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妍
內(nèi)容提要:如何做到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從報道“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的轉變,無論在內(nèi)容上、形式上,還是在新聞價值取向上,要從市民身邊事,挖掘出值得社會關注、思考的點。以點帶面,通過對百姓身邊小事的報道,以小見大,彰顯民生新聞的厚度、深度和高度。這有助于地方臺民生新聞欄目發(fā)展,走精品化發(fā)展之路。
關鍵詞:民生新聞;大民生;題材選擇
近年來,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紅火,占據(jù)了廣播、電視等各大媒體的黃金時段,但在眾多地方臺,民生新聞類欄目卻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大民生”意識不夠,零碎化的“小民生”傾向突出。所謂“小民生”,主要是指節(jié)目將關注的著力點過多地放在對百姓生活中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個體案例的關注上,觸及社會生活深度、廣度不夠。而“大民生”新聞關注的是與城市發(fā)展、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
如何做到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從報道“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轉變,筆者認為應從百姓身邊事挖掘出值得社會關注、思考的點。以點帶面,通過對百姓身邊小事的報道,以小見大,彰顯民生新聞的厚度、深度和高度,只有這樣,地方臺民生新聞欄目才能越來越有生命力,走上精品化發(fā)展之路。
一、題材選擇上要在關注“小民生”的同時,向“大民生”轉變
民生新聞無論在內(nèi)容、形式上,還是在新聞價值取向上,應該始終秉承“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深入普通百姓生活,最大限度地還原百姓生活狀態(tài)。題材選擇上,應以普通百姓的需求為著眼點,一方面民生新聞要時刻關注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熱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要站在“大民生”角度,以群眾語言解讀重大政策對群眾生活可能帶來的具體、直接影響,解釋政策和決策出臺的背景依據(jù),合理表達群眾的訴求,使民生新聞呈現(xiàn)出多視角、多層次感。這樣,民生新聞才能更好地彰顯其理性而有深度,厚重而有分量,真正提升新聞傳播上的影響力、公信度。
二、報道角度上要注重“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轉變
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和法規(guī)文件與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但這些政策法規(guī)比較宏觀、抽象、枯燥,群眾接受和理解起來有困難。因此,記者報道時就要把這些政策法規(guī)解讀好,讓群眾看得懂、理解透,并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如何選取報道角度呢?“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為我們選取新聞報道角度,提供了一個科學的認識方法。地方臺的新聞宣傳,要圍繞當?shù)卣粋€階段、一個時期的某一項中心工作,或某一項重大任務展開報道。民生新聞的報道也必須研究黨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務,并且步步緊扣宣傳的節(jié)拍。如莒縣正在開展的古城改造建設,這是一項長達五六年的項目建設,怎樣才能保持宣傳角度常報常新,該如何選擇報道的切入點和表現(xiàn)新聞事實的立足點,將古城改造建設進度、內(nèi)容融入到平民百姓生活、生計、生命中去。在各類宣傳報道中勾勒出民生新聞報道角度取向,凸顯“民生內(nèi)容、民眾視角、民本取向、 受眾本位、人文情懷、民眾話語”的構成和特色,本臺圍繞古城建設拍攝制作了《我要進古城》《支持拆遷 我為古城建設讓路》等一系列節(jié)目。
三、報道深度上要注重“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的轉變
民生新聞不能把反映民眾的日常生活與記錄民眾的日常生活混為一談,不能在民眾的日?,嵤轮醒蜎]媒體輿論引導作用,民生新聞也需要深度和高度。隨著“大民生”時代的到來,民生新聞將“國計”落腳到“民生”上,將“小民生”自然轉化到“大民生”上,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民生新聞的質量,著力搭建起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
例如非法電鍍現(xiàn)象,記者以《非法電鍍 小作坊大調查》為題作了報道,引起執(zhí)法部門的高度重視,集中突擊檢查,徹底查處了違法行為。這些都是涉及百姓生活的“大民生”問題,記者從“小民生”視角進行報道,既解讀了政策,也解答了百姓的問題。
總之,民生新聞是激發(fā)縣級電視臺活力、贏得百姓信任的一個重要途徑??h級電視臺要想真正搭建起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就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實現(xiàn)本土特色化、視覺平民化、內(nèi)容生活化、監(jiān)督合理化上做文章,用平民化視角對政策法規(guī)以及重大活動進行解讀,引導老百姓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討論中,真正實現(xiàn)從“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將民生新聞真正做好老百姓的心坎上,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參考文獻:
[1]黃曉紅.地面頻道民生新聞節(jié)目如何關注“大民生”[J].中國記者,2016(4).
[2]夏吉江,于開見.從“小民生”到“大民生”——《民生熱線》節(jié)目的厚度與深度[J].青年記者,2013(9):41-42.
[3]羅靖.以“大民生”報道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引導力[J].中國記者,2014(7).
[4]于紅,李墨躦.《直播南京》:電視民生新聞如何做實“大民生”?[J]. 中國記者,2015(11).
[5]曾海燕.試析民生新聞的內(nèi)涵提升[J].青年記者,2010(20):52-52.
(作者單位:莒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