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
(1.上海師范大學(xué)語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2.右江民族醫(yī)學(xué)院國際教育學(xué)院,廣西,百色 533000)
評注性副詞“似乎”的肯定與否定①
巴丹
(1.上海師范大學(xué)語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2.右江民族醫(yī)學(xué)院國際教育學(xué)院,廣西,百色 533000)
似乎;評注性副詞;肯定;否定
“似乎”是表或然性的揣測類評注性副詞,具有表主觀揣測、委婉肯定和語用否定三種功能。主觀揣測和委婉肯定是“似乎”的肯定性用法,“似乎”的語用否定功能屬否定性用法,可分為有標(biāo)式語用否定和無標(biāo)式語用否定。本文著重從事態(tài)類型和量性特征等方面討論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
現(xiàn)代漢語表揣測的評注性副詞大概有30多個,如“似乎、也許、大概、多半、好像、一定、想必、莫非、恐怕”等。學(xué)界通常將揣測副詞分為兩類:必然性揣測副詞與或然性揣測副詞(張誼生,2000/2014;齊滬揚,2002;史金生,2003;羅耀華、劉云,2008),“似乎”屬或然性揣測副詞?!冬F(xiàn)代漢語常用詞表》(2008)顯示,“似乎”的頻序排620位,在揣測副詞中居第3位②頻序居于“似乎”之前的揣測副詞有:或(81位)、一定(120位)、應(yīng)該(191位)、或者(287位)、幾乎(494位)。其中“或、或者、應(yīng)該”排位居前,很可能并非是揣測用法。據(jù)此,“似乎”的揣測用法僅次于“一定、幾乎”。,是揣測副詞中的高頻詞。但是傳統(tǒng)對“似乎”的研究較少,不僅《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呂叔湘,1999)沒有收錄“似乎”,各類虛詞詞典對其解釋也是說法不一。
宗守云(2002)最早關(guān)注到科技語中“似乎”的肯定與否定的不對稱現(xiàn)象。王冬梅,趙志強(2007)則從句法、語義等方面對“似乎”進行了詳盡的描寫。楊榮祥(2007)指出“介詞‘乎’發(fā)生重新分析前附于‘似’,‘似乎’成了一個副詞?!比~雙(2014)系統(tǒng)討論了“似乎”的詞匯化和語法化過程,認為“似乎”形成于宋代,并在明清發(fā)展成熟。此外,王芳(2012)、李小軍(2015)從對比的角度,比較了“好像、仿佛、似乎”的差異。李小軍(2015)還對“似乎”的來源、詞性歸屬以及預(yù)設(shè)否定等問題進行了多維度的探討。
前賢的研究對本文的啟發(fā)頗多,筆者在此基礎(chǔ)上,嘗試解決如下幾個問題:a.描寫“似乎”的分布組合與共現(xiàn)連用的句法表現(xiàn);b.歸納“似乎”肯定與否定用法的下位類型,分析其語義和語用功能,并提出相應(yīng)的鑒別標(biāo)準(zhǔn);c.從事態(tài)類型和量性特征等角度對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做進一步的探討。本文所有例句來自CCL北大語料庫和BCC語料庫。為方便核實,所有例句均標(biāo)明出處。
2.1組合與分布
現(xiàn)代漢語副詞“似乎”在句中的位置較為靈活,通常出現(xiàn)在句中(例9)和句首(例5),處句首時后面可有停頓(例1)。“似乎”可與修飾的謂詞性成分一起共同充當(dāng)定語(例2)、狀語(例3)甚至是補語(例4)。例如:
(1)似乎,這個被單獨囚禁的人,并不歡迎新來的伙伴。(羅廣斌《紅巖》)
(2)那么奔馳公司為何要花如此代價來做這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事呢?(1996年《人民日報》)
(3)女孩似乎有些害怕地跟在他身后,她不時偷偷看他側(cè)面的臉色。(余華《愛情故事》)
(4)實際上,輿論認為,目前,本來很復(fù)雜的事情弄得似乎太簡單了。(1994年《報刊精選》)
現(xiàn)代漢語評注性副詞“似乎”的典型分布是充當(dāng)狀語。BCC語料庫顯示,“似乎”放在句首的比例達33.72%①截止2016年9月19日,據(jù)筆者對BCC語料庫統(tǒng)計,“似乎”用例共有167948例,“似乎”前有連詞的例句共有2198例,“似乎”前有標(biāo)點符號的用例為54431例。據(jù)此,“似乎”居句首的比例約為:(54431+2198)÷ 167948=33.72%。。“似乎”是具有一定銜接功能的評注性副詞,因而也可以修飾單句或復(fù)句。例如:
(5)他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這不僅是天色的黑暗,這還是社會的黑暗與政治的黑暗。(巴金《家》)
(6)然而,似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樣的情況慢慢地起了變化。(1994年《報刊精選》)
2.2共現(xiàn)與連用
“似乎”與連詞、副詞配合使用時,大致體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特點。首先,“似乎”位于句首時,與連詞配合的比例很低,約為3:23②“似乎”與連詞配合的比例:2198÷167948=1.31%。?!八坪酢迸c連詞連用時,只出現(xiàn)在連詞之后。例如:
(7)在新世紀(jì)前夕,地處歐洲北角的芬蘭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瑞雪,晶瑩潔白的雪花不僅使北國大地銀裝素裹,顯得分外妖嬈迷人,而且似乎預(yù)示著更為美好的明天。(2001年《新聞報道》)
“似乎”雖初步具有一定的銜接功能,但同時還兼有評注功能,語法化程度不太高,相比典型的連詞③筆者統(tǒng)計CCL語料庫顯示,典型連詞“于是”居句首的比例可達到63%,“似乎”居句首的比例只有33.72%。,意義更為實在,因而與連詞連用時因語義較實、轄域較小,一般只能居后。
其次,“似乎”主要對句子起全幅評注④張誼生(2000/2014)認為“凡是既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首的F(副詞),大多是全幅評注,也就是對整個命題進行評注,但有時也可以半幅評注;凡是只能位于句中的F,只能是半幅評注,也就是只對述題部分進行評注?!钡淖饔茫蚨c其它副詞連用時,通常位居前面。例如:
(8)何況,在這一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一審法院所“忽視”的似乎也太多了一點。(1994年《報刊精選》)
(9)養(yǎng)動物、愛動物,寵動物,本屬于個人的私事,他人似乎無須橫加指責(zé),戳戳點點。(1994年《報刊精選》)
例(8)“似乎”在程度副詞“太”和評注性副詞“也”之前。例(9)“似乎”位于否定副詞“無須”之前。
再次,“似乎”常與“像、好像、仿佛、恰似”等詞語配合使用。例如:
(10)她的目光非常奇特。仿佛她此刻內(nèi)心十分緊張。而且她似乎在向他暗示,似乎在暗示附近有陷阱。隨即她就匆匆離去。(余華《四月三日事件》)
(11)阿爸的慘狀,珊丹的命運,恰似兩條無形的繩索使我掙扎不得,似乎只有乖乖俯首就擒?。T苓植《雪駒》)
總之,由于受源語義的影響,“似乎”在語義上還殘留著“相似”義的動詞用法,但是從分布、搭配、共現(xiàn)、連用等方面來看,“似乎”早已是個高頻使用的、典型的評注性副詞。
“似乎”的肯定性用法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類是表主觀揣測,另一類是表委婉肯定,也可稱為委婉性結(jié)論。兩者的區(qū)別取決于說話人對命題的確認程度。前者表現(xiàn)為說話人判斷未定,是真性揣測,屬于語義層面;而后者則是說話人判斷已定,出于禮貌的考慮或是為了避免行文過于絕對而采用的交際策略,是假性揣測,屬于語用層面。例如:
(12)這時他聽到一陣踩著枯葉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似乎有什么朝他走來,他凝神細聽了一會,聲音越來越明顯。(余華《祖先》)
(13)這種要求似乎太高了,因為在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再吃0.138元1斤的米已不可能。(1994年《報刊精選》)
例(12)表主觀揣測。因為聲音是隱隱約約傳來的,所以一定聽得不太清晰,當(dāng)事人只是在猜測可能“有什么朝他走來”,因而需“凝神細聽”才能判斷。例(13)是委婉性結(jié)論。說話人就是覺得“要求太高了”,理由已在后文交待。但為了增強話語的委婉度,說話人有意不將話語說得過于絕對,采用退一步說話的方式。“似乎”起到委婉表達和緩和語氣的作用。
結(jié)論與揣測并非涇渭分明,而是相互有關(guān)聯(lián)的,與說話人對事態(tài)的確認程度有關(guān)。人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并不是“非真即假”的二元標(biāo)準(zhǔn),而是一個由真到假的漸變的連續(xù)統(tǒng)。因而在揣測事件的結(jié)果、原因、方式時,說話人的確定性表現(xiàn)出有程度的變化。呂叔湘(1982)將與認識有關(guān)的語氣分為“直陳”和“疑問”。直陳語氣不一定出現(xiàn)在陳述句中,它主要表達說話人對事實的態(tài)度是確定無疑的,完全可以確認命題為真。疑問語氣主要是表達說話人對事實無法判斷或難以判斷的態(tài)度,需要別人給予告知或確認。揣測語氣則界于“確知”與“不知”之間??梢员硎救缦拢?/p>
疑問揣測直陳
從疑問到直陳是一個漸變的連續(xù)統(tǒng),不是離散的集合,例如:
①他是做什么的?②他是老師嗎?③他是老師,是不是?④他是做老師的吧?⑤難道他是老師?⑥他似乎是做老師的。⑦他可能是做老師的吧。⑧我想他一定是做老師的。⑨聽說他是做老師的。⑩他是做老師的。
①到③是真性疑問,是從中性疑問到有傾向的疑問。④到⑧是揣測用法,從或然性揣測到必然性揣測。⑨“聽說”是表傳信的成分,肯定的態(tài)度有所保留。⑩則是直陳語氣。從疑問到直陳,是一個疑問度不斷降低,肯定性逐漸增強的過程。因而,在揣測的內(nèi)部也不是勻質(zhì)的,可因確認程度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等級,圖示為:
圖1:主觀確認程度等級圖
具體使用時,“似乎”到底是主觀揣測用法還是委婉肯定用法,主要取決于說話人對命題的確認程度。兩者處于連續(xù)統(tǒng)的兩端,表現(xiàn)為兩端清晰而中間交叉。例如:
(14)我問他:“您近來似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谷葦《你好,巴金先生》)
(15)妻子能刺探到的敵意的氣味。然后她打開所有燈,在床單上細細地找。似乎有什么疑點,似乎又是一張無辜、貞潔的床單,幾乎沒人睡過。(嚴(yán)歌苓《一個女人的史詩》)
(16)他不想賺大錢,也不愿成家,所以錢對于他并無太多用處,似乎只是為了維持生命的正常運動而已。(聶鑫森《天街》)
(17)其實,與電影界相比,文學(xué)中最新潮的一族,也還只達到“第五代”導(dǎo)演的“新”度,似乎還沒有出現(xiàn)如張元《北京雜種》這樣“觸目驚心”的“新生代”的標(biāo)志之作。(劉心武《你只能面對》)
以上四例疑問程度不斷降低,主觀確認程度不斷增強。例(14)沒有“似乎”便是真性疑問句,有了“似乎”則是疑大于信,屬揣測用法。例(15)是半信半疑,是“似乎”的揣測用法。例(16)是信大于疑,處于兩可狀態(tài),既可理解為主觀揣測,也可歸為委婉肯定。例(17)從語氣副詞“其實”不難看出,后面是說話人確認的事實或結(jié)論。此處是委婉肯定用法,以達到避免表述的片面性,為話語留下余地。
現(xiàn)代漢語中,“似乎”的肯定性用法和否定性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法得到鑒別。例如:
(18)吐出虎毛以后,他好象呼吸暢快了一點。喃喃地發(fā)出聲音,似乎要說什么?!澳懵f,一句一句地說,我能理解的?!薄拔业膫恢亍彼嗳坏氐呛苡行判牡匦α诵?,費了很大勁才說出幾個不連貫的字。(中杰英《羅浮山血淚祭》)
(19)從長計議對,但如此驚慌,磨刀懸賞,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了。(張煒《柏慧》)
(20)杜平的身體總是那樣瘦弱,似乎隨時都可能病倒,然而他并沒有病倒,卻犧牲在敵人的槍彈之下。(李曉明《平原槍聲》)
例(18)是主觀揣測用法,例(19)是委婉肯定用法,前兩例都可以刪除“似乎”,句子的意思并未發(fā)生太大變化。而例(20)是語用否定用法,不能刪除。如果刪除,語義則完全相反。
“似乎”表語用否定的功能①李小軍(2015)指出:“似乎”“之所以能表達否定,實則是建立在說話人事先對‘(S)VP’否定的基礎(chǔ)上?!f話人為了讓受話人做出否定性推導(dǎo),就必須把自己的預(yù)設(shè)否定顯性化。即需要通過具體的話語形式表現(xiàn)出來?!狈譃閮煞N情況,一種是“似乎”句之后有轉(zhuǎn)折詞語或短語,我們稱為有標(biāo)式語用否定。另一種是上下文不出現(xiàn)表轉(zhuǎn)折義的詞語或短語,稱為無標(biāo)式語用否定。例如:
(21)胡夢安仰在椅子上若無其事地微笑著:“林道靜呵,不要逞英雄嘍!那有什么好玩的呢,許多的娃娃子剛被捕的時候都要耍耍這套堅不屈服的玩藝,似乎是時髦,其實呢,是傻瓜,大傻瓜!”(楊沫《青春之歌》)
(22)待他離去甚遠,那思念也瓦解得很干凈了,似乎他從未有過那一段消魂的時光。柳生并未返回街市,而是步入了一條僻巷。(余華《古典愛情》)
例(21)是有標(biāo)式語用否定,“似乎”句之后出現(xiàn)表轉(zhuǎn)折的副詞“其實”,意在強調(diào)“似乎是時髦”,其實“并不時髦”。例(22)是無標(biāo)式語用否定,強調(diào)“他就是有過那么一段銷魂的時光”。
據(jù)筆者統(tǒng)計CCL語料庫,500條例句中②語料范圍為“當(dāng)代文學(xué)”,涉及32位作者的多部作品。,表否定的例句達122條③語用否定用法占“似乎”句總數(shù)的24.4%。即“似乎”的肯定性用法和否定性用法的比例約為3∶1。,其中有標(biāo)式否定用法僅36例,占否定用法的29.51%,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有86例,占70.49%。可見,無標(biāo)式是“似乎”否定用法的典型形式,非常值得研究。迄今為止,“似乎”的有標(biāo)式否定用法已經(jīng)研究得相當(dāng)充分,但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卻成果不多。宗守云(2002)認為,如果“似乎VP”句的言外之意包含著否定的意思,即使沒有照應(yīng)詞,也是否定義的“似乎VP”句。李小軍(2015)認為,沒有轉(zhuǎn)折詞語,也能構(gòu)成預(yù)設(shè)否定。這是因為,如果理解為肯定表達,則會違反一般的常理和常識。兩位學(xué)者均對“似乎”的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做出了準(zhǔn)確的概括,但可惜并沒有再做更進一步的研究。本小節(jié)重點討論“似乎”的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
4.1非現(xiàn)實性特征
Comrie(1985)認為,現(xiàn)實指的是已經(jīng)或正在發(fā)生的情境,非現(xiàn)實則是現(xiàn)實以外的所有情境?!八坪酢笨捎糜谡鎸嵡闆r的推測,也可以用于非現(xiàn)實情景的推測。當(dāng)說話人將推測的言域擴展到非現(xiàn)實情景時,通常理解為否定義。在非現(xiàn)實情景中,“似乎VP”句是說話人主觀上認定的事實,具有主觀真實性。但是非現(xiàn)實事件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而從客觀角度來講,揣測的內(nèi)容并不存在,屬于否定信息。例如:
(23)我再也控制不住,一把抓住志桐的手,奪下紙花,似乎他會馬上從我眼前消失?!百?,把花給我!”他生氣地甩開我的手。(李斌奎《天山深處的“大兵”》)
(24)女子在里屋問他:“你將去何處?”那聲音雖只是一墻之隔,卻顯得十分遙遠。聲音喚起了母親自焚時茅屋燃燒的情景,以及他踏上大道后感受到的涼風(fēng)。那一日清晨的風(fēng),似乎正吹著此刻這間深夜的茅屋。(余華《鮮血梅花》)
例(23),志桐就在眼前,我只是擔(dān)心他會消失,是在大腦中通過想象構(gòu)建出來的一種情境。例(24),過去某一天清晨的風(fēng)是不可能吹著現(xiàn)在的茅屋的。說話人只是主觀上認定了該事實的發(fā)生。也就是說,在非現(xiàn)實性語境中,“似乎”同時傳遞出言者的主觀上的肯定與客觀上的否定。通過這樣的矛盾表達,從而起到強化和修辭的效果。
Mithun(1999)認為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的區(qū)別在于,現(xiàn)實可以通過直接的感知來了解,而非現(xiàn)實描述的情景純屬思維領(lǐng)域,只能通過想象來了解。因而,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的“似乎”常用在表比擬和想象的非現(xiàn)實性的情形中。例如:
(25)慧芳在小樹林邊的涼亭內(nèi)坐下,看著夏順開一次又一次地飛跑著從她面前經(jīng)過,越跑越帶勁兒,似乎汆不疲倦,似乎腳上安裝了彈簧。(王朔《劉慧芳》)
(26)雖然屋里的光線不能使他看清楚照片上的面容,但是瑞玨的面貌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豐滿的面龐,親切的微笑,靈活的大眼睛,頰上兩個淺淺的酒窩,似乎都在照片上現(xiàn)出來了。(巴金《家》)
例(25)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例(26)則是作者的想象。從客觀來看,比擬和想象的情形都不具備客觀真實性,但是卻傳遞了言者的主觀認識,是言者的主觀化表達。此外,“似乎”的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多見于超常規(guī)以及夸張的情形。例如:
(27)縣里開會也好,上邊來人他匯報工作也好,口氣都很大,似乎他要幾天之內(nèi)使縣里變個樣。(劉震云《官場》)
(28)輕風(fēng)拂面,他像被咒語迷惑住了不能停止,而我也像被咒語鎮(zhèn)住,不能停止聽他說,似乎可以這樣子坐上7天7夜,直至燦爛涅磐,于是我對他矮得令人失望的外表視而不見,直接撲向他那博學(xué)、雄辯的心靈。(衛(wèi)慧《上海寶貝》)
幾天之內(nèi)讓縣里變個樣,這樣的事情是與常理相違背的。按常識來看,人是不能坐上7天7夜一直聽某個人說話的。例(27)~(28)帶有夸張的色彩,如果理解為肯定則會明顯違背常理,屬于“似乎”的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
4.2量性特征
沈家煊(1995)提出了“有界”和“無界”的概念,無界的事物具有同質(zhì)性、伸縮性和可重復(fù)性。有界的事物具有異質(zhì)性、不可伸縮性和不可重復(fù)性?!八坪酢笔潜泶y的評注性副詞,用于估測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和程度等方面的內(nèi)容,而能被估測的事物必須具備無界量的特征。否則,一個固定、無變異可能性的有界量,是難以被估測的。所以,當(dāng)“似乎”限定固定量、有界量時,通常表否定義。例如:
(29)“呵呵,大家來得真早!”潘寒輕松地打招呼,似乎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劉慈欣《三體》)
(30)似乎剛才的一切都沒有發(fā)生,似乎是她剛從床上坐起來,從旁邊的凳子上拿過外衣。(余華《世事如煙》)
以上兩例“似乎”都用在全量句中。全量屬于有界量,沒有伸縮性、無法進行揣度和估測,極易引導(dǎo)聽話人做出否定性推理,意在突顯強調(diào)的語氣。通常而言,“似乎”句的有界量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表全量(例29~30),二是表極量。例如:
(31)十多年間的曲折已經(jīng)化為煙塵消去,柳生再度佇立繡樓之下,似乎是首次經(jīng)歷這良辰美景。(余華《古典愛情》)
(32)王學(xué)德久久地佇立在街頭,他似乎第一次認真地端詳這座美麗的城市。(1993年《人民日報》)
(33)他望著這兩人,似乎第一次認識了珠穆朗瑪。(CCL《讀者》)
(34)眼前的一切始料不及,似乎是瞬間來到。(余華《古典愛情》)
“首次經(jīng)歷”“第一次”等都是有界量,是序數(shù)系列中的一個固定值,因而不可能被估測。例(34)“瞬間來到”指時間極短,屬于極小量,不具備量幅特征,屬量范疇中的量點,故也不能被估測。以上四例均為“似乎”的無標(biāo)式否定用法。
“似乎”是表或然性的揣測類評注性副詞?!八坪酢痹诰渲械奈恢幂^為靈活,可在句中或句首出現(xiàn)。與連詞、副詞配合使用時,總是位于連詞之后,副詞之前。常與“像、好像、仿佛、恰似”等詞語共現(xiàn)配合?!八坪酢本哂斜碇饔^揣測、委婉肯定和語用否定三種功能。主觀揣測和委婉肯定是“似乎”的肯定性用法。從說話人編碼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主觀揣測”還是“委婉肯定”,說話人對事件均有著不同程度的確定性。兩者的區(qū)別只是在于,前者是說話人判斷未定,屬于真性揣測。后者是說話人判斷已定,只是出于禮貌的考慮,而將確認程度高的事實退回到不確認,屬于假性揣測?!八坪酢钡恼Z用否定功能屬否定性用法,可分為有標(biāo)式語用否定和無標(biāo)式語用否定?!八坪酢睙o標(biāo)式否定用法在事態(tài)類型和量性特征等方面表現(xiàn)為:指稱事件具有非現(xiàn)實性、估測事物屬于有界量。
呂叔湘1982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Lü Shuxiang1982Essentials of Chinese Grammar[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呂叔湘(主編)1999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Lü Shuxiang(ed.)1999Eight Hundred Words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李小軍2015相似、比擬、推測、否定——“好像”“似乎”“仿佛”的多維分析[J].漢語學(xué)習(xí)(2).//Li Xiaojun 2015 Resemble,simile,speculate and negative——A study of“haoxiang”“sihu”and“fangfu”[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2).
羅耀華,劉 云2008揣測類語氣副詞主觀性與主觀化[J].語言研究(3).//Luo Yaohua&Liu Yun 2008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 of conjectural modality adverbs[J].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3).
齊滬揚2002語氣詞與語氣系統(tǒng)[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Qi Huyang2002Modal Words and Mood System[M].Hefei:AnhuiEducationPublishing House.
史金生2003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中國語文(1).//Shi Jinsheng2003The range,category and order of modal adverbs[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
沈家煊1995“有界”與“無界”[J].中國語文(5).// Shen Jiaxuan1995“Boundedness”and“Unboundedness”[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5).
王冬梅,趙志強2007副詞“似乎”的語義、語法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Wang Dongmei &Zhao Zhiqiang2007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analysis on the adverb“sihu(as if)”[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2).
王 芳2012面向?qū)ν鉂h語教學(xué)的一組語氣副詞的對比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Wang Fang2012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One Group of Modal Adverbs Faci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D].M.A.Thesis,Hunan Normal University.
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表課題組2008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Research Group of Comm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2008Comm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楊榮祥2005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Yang Rongxiang2005Studies on Adverbs of Modern Chinese[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葉 雙2014雙音詞“X乎”的詞匯化和語法化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Ye Shuang 2014The Lexic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X hu”[D].M.A.Thesis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宗守云2002淺論科技語體中的“似乎VP”句[J].中國語文(1).//Zong Shouyun2002On the“Sihu+ VP”sentence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yle[J].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
張誼生2000/2014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Zhang Yisheng2000/2014Studies on Adverbs in Modern Chinese[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Comrie,B.1985Ten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9-40.
Mithun,M.1999The Languages of Native North Americ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73.
Key words:sihu(seemingly);commentary adverb;affirmation;negation
Abstract:As a commentary adverb expressing probability and speculation,“sihu(seemingly)”has three expressive functions including subjective speculation,euphemistic affirmation and pragmatic negation.The functions of subjective speculation and euphemistic affirmation of“sihu(seemingly)”are regarded as its affirmative usage,while the function of pragmatic negation of“sihu(seemingly)”is regarded as its negative usage,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marked and unmarked pragmatic neg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its unmarked pragmatic negation in two aspects:event types and quantitative features.
【責(zé)任編輯 張耀文】
The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Functions of the Commentary Adverb“Sihu(Seemingly)”
Ba Dan
(1.Institute of Linguistic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of Nationality,Baise,Guangxi 533000,China)
H042[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4-8174(2017)02-0089-07
2017-03-08
巴丹(1977-),女(壯族),廣西百色人,右江民族醫(yī)學(xué)院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對外漢語研究。電子郵箱:badan126@126.com。
①論文寫作得到張誼生教授、宗守云教授的悉心指導(dǎo)。感謝《華文教學(xué)與研究》的匿名評審專家及編輯提出的寶貴建議!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