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80年代的“反語法運動”以來,外語教學界就沒有停止過關于語法教學的爭論。如何上好語法課,采用何種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一線教學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針對語法教學目前的發(fā)展現狀和面臨的困境,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兩點教學建議,一是要在語法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聚焦語法結構的表意功能,二是要在語法教學活動中多做英漢對比。加入了這兩種教學方式的語法課堂,可以減少學生對語法規(guī)則死記硬背的需求,更好理解語言形式的深層含義,產出豐富正確的句子結構。
【關鍵詞】教學方法 英語語法 表意功能 英漢對比
一、引言
1.語法教學目前面臨的困境。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和教育界開始產生了一系列針對傳統語法教學的反對之聲。80年代的“反語法運動”譴責以語法翻譯法為代表的傳統語法教學方法過于強調語法作為規(guī)則的使用,忽視語言使用的具體環(huán)境,屬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語法本身的表意功能。自80年代的“反語法運動”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以交際法為代表的教學方法在學界占據著主導地位,導致學界及許多教師錯誤的認為語法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很小,甚至沒有作用。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學生理解和表達外語的準確性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以語法翻譯法為代表的傳統語言教學過于強調語言的形式,過于強調語法教學的作用,而對語言的意義不夠重視。以交際語言教學途徑為代表的教學法和教學途徑強調語言表達的意義,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但對語言形式不夠重視,或者說對于如何在強調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語言形式的問題認識不夠清晰。
2.語法教學的發(fā)展現狀。針對目前語法教學面臨的困境,學界已經意識到需要在語法教學活動中將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表意功能結合起來。然而究竟如何在語法教學活動中將二者結合起來始終困擾著學界。絕大多數高校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語法》課堂上仍然在使用傳統語法翻譯法進行語法教學,更有甚者仍然使用語言規(guī)則灌輸加習題操練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被動學習,對語言的理解僅限于對語法規(guī)則的死記硬背,既無法真正理解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又容易喪失對語言的學習興趣。因此外語教學界急需找到真正能夠將語言形式和語言的表意功能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下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有助于將二者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二、關于《英語語法》課程教學方法的幾點建議
1.聚焦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功能語言學從使用語言的目的的角度出發(fā),對語法有了新的認識,即語法不是用來判斷語言正確與否的規(guī)則,而是用來表達各種意義的語言資源。換而言之,如果外語教學工作者或者一線教師從分析語言形式表達的各種意義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才能還原出多種多樣語言結構背后的本來面貌,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多種多樣的語言結構,舉一反三,生成合法并合語境的句子。下面將以英語中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為例來說明如何在語法課堂上,將教學重點轉移到語言形式的深層含義上,如何通過關注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變革傳統語法教學。
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是絕大多數語法課教師關于句法結構的第一課,學好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也是學生形成句法結構概念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絕大多數的語法教師,在教授這一概念時,還只是簡單介紹英語中單句的五種基本類型是什么。因而學生只是單純能夠對各種簡單句的實例對號入座,既不能理解五種基本句型在英語句法結構中的根本性地位(并列句、復雜句都是在簡單句的基礎上生成的),也無助于學生輸出合法的句子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聚焦英語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背后的表意功能有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真正對此知識點活學活用,為學好句法結構打下堅實的基礎。
范疇化是人們運用語言將所處的世界進行分類的一種認知過程。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的劃分就體現了范疇化的過程。英語簡單句之所以被劃分為五種基本句型,是由英語中動詞的性質和分類決定的。根據動詞后面是否要接賓語以及可以接幾個賓語,可以把動詞劃分為單及物動詞、雙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根據動詞后面是否要接補語,可以把動詞劃分為完全動詞和不完全動詞。據此,英語中的動詞根據其性質可以分成五大類,不及物不完全動詞(例如,be動詞和感官動詞),不及物完全動詞(例如,run),雙及物完全動詞(例如,give),及物不完全動詞(例如,keep和make),及物完全動詞(例如,like)。英語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就是基于這五種動詞類型生成的,而這五種動詞類型的劃分正是范疇化的體現。以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為例,及物動詞體現出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狀態(tài)有一個真實的承受著(例如,love作為一個動作,有一個動作的承受者);不及物動詞體現出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沒有一個動作的承受者(例如,run作為一個動作,是沒有動作的承受者的)。也就是說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劃分正是體現了人們運用語言將不同的動作類型進行了劃分的范疇化過程。利用這一特點,教師在教授英語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時可以從動詞的類型和語義入手,給同學們講解五種基本句型的表意功能,既五種基本句型的產生基于人類的表意需求。從人們的五種不同的表意需求入手,講解五種基本句型的不同表意功能,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五種基本句型的產生,還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五種基本句型的用法。
2.聚集英漢語言形式的對比。第二外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經常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影響對第二外語的學習有負面影響,不利于第二外語的學習。實則不然,外語教學完全可以利用母語對學生的影響,通過英漢語言形式的對比解釋語言規(guī)則的使用原理,加深其對英語語言形式的理解。下面將以定語從句的教學為例解釋英漢語言形式對比在語法教學中的使用情況。
定語和狀語的學習早在高中時期就已經開始,然后絕大多數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進入到大學以后仍然對其用法不慎明了,部分學生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是定語、什么是狀語。究其原因,這種現象源自于教師教學方法的不足。在定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使用簡單下定義的方法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對于這樣的定義、根本缺乏理解,只是機械性的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毫無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英漢句子中定語成分的對比有助于學生全方位深刻理解什么是定語、什么是狀語。
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詞,此外還有名詞、代詞、分詞、定語從句或其他相當于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語。如果僅僅用這種下定義的方式讓學生對定語的概念加以死記硬背,不僅不抽象難以理解,還有可能適得其反。例如在短語“a beautiful girl”,“a happy day”中,“beautiful”和“happy”在短語中分別修飾名詞“girl”和“day”做定語。對于這種簡單短語中的定語成份對于學生來說根據定語的定義較好判斷出來,但是一旦定語成分變長變復雜,僅僅根據定義來判斷什么是定語對學生來說就比較難了。例如“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如果讓學生判斷以上兩個句子中的定語成分,對學生來說就會十分困難。由此可見,僅僅靠下定義的方式并不能有助于學生對定語這個概念的理解。實際上英語句子中充當定語的成分在漢語中常用“……的”表示。早在小學階段,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句子成分,語文教師們就開始為學生區(qū)分“的”、“地”和“得”的用法區(qū)別。學生對于“的”的用法非常熟悉,既漢語中“……的”修飾名詞時,此成分在句子中做定語。因此,上述兩個例句“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分別譯為 “那是個碩果累累的會議?!?,“英語是一門容易學但是難精通的語言?!蓖ㄟ^這樣的一種英漢對比,學生可以很容易能得出上述句子中的做定語的成分分別是“fruitful of results”和“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
由此可見,通過英漢句子結構的對比學習,通過讓學生掌握語言之間的差異性和共同點,相較于傳統的語法教學方式有著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優(yōu)點,因而教師們可以在課堂上廣泛使用這種教學方式。
三、結語
針對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語法》課程目前面臨的教學困境,筆者在文中提出了兩點教學建議供高校英語教師借鑒。當然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有自己本身的優(yōu)缺點,文中所提到的兩點教學建議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英語語法》課程的知識點上,一線教學工作者們仍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Matthei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2004.
[2]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 2013,(04):62-70.
[3]張保培.英語簡單句結構的范疇化認知研究[D].四川大學, 2007.
[4]旋元佑.英語魔法師之語法俱樂部[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
作者簡介:徐博聞(1989-),女,陜西西安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