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chǔ),也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的提升以及擁有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本文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感進行理論探究,并且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提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感的幾點途徑,主要包括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組織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借助榜樣的力量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三個方面。
關(guān)鍵詞:社會責任感意識;課外活動;榜樣的力量
小學作為學生教育的初級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淀,社會責任感才能深入人心。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將社會責任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小學生養(yǎng)成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優(yōu)秀品質(zhì)。因此,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介紹培養(yǎng)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方式,供大家參考。
一、 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
社會責任感意識的確立往往有懶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內(nèi)心認同,尤其是小學生,只擁有有限的思維想象空間,對于自己沒有看到的,沒有聽到的事物,如果只是單純依靠課堂上的說教以及思想空間的構(gòu)造,很難將社會責任感這一話題熟記于心。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該注意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通過選擇一些有特點的案例或者是生活中常見的故事,尤其是同齡人的親身體驗來引導學生用心靈去理解和感悟社會責任感,并且有勇氣、有毅力、主動地去承擔責任。當學生通過這些生活中的案例,看到社會責任感在生活中確確實實存在的時候,就能更加透徹地理解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從而更容易地去接受這樣一份責任和義務(wù),進而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識。
例如,在班級會議的時候,可以將2015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學生舍己救人的事跡介紹給學生,當日,湖北長江大學的數(shù)名大學生為救兩名落水的少年,奮不顧身地跳入江中,最終兩名少年成功獲救,而其中的三名大學生卻不幸遇難。這些90后大學生舍己救人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人,通過此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責任感在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光輝。因此,教師可以將此事以課堂案例的形式,加上視頻以及新聞的介紹,向?qū)W生解釋擁有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意義,從而更深刻地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意識,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二、 組織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的課堂說教僅僅能夠讓學生理解到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自身和他人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的在生活實踐中去體會社會責任感的存在,并在活動中鍛煉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負責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社會責任感的體驗活動,在活動中向?qū)W生傳達社會責任感的真正意義。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加上課堂上的理論介紹,感受到個人生活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只有加強自身社會責任感,才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與穩(wěn)定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慰問敬老院活動,讓學生在敬老院中義務(wù)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聊天吃飯,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等,活動結(jié)束后,每一位學生都要寫一份自己的真實心得以及在活動中的感受,并且展示在班級海報上。在該活動中,學生通過和老人的互動以及做一些志愿服務(wù)工作來加深自己對于社會責任感的理解,并且能夠在活動中體會到社會責任感不僅能夠帶給別人快樂,還能夠讓自己在活動中受益匪淺,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 借助榜樣的力量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來自家長,來自老師,來自其他學生的信息,每天都在影響著學生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要起引導作用,引導小學生按照正確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引導作用,不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學生面前起到積極正面的榜樣作用,還可以借助一些榜樣人物的事跡來將社會責任感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從而全方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教師可以將湖南懷化學院的大學生洪戰(zhàn)輝的事跡介紹給學生。他在家庭屢遭變故的情況下,沒有喪失斗志,而是克服種種困難,把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棄嬰養(yǎng)大,而且還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供其讀書。他的事跡給很多人帶來了震撼,在洪戰(zhàn)輝身上,我們看到了他自立自強,堅忍不拔的品格以及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是因為社會責任感的存在,才要我們看到要以真誠的心去關(guān)愛他人,以奉獻的情懷去回報社會。這樣的事跡對于小學生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榜樣意義,并且可以督促學生向洪戰(zhàn)輝學習,從而將社會責任感的內(nèi)涵應用于實踐中。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僅需要讓學生從小就樹立社會責任感的意識,還應該通過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社會責任感的意義,同時還要借助榜樣的力量將社會責任感深入人心,這樣我們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才能看到未來社會中熠熠生輝的光彩。
參考文獻:
[1]何玉波.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J].價值工程,2010,29(15).
[2]唐雪梅.淺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S2).
作者簡介:
張娟娟,河南省駐馬店市,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百尺鄉(xiāng)下地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