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梅全
[摘要]科學素養(yǎng)是長期形成的。作為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課程——小學科學課程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四步”探究方法,以期為小學科學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學;“四步”探究;興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21008801
科學素養(yǎng)是長期形成的。作為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課程——小學科學課程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傳授者。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而學生們探究意識與方法的掌握是首要的。
一、 “七大”要素,靈活探究
科學教學探究過程有七個要素,即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分析論證、得出結論、交流與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探究形式。例如,執(zhí)教《磁鐵有磁性》一課時,我通過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緊密聯系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具體的硬幣等教學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我先是采用動畫《小企鵝PRORO》激疑——玩具被磁鐵吸走了,由此引入課題讓學生玩磁鐵吸引物體的游戲。接著,我提出問題:“究竟哪些物體能被吸???哪些不能被吸???”讓學生猜想與假設。然后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之后得出結論:真理是從實踐中檢驗出來的。最后,大家分享交流各自得出的探究結果。這樣指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學生在思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三種”合作,明確探究主體
在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形式開展小組探究活動,讓小組成員在探究中發(fā)揮所長、取長補短,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合作探究形式有三種: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體探究。例如,教學《蚯蚓》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相互作用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觀察蚯蚓,然后小組合作互相說說自己的觀察方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觀察、討論。最后,大班集體探究,推選出學生代表作出觀察報告。在學生交流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發(fā)表的不同見解和總結出來的經驗,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一回”體驗,沉浸探究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感受科學探究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產生體驗與感悟,并在實踐中有所創(chuàng)造,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情感。例如,執(zhí)教五年級下冊《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鑒于固體與液體的密度因素有關,為了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我根據本班的實際教學,在實驗選材上作了一些小調整,如“用一大一小的兩個馬鈴薯做實驗”調整為“用一個馬鈴薯進行實驗”,這樣更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去探究:“水里有什么才可以使馬鈴薯浮起來?為什么同一個馬鈴薯在第一杯水里是沉的,而放在另一杯子里卻是浮的?”學生帶著疑問,再進一步觀察、分析:可能兩種液體不一樣。學生根據自己觀察提出推測,由此引發(fā)他們動手體驗做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與動腦,最后得出結論:物體的沉浮現象歸結為密度原因。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使之逐步形成觀察——發(fā)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習慣。
四、“兩個”課堂,構架探究世界
大自然包羅萬象,奧秘無窮,科學教學是一門探究活動的學科,應當是開放的,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僅僅依靠課堂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因此,科學教學應引導學生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進行研究,使科學探究活動突破教學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空間的束縛。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莖、葉、果實、種子,動物的生命周期、食性、生長環(huán)境等,都有許多值得學生課外探究的知識。教師要組織學生在教室里或教室外交流各自的探究成果,開設專欄,展出作品或實物,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促進學生成長。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茖W探究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知識,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學生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因而,作為科學課教師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知識,不妨通過以上“四步”探究過程的架構,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適合自己的探究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的探究意識,努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