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濤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好課的導入就好比“鳳頭”,教師授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鞏固原有知識,傳授新的知識。
關鍵詞:課堂教學;導入;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32-01
數(shù)學作為一門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新課的導入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新知的熱情,對一堂課的教學順利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惶谜n有好的開頭,如同一臺戲演好序幕,一部好樂章奏好序曲。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即利用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分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函數(shù)單調性的導入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函數(shù)的概念,以及幾類簡單的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請大家回顧這幾類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
生甲:反比例函數(shù) ,當 時,圖象在第一、三象限, 隨 的增大而減??;當 時,圖象在第二、四象限, 隨 的增大而增大。
生乙:……(口述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性質)
生丙:……(口述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性質)
(教師在學生口述的同時畫出三類函數(shù)的圖象的草圖)
教師:很好!三類函數(shù)的性質描述中,都有“ 隨 的增大而減小”和“ 隨 的增大而增大”。從圖象上看,“ 隨 的增大而減小”,圖象呈下降趨勢;“ 隨 的增大而增大”,圖象呈上升趨勢。那么,如何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刻畫“ 隨 的增大而減小”和“ 隨 的增大而增大”呢?這種性質是函數(shù)的什么性質?這就是本節(jié)課以及后面幾節(jié)課將要研究的——函數(shù)的單調性。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法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豐富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們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數(shù)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學好數(shù)學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例如:在講授 “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 時,可以這樣導入:“ 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墻(構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為了保證墻面與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著鉛錘的繩來看看細繩與墻面是否吻合(敘述事實,學生點頭稱是)。如此,能保證墻面與地面垂直嗎?泥水匠或許不知道其中的奧秘,但你們能不能找到理論依據(jù)呢(提出問題,使學生思考)? ”
點評:從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情況下的新問題,可激發(fā)學生興趣,比起直接讓學生被動接受“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故事情境導入法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乘方”這一內(nèi)容時,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導入:古時候,某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fā)明了國際象棋,并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要獎勵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滿第64格!”
“你真傻,就要這么一點米粒?”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我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那么多米粒!”
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認為國王能滿足大臣的要求嗎?
實際上要滿足大臣的要求,國庫里應有2的64次方減1粒米。以100粒/克計算,約為1844.67億噸!這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學習“有理數(shù)的乘方”就明白了。
有趣的故事能夠吸導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四、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即所謂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fā)學生的爭論與思考,在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興趣后,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 “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三角函數(shù)公式”時,教師出示問題:“成立嗎?”。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成立,因為……”;有的說:“不行……”。認為正確的同學的說法是:代入第一個式子成立,立即有學生提出異議: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讓α=β=45°試試,大多同學認可后一位同學的說法,就連剛才同意第一位同學觀點的學生也倒向了后者。這時教師不失時機的提出問題:“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與α、β的三角函數(shù)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五、媒體式導入法
媒體式導入是指教師利用實物、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媒介導入新課內(nèi)容的方式,比如多媒體課件導入,它使“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融入圖形、文字、聲音、動畫等多媒體,調動了敘述的多種感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和經(jīng)常性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
在講授《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這節(jié)課時,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利用幾何畫板這個數(shù)學軟件制造出動態(tài)效果,讓學生更直觀地把握這部分內(nèi)容。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很容易地把信息和數(shù)學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使學生發(fā)揮多種感官功能,通過看、聽、想、說等方式,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
“導入有法,導無定法”,課堂導入的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樣性,即使是同一教學內(nèi)容,導入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具有多樣性,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根據(jù)所學知識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靈活選用,精心設計。
參考文獻:
[1] 孔凡哲.新課程典型課案型與點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