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泉
那是1998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接到紹興縣教委人事科的一個電話,說要推薦我參評浙江省第六屆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在我心目中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殊榮。我十分敬仰特級教師,但我從來沒有奢望過要成為特級教師。所以我以特級教師榮譽太高,我還沒達到要求為由而謝絕了。
第二天,人事科又來電,說經(jīng)過篩選摸排,還是決定推薦我參評,并要求下午必須去教委拿表格并抓緊填好報上級教育部門。
就這樣,經(jīng)過層層考核評審,我成了一名特級教師。
后來,常常有人問我:你是怎樣成為特級教師的?我偶爾也會回想自己走過的歷程,希望能在回望中發(fā)現(xiàn)一些令人心動的亮點,可惜沒有。
一次,我問我愛人這個問題,同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她略加思索后說:“你呀,說白了就是個野生的!”我不解:“為什么這么說?”她解釋道:“你沒有刻意想要得到什么,只是在教學的自留地里實實在在地耕耘著;你沒有參加過高級別的教師專門培訓,獨自在教學一線摸爬滾打。你的一切都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堂課后,在不經(jīng)意間積累得到的?!?/p>
她的話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后,真的沒有什么高遠的目標和理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沒有值得稱道的故事,只是用心做好當下,在不自覺的積累中成長了。
一、初涉教學之路
1983年師范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紹興縣錢清鄉(xiāng)中心小學工作,那是一所農(nóng)村學校。剛工作后不久,學校要承辦一次全區(qū)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我被指定上一堂公開課。在活動前,為了解我這個新教師的教學素質(zhì),時任錢清區(qū)校業(yè)務(wù)校長的周一貫老師帶著區(qū)語文教研大組長提前來聽我上一節(jié)語文課。那天,我上了《別了,我愛的中國》,根據(jù)這篇文章的特點,我以課堂情感導讀為主要手段,精心設(shè)計指導學生朗讀的層次,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學懂課文。課堂上學生學得很投入,讀得也很動情,整體的效果很好。聽課后,周老師大加贊賞,說我是一個“情感派”。他對我說:這樣的課堂風格是很難把握的,因為這樣的課是很見教師功力和學生朗讀表達水平的,你接手這個班級時間不長就能上出這樣的課堂效果確實難能可貴。鼓勵我堅持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下次活動就這么上課。在一周后正式活動時,我上的是《第一場雪》,運用情感朗讀的教學方法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二年春天,錢清學區(qū)要組織一次小學語文“老、中、輕”三代教師“同課異構(gòu)”教學研究活動,通過三個不同年齡段教師代表同上一篇課文,來展示不同年齡段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使語文教學達到同樣的效果?;顒友埧h內(nèi)外100多名語文教師參加,規(guī)模不小。我作為年輕教師的代表承擔了上課任務(wù),上課內(nèi)容為五年級《渡船》一課。那時的我,經(jīng)周一貫老師的傳播已在全區(qū)乃至全縣小學語文界有了點小名氣,接到這個任務(wù)后我當然想要努力上好這堂課。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用心鉆研教材,精心設(shè)計教案,并多次與周老師進行討論研究,多次借班試教?;顒幽翘?,我?guī)е约旱陌嗉壍絽^(qū)校上課展示。這堂課我緊緊抓住渡船上人們的情緒變化作為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進行深入的情感朗讀指導并輔以形象別致的板書設(shè)計,上課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得到全體聽課教師的稱贊。
一年中兩次課堂教學亮相都獲得了成功,使自己堅定了要當好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的信心,也促使我走上語文教學研究之路。
二、沉浸教學之樂
那段時間,我一方面認真上好每一篇課文,同時也開始讀一些教學研究書籍和雜志,我覺得自己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吸收。所以各種語文教學活動我都爭著參加。無論是聽課還是聽講座,無論是區(qū)內(nèi)、縣內(nèi)還是市內(nèi)、省內(nèi)的活動,我都不加選擇地積極參加。我覺得不論活動水準的高低、信息的多少,參與了就一定會有收獲。
記得1984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們得知杭州安吉路小學有一次語文教學活動,由北京的蒯福棣老師上課,語文教學界泰斗袁微之先生作報告。我與當時錢清區(qū)校的吳漢華老師一起去參加了這次活動。我們倆第一天下午就趕到杭州,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就來到安吉路小學。校門還沒開,我們好說歹說才說通門衛(wèi),到了聽課禮堂。可是,禮堂的大門也還鎖著,為了能找個好位置,我們倆就爬窗而入,并把從學校里帶去的一架笨重的燕舞牌雙卡錄音機放在臺邊,我們要把這一天上課和講座的內(nèi)容都錄下來。整整一天,我倆邊聽課邊守著錄音機,還時不時地上前更換錄音帶,中午為看管錄音機還得輪流跑到外面去吃飯。許多來聽課的教師都用好奇的目光看著我們,但我們一點都沒覺得過分。回來后,我們倆還在錄音機前趴了一整天,整理、討論、研究其中的內(nèi)容。
那時,我就是那樣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田地里快樂自由也漫無目的地生長著。沒有“教壇新秀”“優(yōu)質(zhì)課”“學科帶頭人”之類的課堂教學評比。我努力地上課、聽課,只有一個目的:想讓自己的課上得好點。那時也沒有需要發(fā)表論文的學??己撕吐毞Q評定。我努力研究語文教學,撰寫論文發(fā)表,沒有別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語文教學的熱愛。
現(xiàn)在想來,“做好當下”確實不失為一種成功策略。這樣或許更能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與快樂,讓人生在自然狀態(tài)中更好更舒展地成長。所以,在不久后舉行的紹興縣首屆教壇新秀評比中,我獲得第一名,也被評為紹興市首屆小學語文教壇新秀。在首次教師職稱申報時,雖然自己只申請了小學二級教師職稱(因為根據(jù)年資條件我只能申請這一職稱),但我還是被縣職評小組破格首評為小學一級教師,據(jù)說當時全縣就兩位教師被破格晉級。
三、感悟教學之道
“做好當下”,還得經(jīng)受得起跌宕起伏。
有一年,我被推薦為紹興市參評浙江省教壇新秀的候評人,那年的紹興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年會剛好由錢清區(qū)承辦,市教研室領(lǐng)導要我在會上上一堂公開課,并明確這堂課作為我參評省教壇新秀的考評課。這在無形中給我增加了心理壓力。我努力想上好這堂課,在課前也做了認真的準備工作??墒鞘屡c愿違,由于我?guī)О嗌险n,把學生從四里地外的農(nóng)村學校帶到鎮(zhèn)上的大會場時,看到了黑壓壓一大片前來聽課的教師,這場面不要說學生,就連我自己也有點怯場了。上課一開始就放不開,加上彼此情緒影響,使這堂課上得不盡如人意。省教壇新秀的頭銜也與我失之交臂。
我很沮喪,好長時間我都不敢接受各種公開課任務(wù),很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
幾個月后,杭州市上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的王燕驊老師來當時的紹興縣實驗小學(現(xiàn)柯橋小學)上課。我聽了她的《找駱駝》一課后,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原來,語文課應(yīng)該上得如此的縝密與精細——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每一句過渡語的運用都要有如此周密的設(shè)計;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應(yīng)該如此巧妙地在課堂上變成教路;對學生的學情變化應(yīng)該如此精準地把握并點化成現(xiàn)場的生成;對課堂走向的預設(shè)應(yīng)該如此周到全面;課堂的完整性應(yīng)該如此滴水不漏。這一切,在我以往的課堂上都沒有做到,我所注重的只是自我的教學設(shè)計,課堂的行進更多的是依賴學生現(xiàn)場學情的展現(xiàn),一旦課堂有變就會把握不住。我終于明白:課堂教學表現(xiàn)得是否精彩,歸根結(jié)底是教師自己的備課問題,要上好課就得備好課,備好課就得備好自己,備好學生,備好教材。
于是,我重新振作,重新理解備課,重新理解課堂教學。
這以后,我就十分重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根本的改變。那段時間,我?guī)У陌嗉壣瞎_課簡直成了家常便飯:校級的、鎮(zhèn)級的、縣級的、市級的教研活動課;家長開放課、學校工作考核課、上級調(diào)研課、外來者參觀課……以至到后來如果有兩個星期沒有人到班里來聽課,學生就會問我:“李老師,什么時候有人來聽課?”——他們居然覺得課堂上沒有別人來聽課就沒勁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歷練,我的課堂教學成熟了不少。
1991年上半年,錢清鎮(zhèn)校承辦了全國學習學理論研討會,我在會上上了《麻雀》一課,在課堂教學的設(shè)計上,我突出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努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來學懂課文,得到與會專家和聽課教師的好評。不久后,紹興縣小學教育工作現(xiàn)場會在錢清鎮(zhèn)校召開,我在會上上了四年級的《朱德的儉樸生活》一課,在教學設(shè)計上,牢牢把握“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理念,在課堂上學生成了主角,整堂課以學生的自主討論分析為主,以學生的自主設(shè)問為課堂推進的引擎,就連最后形成的板書都全部由學生完成,給人以清新、有教學力度的感覺,反響很好!
我重拾了課堂教學的自信。
四、踐行教學之實
這么多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和理解,我從不喜歡在語文教學前面加任何定語以此來確認自己的教學風格。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方法和風格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而且一個語文教師也不一定要固定在一個風格和一種教學模式上,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對象以及不同的教學心態(tài)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特點。如果把自己的教學固守在一個風格、一個模式里,反而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利于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一直堅持“真實、樸實、扎實”的行為理念,從學生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進行著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這些年中,我雖然沒有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我始終堅持語文教學的研究,不斷寫一些論文在教育雜志上發(fā)表;后來我雖然擔任了校長,但還堅持上課、聽課、作講座,堅持分管教學業(yè)務(wù)工作,認真地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認真進行教育科學研究,認真地培養(yǎng)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把自己的教學思想滲透到學校的全體教師中去,形成學校群體的教育思想,為促進教學做貢獻。
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的教育積累。因此,當省政府出臺小學教師可以評中學高級教師的政策后,我就順利通過評審;在紹興市政府出臺中小學教師享受正高級待遇的政策時,我也第一批就通過了評審。
因為不管什么情況下,我都在做好當下應(yīng)做好的事!
“做好當下”,其實就是不停積累,不停前進。不管你的心有多高,但腳必須在地上,不然,即使你的心再高,也只是空中樓閣,是不會成功的。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覜]有“至千里”的雄心,也沒有“成江?!钡纳萃以凇胺e”,在“積”那“跬步”,在“積”那“小流”,而所有這種“積”,無須刻意謀之,只需做好當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中國輕紡城小學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