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
【摘 要】重視寫字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寫字不僅僅是一項技能訓練,它更是一個接受文化熏陶、形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高尚品質的過程,是一個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學習做人的過程。近兩年來,我校非常重視寫字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師生寫字質量大幅度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教育局領導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下面,我就把我校兩年來在寫字教育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作以匯報。
【關鍵詞】寫字;教學
一、師生共同努力,整體提高寫字能力
首先,在教師中形成寫好字的良好風氣。為了使寫字教育有專業(yè)引領,我們經(jīng)常請在書法上有造詣的進修學校老師來給我們教師上課,除次而外,更多的是讓本校的能者為師,讓這些“土專家“利用每周三下午 “教師練字一小時”的時間給大家上輔導課。
我們在寫字教學實踐中深深地認識到,學校領導和教師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漢字,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特別重視教師的規(guī)范書寫。
其次是注重展示與評價。每次教師集中開會或學習,事先都安排青年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古詩,會前請本校書法名師進行點評,分出等次,做好記載;每周每位教師要上交一份書法作品,下周例會時公布一、二、三等;每月要上交一本習字作業(yè),一幅參賽書法作品,習字作業(yè)和參賽作品擇優(yōu)進文化櫥窗進行展示。
第三是薪火相傳、堅持不懈。對于新進來的教師,我們采取師徒結對的方法,讓師傅進行引領、指導、督促,使他們迅速迅速提高。提高教師寫字能力,確非一日之功。幾年來,我校不斷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讓教師利用晚上、雙休日、寒暑假持之以恒,苦練“三筆字”。如今,我校教師練字已蔚然成風:課余飯后議的是寫字,文化長廊前評的是寫字,雙休日回家不忘了寫字。
在抓教師練字的同時,我們不斷加大指導學生寫字的力度。以前,我校學生的書寫習慣和能力是很差的,一度還受到教研室領導的批評。近幾年來,我們一直把寫字教學作為校本教研的課題之一,組織語文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要求各學科教師把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作為共同的目標。
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做到“三個一”(眼睛離紙平面一尺,胸口離桌面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臂平、足平)。教導處每周抽查一次“兩姿”落實情況,并作好記載。我們一直強化學生樹立“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求學生做作業(yè)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各學科教師通力合作,共同重視學生書寫習慣的糾偏和作業(yè)的書寫質量,共同推進寫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重視寫字教學的研討。學校要求每位語文教師一學期必須講一節(jié)寫字指導課,兼職書法教師講一節(jié)示范課,語文教研組也加強了寫字課的研討,提煉出“一看二寫三評四改”的教學模式。一看:看字的筆畫、位置、布局、間架結構等;二寫:描臨時要求學生手寫心記,定好位置,集中注意力,一氣呵成;三評:在師評的基礎上開展自評、互評、小組評等;四改:評完之后學生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逐筆逐字改進。
三是落實每天的練字時間。我校規(guī)定每天下午12:00-12:30 為學生練字時間,要求做到四個到位:時間落實到位;教師到位;指導到位;評改到位。這樣做雖然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練字的效果。
四是多途徑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呢?我們的做法是:一、用古今中外書法家的故事來引領學生。二、作品展示。每個班在教室內(nèi)開辟“書法展覽角”、“作業(yè)展示欄”,在黑板報上開辟一塊“每日一練”專欄,學生輪流書寫,班級內(nèi)每周舉行一次寫字展覽,評出譽之為“書法小明星”以此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增加自信心。各班還把好的作品選送到綜合教研組,學校文化櫥窗中展出,每周更換一次。三、定期舉行寫字比賽,評選“星級”寫字能手,請“能手”介紹經(jīng)驗,學校給予他們一件有意義的獎品進行獎勵,這樣,形成你追我趕,后浪推前浪的態(tài)勢。
二、寫字教學搭建育人的平臺
我們學校的校訓就是“良好習慣,成人成才”,全校上下早就形成了重視養(yǎng)成教育的共識,并進行了多年的探索,開展寫字教學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寫字教學為養(yǎng)成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通過寫字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每節(jié)寫字課前,我們都要求學生把手洗干凈,規(guī)范坐姿和握筆姿勢,觀察字形了然于心,有效地避免了手弄臟本面、寫錯了信手涂改現(xiàn)象的發(fā)生。正因為采取了這些措施,我們學校學生寫完的作業(yè)本整潔如新,在各級教學檢查中,備受領導稱贊。正因為學生養(yǎng)成了這樣好習慣,他們就能較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動,愛護每一面墻壁從不亂寫亂畫,愛護學校的每一塊地面,從不亂扔一片紙屑,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回到家里開始對家里的衛(wèi)生“橫挑眉毛豎挑眼”,還能積極協(xié)助家長進行清掃。在家校聯(lián)系會上,家長們個個喜形于色,盛贊老師的“妙方”讓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通過寫字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如果把寫字教學定格在“寫字不怕丑,只要筆筆有”這樣的低水平上,中國漢字的美就不能充分展示出來。寫好一個字要求很多,橫長橫短,撇怎改點,這就要求學生在寫字之前去認真觀察、領會,寫完過后要認真地比較與反思,從而得出漢字書寫的一些規(guī)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的過程。日子久了,以往的“小馬虎”們,數(shù)學算題出錯率大大降低了,大部分學生都養(yǎng)成了反復檢查和驗算的習慣了。
通過寫字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意志力。漢字書寫是比較單調(diào)枯燥的,是否能堅持下去,考驗著學生的意志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們充分利用書法家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如把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最后清水池變“墨池”的故事來激勵學生做事持之以恒、勤奮刻苦;把岳飛在沙上練字,最終成為文武雙全的愛國英雄的故事,激勵學生自強不息、熱愛祖國。學生練字時間長了,難免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我們就采用多種激勵措施,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及時予以肯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堅持下去。當學生字出成果的時候,我們也收獲了學生日漸堅強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