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靜
[摘 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開放式的閱讀策略,從學生理解的著重點、思維的質疑點和情感的融合點等展開,激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語文學習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教學;開放;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9-0026-01
閱讀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如何引導學生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閱讀活動?
一、學有差——開放閱讀理解的著重點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必須形成并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能。由于生長環(huán)境和身心發(fā)展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形成了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教師要正視并尊重這種客觀差異,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開放閱讀理解的著重點,允許并鼓勵學生擇選不同的關鍵詞、句、段,敢想、敢說,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內容。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細節(jié),從人物的動作、言語乃至眼神去體會如同茉莉般的真情,從不同角度、層次去感受語言的溫度。
師:課文從哪些地方流露出父母如同茉莉一般的溫情與愛?一邊讀,一遍畫下來做上記號。
生:爸爸直奔醫(yī)院……從“直奔”這個詞我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師:“奔”字的bēn和bèn兩種讀音有什么區(qū)別嗎?
生:bèn有目的,bēn無目的。
師:“奔”字就體現(xiàn)了茉莉一般的愛。
生1:“你爸爸在床邊睡著了……”手腳麻木了,表達了媽媽特別愛爸爸。
生2:“爸爸沒有吃餃子,也沒有聽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純潔的愛。
師:文中還有很多,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板書: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教師通過積極的鼓勵與引導,讓不同的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到如同茉莉一般淡淡的、持久的愛與溫情,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文本中獲得深切的感受。
二、思有別——開放思維發(fā)展的質疑點
宋人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苯虒W中,教師應組織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質疑,以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異的思維,推動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層理解和深入探究。教師要開放閱讀過程中的質疑點,審慎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認識基礎,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逐步形成。如,在教學《船長》一課時,教師在引領學生品讀全文后,重點讓學生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此時,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生:船長為什么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呢?
師:是啊!大家的看法呢?
生1:沒有時間了,他來不及登上小船。
生2:船長有機會逃生的,但是他自己選擇了與船同歸于盡!因為他把這艘船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
開放式的質疑,讓學生對哈爾威船長的那種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偉大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幫助他們理解了“殉職”的意義和價值,對船長的忘我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
三、情有異——開放情感體驗的融合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精神世界?!鼻楦惺情喿x教學的靈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更要滲透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不能簡單地用語言進行灌輸給學生。因此,教師要開放情感體驗的融合點,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實際,促使學生與教師、文本、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獲得情感體驗。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情感體驗,使他們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交流,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讓學生在品讀中用心體會文字的色彩。
師:大自然里也有紅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綠色的。詩人為什么偏要說它是綠色的呢?
生1: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象征著生機。
生2:難道其他顏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生3:我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紅楓、紅花、紅云,紅色象征著紅紅火火。
……
學生充滿個性化的獨立見解,體現(xiàn)了他們對文本不同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心靈真正地走進大自然。
開放式的閱讀,從學生理解的著重點、思維的質疑點和情感的融合點展開,能有力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使得開放的課堂得以真正的構建!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