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要加強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tǒng)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差的“困難戶”在新的環(huán)境下樹立信心,使較好的同學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使學生在打好素質基礎這一階段,逐步形成自覺鍛煉、團結活潑的班風特點和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結合初中教學特點,在大力抓好素質教育的同時,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融于課堂之中。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突出的目的,明確的任務。新課程強調,體育教學目標應該淡化競技意識,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標明確規(guī)定對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不過分追求,注重過程,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化或學習結果能按課前所設置的課堂教學目標任務加以衡量和評價。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尺度,一改傳統(tǒng)的技能傳授充分發(fā)展“教育育人”的指導作用,實現(xiàn)知識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
再則,準確的示范,精辟的講解。對初中學生,講解動作過程要精辟、要領要易記,最好口訣化,練習提示要有重點。如籃球的原地投籃的動作要領精簡為“蹬”“伸”“扣”三個字。如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可精簡為“后引挺腹前后(開立)站,收腹揮擺猛力擲”。這些精辟的動作要領,學生聽起來易懂、易記,也抓住了練習的重點。而每次精辟動作要領的過程,也是體育教師一次熟悉業(yè)務、鉆研教材的好機會,精講多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要改進教學方法。受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體育課常采用傳統(tǒng)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一結構模式。這種結構由于對課的幾個部分限制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作用。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F(xiàn)代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我們的任務不僅是要讓學生的身體好,重要的是把學習和鍛煉的方法教授給他們,讓他們掌握方法,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采用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下體育教學設計改革的方向。我們在教學中展示任何一種器材在學生面前,教師都不告訴學生怎樣玩,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創(chuàng)編各種游戲玩法,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們同時在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難題,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籃球賽游戲》活動的設計,教師出示籃球后,沒有示范動作,只是說:“你們能想出玩籃球的各種花樣嗎?比比看誰想出的花樣最多?”接著讓學生充分自由地、無拘無束地玩出各種不同的花樣來?;顒又薪處熈粢庥^察誰想的花樣多,與別人不一樣,然后請這些同學示范,其他同學模仿學習,最后教師將學生們想到的動作綜合成游戲。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動后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情緒高漲、回味無窮。
采用“激勵”教學方式;激勵教學是體育教師的一門教學藝術。加強這門教學藝術的修養(yǎng),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有效。要避免簡單地說“好”或“很好”,否則會使學生心理上得不到滿足。教師可以說:“你的動作非常好,我很喜歡”“大家來看×××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師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語言進行激勵。同時對他們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等非言語性動作獎勵將會給學生莫大的鼓舞。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更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
以生為本,全面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以人為本,是新時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以鼓勵人自主發(fā)展為旨趣,以教育和愛為核心的基本政策,是正確認識人、尊重人、信任人、開發(fā)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的指南。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體育課堂的主旋律。學生是主體,教師在思想上理念上要重視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初步掌握運動技能技術,了解體育衛(wèi)生常識,在活動中發(fā)展興趣和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課程。其主要目標是: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yǎng)運動興趣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具有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fā)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教學方式方法上,盡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參與的全體性,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合作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樂中學、在學中樂,感受到體育課堂是一個師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生動活潑的樂園。
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結構。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來自蘇聯(lián)的“四段教學模式”,其表現(xiàn)形式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目標單一,組織形式死板,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如在準備過程中,體育教師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無論遇到什么課題都是如此。這種固定模式的教學結構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喪失興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讓學生在反復、單調的投擲練習中掌握動作的辦法,使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飛行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投擲動作。課堂上學生學得開心,玩得有趣,個個滿懷激情地大膽表現(xiàn),身心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我們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運用新的有用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chuàng)造因素,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潛在能力。
作者簡介:
孫繼告,山東省泰安市,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qū)天寶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