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勇
【摘 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活動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語文知識,還能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制定教學方案時必須尊重學生的基礎和興趣,適時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方式進行拓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的基礎是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閱讀的力量向來不容小覷,它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更能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廣泛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語文閱讀強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感悟及體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從基礎的文本閱讀開始,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策略,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本身的興趣。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在理順了文章的思路、簡析了詩的悲劇內涵后,不妨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蘭芝被遣回家時,焦仲卿說“不久當歸還”,請問如果沒有“太守求親,兄長逼婚”這一個突發(fā)事件,劉蘭芝和焦仲卿還會破鏡重圓嗎?這個“虛擬性”問題,必然“逗”起學生的興趣,激活了一個個個體對原作的解讀。教師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善于設疑,抓住啟發(fā)的最佳時機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與求知興趣,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如在講述《項鏈》一文時,我們只著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構思深意上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在小說的結尾要安排一個瑪?shù)贍柕屡c佛來思節(jié)夫人相會的場面?為什么要點明項鏈是假的這個事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能夠沒有興趣嗎?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我們實際上把握了小說全部構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華。教師要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閱覽課下半節(jié)時間及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閱讀內容,分享閱讀樂趣;利用班級“學習園地”,分組負責,輪換張貼“新書簡介”、“讀書心得”、“名人軼事”、“開心一刻”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看一些思想性藝術性兼具的文學作品。比如豐子愷、汪曾祺的小說,周國平、遲子建的散文,學會欣賞寫景狀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人物形象的意義,感悟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教師和學生可以一同探討,對學生的分析認識要多加肯定與鼓勵,并引導他們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提高修養(yǎng)。
二、方法指導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古往今來,善于讀書的人其實都很講究讀書方法,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蘇軾抄《漢書》,朱熹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于彼?!保醋x書要循序漸進)又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書邊做摘抄等等。在實踐中,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做摘抄,我規(guī)定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精美的筆記本,然后指導他們摘抄、配畫、排版,把摘抄本做得讓人愛不釋手。這就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能動動手,使讀書活動變得豐富。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從而體會更多的閱讀成功感。還可以指導學生圈、點、色、畫,眉批旁注等,加深印象;還可指導學生閱讀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特別是小說,散文等文體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把研究性閱讀納入課堂,以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引導學生就某些話題進行探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影視、戲劇等各種不同的文學作品樣式,把欣賞畫面同延展性閱讀劇本優(yōu)化組合,通過文字和視覺的雙重沖擊,啟發(fā)學生作多種形式的探討。如話劇《雷雨》、歌劇《白毛女》以及許多當代中外經(jīng)典影視作品的欣賞作為閱讀課的一部分,以新穎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朗讀教學中,可以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便于培養(yǎng)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默讀可以重復看,反復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于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在閱讀課上的討論,教師一定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個體的長遠發(fā)展著眼,鼓勵閱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自學能力、表達能力。
三、教學實踐策略,強化學生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著語文的閱讀教學,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多看課外書,有助于學生提高思想的境界,更加全面地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如開展讀報、剪報、評報活動,每周由學生小組互評,推薦出各組的優(yōu)秀稿件,在班級中展示和評比,在濃厚的閱讀氛圍和閱讀成就感的推動下,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成了快樂閱讀。積極開展閱讀專題教學。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隨筆”的例子,可以作“抒情”的例子,可以作“敘述”的例子,也可以作“第一人稱立腳點”的例子。還可以定出各種各樣的專題來處理這篇文章。提倡學生拿出自己的書進行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墻報、校報等資源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刊發(fā)出來,互相借閱,讀寫結合。如教《拿來主義》時,如果僅僅要求學生掌握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講了什么道理,其實對學習的益處不大。因為魯迅先生當年提出的“拿來主義”在今天這個時代早已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了。學習這篇文章關鍵還是要學習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的方法、作者論證的方法、文章語言的特點等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這些知識設計一些合理的問題,把學習的重點引導到學習寫作駁論文的方法上來。如對論點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注意論點出現(xiàn)的位置,陳述論點的語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比喻論證的特點、作用,以及自己如何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進行寫作;對議論文的語言的分析,可以從嚴密和準確兩個特點來對學生進行訓練等。規(guī)律清楚了,再輔之以有針對性的練習,學生閱讀、寫作議論文的水平必然會逐步提升。拓展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因此,在講授人教版必修5中課文《談中國詩》時,我進行了適時、適當拓展,以使學生對文本有深入理解。講授《談中國詩》時,更加重引導、介紹、拓展。他文筆犀利、簡潔超群,他為人淡泊、正直率真,他有超人的記憶,他博覽古今、學貫中西,他是一代文人錢鐘書。使同學們對錢鐘書有了一定的認識后,讀文中大量豐富的引用不再感到抗拒。分析、品味我們引以為豪、博大精深的中國詩,同學們興趣盎然,明確學習目標后我們愉快、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一起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起回憶起舒婷的《致橡樹》,一起想到冰心的《童年》……思想碰撞的火花充滿力量充滿活力。同時,向學生介紹作者的長篇小說《圍城》,散文《寫在人生邊上》,故事中讓人感到真切、自然之情,美文中令人感到靜謐、美好。閱讀中適時拓展,豐富學生文學視野。
【參考文獻】
[1]陳慧麗,龐唯君.《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