕生,如今中歐班列共有17條,“渝新歐”作為開創(chuàng)者,成為中歐班列的重要品牌。到今年2月,“渝新歐”開行達到1000列。截至2016年12月底,其貨值占所有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歐班列貨值總量的80%。2016年,“渝新歐”的貨值達到168.8億元。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