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麗 王 燕 劉 艷 張 清
(天津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天津 300070)
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檢驗
裴 麗1王 燕 劉 艷2張 清
(天津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天津 300070)
目的 評價運動自我效能量表(ESE)在糖尿病(DM)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并探討ESE篩查DM患者是否進行規(guī)律運動的最佳臨界值。方法 采用ESE對245例2型DM(T2DM)患者進行調(diào)查,從內(nèi)部一致性、重測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等幾個方面評價量表的信效度。結果 ESE Cronbach α系數(shù)和折半系數(shù)分別為0.962、0.956;重測信度為0.865;因子分析提取出2個公因子,共解釋總變異的71.57%;量表預測能力較好,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71(P<0.001),最佳臨界值為50分,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5.7%和74.3%;ESE能區(qū)分規(guī)律運動組和非規(guī)律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ESE在T2DM患者中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具有合適的臨界值,可以用來了解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水平,評價患者的運動依從性。
運動;自我效能;糖尿病
規(guī)律運動有助于糖尿病(DM)患者控制血糖,并能降低其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對DM的一級預防有重要意義〔1,2〕。但是DM患者的運動情況不容樂觀,據(jù)調(diào)查絕大多數(shù)DM患者體力活動處于較低水平〔3〕。提高個體的規(guī)律運動行為,最有效的途徑是增強運動自我效能〔4〕。Bandura〔5〕研制的運動自我效能量表(ESE)已在國外慢性病患者運動自我效能的測量中得到應用〔6,7〕,Tung等〔8〕對ESE進行翻譯,但只對其在精神病病人家庭照顧者中應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進行評價。本研究探討ESE在中國大陸2型DM(T2DM)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11月天津市某糖尿病??漆t(yī)院住院T2DM患者245例。納入標準:①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DM診斷標準的T2DM;②自理能力:巴氏指數(shù)得分60分以上;③有一定認知能力,可獨立完成問卷填寫;④年齡≥45歲;⑤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②DM視網(wǎng)膜病變?nèi)诩耙陨险?;③腦卒中或其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者;④高血壓未控制在2級以內(nèi)者;⑤其他運動禁忌證者。共發(fā)放問卷245份,回收有效問卷245份(100%)。其中男122例,女123例;年齡45~79歲,平均(59.84±7.39)歲;DM平均病程11.1年;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平均為8.57%。
1.2 研究工具 采用Bandura〔5〕研制的18條目ESE,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測量患者運動信念的有效問卷〔6,7〕。ESE被臺灣學者Tung等〔8〕翻譯成中文版,其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6。ESE測量患者在各種困難情境中對自己完成運動活動能力的主觀自信水平〔5〕,如“當您運動覺得身體不舒服時,您有信心繼續(xù)堅持運動嗎”。每個項目得分為0~100分,10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50分表示有一半信心,0分表示完全沒有信心,ESE評分為每個項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項目總數(shù)〔8〕。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和t檢驗。
2.1 效度
2.1.1 結構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計算ESE的結構效度。首先對數(shù)據(jù)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表明,KMO值為0.927;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值為6 010.203(v=153,P<0.001),KMO>0.8,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達到0.05的顯著水平,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使每個因子上具有最高載荷的變量數(shù)量最小。選擇特征值>1.00的因子,結果提取出2個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表1),共解釋方差的71.57%。第一公因子包括條目3、4、5、6、7、9、10、11、12、15、17,主要內(nèi)容為影響規(guī)律運動的心理方面因素,命名為“主觀因素”;第二公因子包括條目1、2、8、13、14、16、18,主要是影響運動的生理及社會方面因素,命名為“客觀因素”。
2.1.2 區(qū)分效度 按照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和美國運動醫(yī)學會推薦的運動指南,將每周運動不少于3次,運動總時間不少于150 min的參與者劃分為規(guī)律運動組,其他參與者為非規(guī)律運動組。規(guī)律運動組的運動自我效能得分為(68.2±19.58)分,非規(guī)律運動組得分為(25.9±28.17)分,兩組差異顯著(t=-13.9,P<0.001)。
2.1.3 預測效度 根據(jù)患者是否規(guī)律運動評價量表的預測效度,結果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71(95%CI0.826~0.917)。預測DM患者是否規(guī)律運動的最佳臨界值是50分,靈敏度為85.7%,特異度為74.3%,此時約登指數(shù)為0.60。表明ESE對于患者是否會進行規(guī)律運動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2.2 信度評價 ESE總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62;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兩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975、0.869;將量表18個條目前后分為兩半,結果兩半問卷條目的相關系數(shù)為0.915,折半系數(shù)為0.956。對20例患者于首次測量后1 w進行重測,結果重測信度為0.865。見表1。
表1 ESE各公因子的因子負荷(n=245)
采用因子分析進行結構效度測量時所萃取的共同因素累積解釋變異量的60%以上就表示共同因素是可靠的〔9〕。原量表沒有進行維度劃分,本研究嘗試提取出2個公因子并分別命名為“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總方差解釋率達71.57%,表明這2個因子對于運動自我效能的概念內(nèi)涵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整體結構穩(wěn)定。本研究結果表明ESE具有較高的區(qū)分效度。ROC曲線結果說明量表診斷價值較高。檢索文獻發(fā)現(xiàn)僅van der Heijden等〔10〕運用中位數(shù)對預測T2DM患者運動行為的運動自我效能進行劃分,將臨界值確定為50分,對運動自我效能低于50分的患者進行強化運動干預。本研究運用ROC曲線劃分臨界值,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以為今后開展運動干預提供依據(jù)。建議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對運動自我效能低于50分的患者應給予重視,加強其健康教育,促進其規(guī)律運動;同時,可以通過運動自我效能量表評價干預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ESE Cronbach α系數(shù)和折半信度均在0.9以上,與Tung等〔8〕測量結果一致。說明ESE具有較好的同質性,是檢測患者運動自我效能得分的可靠工具。重測信度是衡量量表不同時間所測量結果一致性程度的指標〔9〕。本研究重測信度在0.8以上,說明ESE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11〕。
醫(yī)務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可運用ESE測量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了解患者運動信念水平〔6〕;另一方面,醫(yī)務人員在開展促進患者運動的DM教育中應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并運用ESE進行教育效果評價,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促進患者出院后運動自我管理;同時ESE宜在我國推廣。
1 Das R,Singh O,Thakurta RG,et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J〕.Indian J Psychol Med,2013;35(3):284-89.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J〕.Diabetes Care,2014;37(supplement 1):S14-80.
3 Hermann G,Herbst A,Schütt M,etal.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glycaemic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65 666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Germany and Austria〔J〕.Diabet Med,2014;31(8):905-12.
4 Huffman KM,Pieper CF,Hall KS,etal.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more than disease-related factors,is associated with objectively assessed exercise time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Scandinavian J Rheumatol,2015;44(2):106-10.
5 Bandura A.Guide for constructing self efficacy scales〔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2001.
6 Shin Y,Jang H,Pender NJ.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exercise self-efficacy scale among Korean adults with chronic diseases〔J〕.Res Nurs Health,2001;24(1):68-76.
7 Everett B,Salamonson Y,Davidson PM.Bandura's exercise self-efficacy scale:validation in an Australia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etting〔J〕.Int J Nursing Stud,2009;46(6):824-29.
8 Tung W,Gillett PA,Pattillo RE.Apply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physical activity in family caregivers in Taiwan〔J〕.Public Health Nursing,2005;22(4):299-310.
9 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238.
10 van der Heijden MM,Pouwer F,Romeijnders AC,etal.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elf-efficacy bas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inactiv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esign of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BMC Public Health,2012;12(1):331.
11 劉建巨,劉 言,侯定善,等.慢性淚囊炎患者生活質量量表的制定及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650-2.
〔2016-02-13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張 清(1965-),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慢性病相關研究。
裴 麗(1990-),女,碩士,主要從事糖尿病相關研究。
R471
A
1005-9202(2017)13-334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102
1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2 天津醫(yī)科大學代謝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