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服裝面料改造”課程的重要性,分析了該課程的教學問題和現(xiàn)狀以及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總計了服裝面料改造對服裝設計師的重要性。旨在加強相關院校對“服裝面料改造”課程的重視。
【關鍵詞】 服裝面料改造;課程;教學
一、“服裝面料再造”課程的重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服裝的款式和色彩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消費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服裝款式和色彩上,服裝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時的出發(fā)點著重于從面料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整體的設計。再造創(chuàng)新服裝米奧利奧,能夠將設計師的實際空間進行有效的拓展,將面料的可塑性通過服裝這一載體進行充分的發(fā)揮,對原有的款式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將各種風格各異的服裝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將服裝的外觀效果的變化多端的趨勢進行引領。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其新航標示面料再造。服裝設計作為一門雕塑藝術,其載體是服裝面料,骨架是人體。面料將體現(xiàn)服裝設計的風格和款式。
在進行創(chuàng)意性設計時,服裝設計師要游刃有余的進行設計就要對面料再造的特點和手法進行深入的了解。面料再造具有獨特性,在進行再造時具有多種手法。體現(xiàn)服裝設計的穿衣取決于掌握面料再造的程度。在各大服裝院校中,服裝設計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就是服裝面料的再造,開設這一課程,能夠將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設計水平提高,對于市場的需求更加的適應。
二、“服裝面料再造”教學問題及現(xiàn)狀
實踐操作和理論講述是目前我國各大院校面料再造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的學習主要在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中國。在教室中,教師將面料再造的理論進行講述,使學生對面料再造的設計原理和具體設計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在實驗室里,教師將理論進行教授,令學生對工藝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在進行動手實踐。這種教學的方法,看起來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實踐操作方法和理論學習上,對培養(yǎng)學生設計思維進行了忽視,同時也對結合運用服裝和面料再造進行了輕視。
“90后”是目前各大院校服裝專業(yè)在校學生的整體,并且藝術生是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主體。一些學生不受約束,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較弱的自控意識和能力,對電子產(chǎn)品熱衷,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被手機吸引,經(jīng)常性的觀看手機,聊微信、玩游戲等;為了將記筆記的過程省略,會用手機進行講義的錄像或拍照,但對相關知識沒有進行較好的掌握;在實踐操作課中,不敢進行實際操作,教學內容不了解,操作手法不熟悉。
三、“服裝面料再造”課程教學方式的研究
由于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于服裝面料再造課程教學中,很多院校進行了改革教學的方法,但都沒有將這些問題進行徹底的解決。教學實際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就要從這兩方面著手。
(一)教師教授
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對課程特點進行考慮,綜合教學內容。進行面料再造課程的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進行培養(yǎng)、設計構思方法進行教授,還要向學生進行面料再造工藝技法的傳授,使學生對服裝設計中再造面料的應用方法進行全面的掌握。這門課程的教學與設計理論課和實踐課都有不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在課程教學時應將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進行區(qū)分。從面料再造的教學內容來看,其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三個部分的內容,選擇教學教學方法要從各個部分內容的特點出發(fā)。
1.設計方法和創(chuàng)意思維
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引導的方式,將對學生的構思方法和設計思維的引導作為教學重點,將學習目標在師生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實現(xiàn)。
2.工藝技法
在進行教學時,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運用,教師將視頻、課件等進行指定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并將相關的作業(yè)完成。在課堂教學中,輔導糾錯學生的作業(y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節(jié)約教學時間,同時能對學生作業(yè)進行及時監(jiān)督,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
3.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教師將實踐任務進行布置要在將相關的內容講授完畢后,作為一項綜合訓練的內容,是以實踐作為內容的核心。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聽取,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輔導,保持與學生的溝通狀態(tài),在輔導和跟蹤過程中將訓練的內容完成。
(二)學生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的尊重,靈活采取教學手段,在進行教學中將手機作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課堂教學是面料改造教學的主要場地,在課堂上教師將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將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運用實現(xiàn)對學生的吸引、限制、監(jiān)督,保證學生對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
1.教師可以對客觀環(huán)境進行改變,在課堂中引入“圓桌會議”,并將能夠使學生學習的優(yōu)秀作品放置在教室中,并將相關的設備、工具、材料進行制作,從而將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節(jié)能型營造。學生能直觀對感受到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并將自己教學主體的角色進一步的認識,將個人的觀點在教學中進行發(fā)言和述說,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
2.對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實現(xiàn)教師要予以鼓勵,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將自己的想法實現(xiàn)的學生,會對相關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的掌握,并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學習中具有主動性。其他學生受到這些學生的影響,也會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提高。
3.教師要將教學的方式進行轉變,在當今社會,基本上每一個學生都有手機,在課堂學習時甚至會受到手機的吸引,因此,教師要盡量采取措施將手機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為了將手機的功能進行充分的運用,可以采取翻轉課堂的方式。相關的資料學生能夠隨時進行查閱,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將學習的任務完成。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服裝設計師設計水平衡量的關鍵是服裝面料改造。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師能否在學校中培養(yǎng)出來,這取決于學校的服裝面料改造課程教學。為了將學習的服裝設計專業(yè)整體水平提高,要采取一定方法將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健.拼布藝術在服裝面料再造中的創(chuàng)意設計探析[J].紡織導報,2016,(1):86-88
[2]石歷麗.服裝面料再造設計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0,24(5):573-576
[3]楊雪.關于服裝面料再造的藝術表現(xiàn)力分析[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6):120-120
[4]劉楠楠.淺析服裝面料再造設計與服裝的關系[J].大眾文藝,2014,(5):71
作者簡介:
楊俊(1977.11-),女,湖南邵陽人,漢族,本科,服裝中技講師,廣州市工貿(mào)技師學院,研究方向: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