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琴
摘 要 家校合作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對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途徑措施,以期能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家校合作 小學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當前學校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如何做好家校合作,有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當前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1強化合作觀念,開展多元互動
當前,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而與自己無關,即便學生的學習不好或者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大多數家長也認為是教師沒有教好或者是學生自己沒有好好學的原因。還有部分家長過多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每當考試后就立刻詢問學生考的好不好,得了第幾名,卻常常忽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從學校角度看,也有許多學校領導和授課教師認為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職責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家庭才是踐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家長是關乎學生德行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員。如此一來,學校和家長會互相推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我國許多學校和家庭沒有正確意識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缺少相應的溝通和交流。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在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職責,以引導他們開展教育合作,使他們可以發(fā)揮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盡職責。
基于上面所述,需要強化家庭和學校合作的觀念,發(fā)揮家庭和學校雙方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尤其要杜絕學校和家庭雙方出現互相推卸教育責任的問題,這就要求學校和家長之間要達成共識,以合力推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方面,學校要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職責,加快學校全體教師的心理教育觀念與合作意識,主動同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如通過家訪、家長手冊、家校通和家長會等方式全面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同時還要定期交換教育的經驗和成果,以使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另一方面,家長要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如借助家長會或者家校通等軟件來實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同時還要加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借鑒一些有效的教學經驗,以便可以借助學校和家庭的雙方作用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聯動活動機制,加強家校聯系
在踐行家校合作教育活動時,需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家長和學生三者的能動性,這就需要借助聯動活動機制的構建來全面加強家校聯系,同時也是確保該種教育模式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所以在開展家校合作教育過程中,必須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原理來構建一套健全的心理教育聯動活動機制。借助該活動機制來全面增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系,以便可以更好地穩(wěn)固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系,確保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持續(xù)穩(wěn)健地向前發(fā)展。如學??梢远ㄆ陂_展家長會或者其他親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同時,也可以借此來幫助家長和教師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內容和方式等進行合理溝通和聯系,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學校教育,使學生在家庭和學校均可得到良好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此外,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我國許多存在心理問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他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思考的成功感和喜悅感,甚至還會產生自卑的學習心理,所以,他們大都會將學習的興趣轉向打架、上網或游戲等可使他們有成就感的活動中。因此,學??梢耘c家庭保持良好的聯系,以便使他們在充分了解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針和計劃的基礎上,開展引導性教育,逐步降低這些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還需要多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可以深切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如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家長來共同探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借此來探討一種高效的心理問題解決策略,如此一來,就可以逐步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3建立協調機構,提供教育服務
為了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學??梢越iT的協調機構來幫助學校和家庭更好地開展合作教學,具體需要形成一個由集合行政領導、負責人和家長委員會組成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指導體系,以便使他們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首先,需要明確家庭、學校各方的教育職責,要充分結合各種管理指導,確保家校合作教學模式開展的有效性,確保教育方案得以順利實施。而家長委員會則需要充分調動家長、專家和學者的作用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便確保家校合作的順利開展,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基礎。此外,借助協調機構的合理構建為教師提供更好的服務,有助于解決家校合作過程中各方之間存在的沖突和矛盾,從而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此外,學校需要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家長可以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觀念和方法,以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否則也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效果。
針對任何一種教育而言,其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實際上,家校合作的終極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學校和家長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然而,在當前的小學心理教育模式下,學校、家長和學生各方均會忽視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如此一來,就可以全面發(fā)揮家校合作在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認識和發(fā)展自我。因此,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學校和家長需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做好相應的交流工作,以便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疑慮和問題,促使他們自主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認知和良好的道德意識。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家校合作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要加強與家長合作,充分發(fā)揮學校與家庭的力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學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家校合作[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3).
[2] 任云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