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星
你心中的未來學校什么樣?一千個教育人就有一千個答案。2016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國新樣態(tài)學校聯(lián)盟”首屆現(xiàn)場展示會在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與會專家、校長、教師和家長、學生共同為我們描繪出未來學校的這樣一種可能。
學校里的“玩”蘊含著學科整合的科學
《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2014基礎教育版》預測:“未來2至3年:游戲和游戲化走進教學?!?/p>
未來已來。
在活動的課堂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白馬湖學校小學部一二年級的學生一“玩”就是兩個小時。圍繞“探·創(chuàng)民族建筑”主題,他們做科學小實驗研究蒙古包,“玩”著學習了面積、體積、容積等數(shù)學知識;他們動手創(chuàng)造新型民族建筑,有人將蒙古包與傣族竹樓結合起來搭成“高腳蒙古包”,有人給蒙古包加了玻璃頂晚上可以看星星,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創(chuàng)新與審美素養(yǎng);他們扮演房地產(chǎn)商、酒店經(jīng)理,以小短劇形式推介新型民族建筑,玩得不亦樂乎,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貫穿其中。
為什么要讓“玩”走進學校?白馬湖學校小學部校長鄭巍巍認為:“目前基礎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仍然停留在把孩子定格于書本世界,而脫離學生的生活世界。其實,生活教育應該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心,真正喚醒兒童的可能性,而玩的方式是最適合的。這個‘玩'并非玩物喪志,而是能夠教給學生方法和能力,讓他們玩出名堂、玩出水平,并且能夠保持一定的興趣和需求、渴望和期待,最終能夠自信心增長、成就感充溢?!?/p>
學校如何把學科教學整合成玩”,讓學生“玩好”又“學好”?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所長林莉提出學科整合的三條路徑:“一是用課程內(nèi)容來整合,比如目前很多學校在探索的STEAM課程形態(tài)、項目學習等。二是以新型學習方式來整合,在這次課堂教學展示中體現(xiàn)在‘探'和‘創(chuàng)'兩個詞上,這種新型學習方式區(qū)別于接受型學習方式,不再強調(diào)對靜態(tài)知識的標準化表達,而是提倡動態(tài)運用知識后的個性化、創(chuàng)意化表達。三是思維層面的整合,包括我們熟悉的科學思維、數(shù)學思維,還有我們不太熟悉的設計思維、工程思維和審美思維。”
“要培養(yǎng)超越學科之上的思維方式?!泵绹逃?lián)合會駐華代表處副主任李佩寧進一步說明,“比如,任何學科都會體現(xiàn)因果關系,體現(xiàn)對比、類比,體現(xiàn)流程、順序,體現(xiàn)分類、分解……學科整合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p>
學生正在跳出我們的教育設計
【教學片段一】師:你們在哪兒住過特色建筑的酒店?生1:我在泰國住過。生2:我在三亞住過,用椰子做成的。生3:我在法國巴黎也住過這樣的酒店。師:我沒去過。我特別向往這樣的酒店。如果在我們白馬湖園區(qū)有這樣的酒店,那一定是特別美的一件事。
【教學片段二】師:現(xiàn)在我們準備投票,還沒有展示的小組可以單獨向評委老師推介你們的新型民族建筑作品。紛站了起來,一直高舉著小手要求當眾展示:“我們準備好了!”
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人無法拒絕,老師只好又給了他們2分鐘時間。
“小小竹樓頭頂尖,旁邊兩面采光好。冬天竹樓暖融融,清新空氣到處跑?!彼麄冊谥駱潜E矫孢M行改良,還創(chuàng)作出童謠式廣告語,給課堂帶來了驚喜
這是活動中課堂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的兩個片段。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見多識廣,敢想、能做、會說,甚至有點“不聽話”。這些小“頑童”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課題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葉翠微感慨地說:“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在跳出我們的教育設計?,F(xiàn)在的學生究竟展現(xiàn)出什么樣的學習特質(zhì)?是‘逆向優(yōu)勢',即孩子的國際視野、外語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等遠在父輩之上。當學生有這樣一種學習特質(zhì),學校該如何用‘過去'的知識教‘現(xiàn)在'的孩子去應對‘未來?”
《人民教育》總編輯余慧娟指出思路:“首先,學校要思考怎么處理兒童的無限可能性和學校使命之間的關系。什么是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教育是一種規(guī)訓,即減少兒童的某些可能性,增長另外一些可能性,學校怎樣去選擇,這是一個價值取舍的問題。其次,兒童文化與學校文化的融通非常重要。白馬湖學校是一所新建的學校,怎么讓新學校有文化?白馬湖學校的做法是創(chuàng)造文化。比如,化用《西游記》白龍馬的故事創(chuàng)造白馬湖學校誕生記,采用動漫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神話式敘說,這是基于兒童的文化,因此學生會喜歡這所學校。把兒童文化與學校構建融通起來,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預期?!?/p>
學生在變,學校要變,教師也要變。未來教師會變成什么樣?
杭州二中未來創(chuàng)新學院執(zhí)行院長陳顏龍結合其STEAM和創(chuàng)客教育的親身實踐總結:“教師職能在慢慢轉變,開始是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慢慢變成指引,中期是陪伴,最后,當你跟不上學生的腳步時,就去輔助,給他們一個平臺?!?/p>
李佩寧認為,面對兒童的無限可能性,“教師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不完美”;而在學科整合過程中,“我們可以去模仿,可以更多地加入創(chuàng)造元素,教師也是創(chuàng)造者”。
“最終,教師可能變成一個成熟的探究型學習者,帶領著一群學生共同開展學習,他更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完成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學校教育目標。”林莉總結說。
如何提高家長參與程度,讓教育更完整
“我在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充分感受到了‘四個自信'。第一是理念自信,教育應使每個孩子的天性得到健康成長,白馬湖學校真正做到了‘兒童即可能,小學即玩校'。第二是團隊自信,好的教育需要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團隊來實施,包括這里的教師團隊和家長團隊。第三是素養(yǎng)自信,學生素養(yǎng)其實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化,在‘打造白馬湖特色頑童'的目標下,學校始終圍繞怎么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怎么適應未來而展開教育。第四是課程自信,白馬湖學校逐步探索出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全課程體系,所謂全課程體系,就是把課前、課中、課后融合起來。”
上面這段極具教育專業(yè)內(nèi)涵的話是專家點評?或是教師發(fā)言?都不是。這是活動中白馬湖學校一位學生家長的主持詞。在兩天的時間里,共有十幾位家長主持人登臺亮相,為活動穿針引線。還有許多家長參與到原創(chuàng)舞臺劇《印象白馬湖》中,與學校師生共同表演茶道、舞蹈、武術等,給孩子們當配角。更多的家長則在后臺給孩子們化妝、換服裝,在活動中提供后勤保障。這些家長的熱情、投入、專業(yè)讓人印象深刻。
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教育,僅僅是一次活動、一所學校的具體呈現(xiàn)嗎?還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fā)展方向?
中國教育科學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陳如平認為:“白馬湖學校的全課程體系需要家長積極參與其中,家長是孩子的關乎者,同時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實施者,更是學校發(fā)展的促進者?!?/p>
林莉認為,“玩”、學科整合、整體育人等教育思路,實現(xiàn)了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學習、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多種學習經(jīng)驗的貫通,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diào)“條件”,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和家庭資源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深度”究竟如何實現(xiàn)?一方面,是要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核心。比如,深度融入學校課程改革中,家長既是豐富的課程資源,又是課程改革的有效評價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讓家長深度“融入”學校教育理念。那位提煉出“四個自信”的家長主持人介紹說:“‘四個自信'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白馬湖學校的教師、校長一遍一遍‘嘮叨'出來的?!编嵨∥∪绱嘶貞骸霸谶@里,家長們專門成立了白馬湖創(chuàng)意聯(lián)盟委員會,舞臺劇、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看到這個組織的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每一項活動中,家長其實是學生,學習如何服務于兒童的發(fā)展?!?/p>
這樣一種家長、教師、學生深度參與的教育生活,會給未來帶來什么呢?我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