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軍
[摘 要] 主要分析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重,發(fā)展老年教育對人口老齡化的意義,目前我國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對老年教育的認識不夠,老年教育覆蓋面小、發(fā)展不均衡,老年教育供給單一,教育內容有限等,對此提出加大對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創(chuàng)新老年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發(fā)展社區(qū)教育模式、增強老年教育的可行性,拓展當地高校社會服務、向老年人提供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關 鍵 詞] 老齡化;老年教育;關愛呵護
[中圖分類號] G77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258-02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進一步加劇、人口流動性增強以及
人們觀念的變化,家庭小型化趨勢日益明顯。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統(tǒng)計,目前我國平均每個家庭只有3.1人,家庭養(yǎng)老功能明顯弱化。高齡、失能、空巢老人快速增多,對養(yǎng)老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大——老年教育這一嶄新的課題自然而然地就擺在了全社會的面前。
截止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個百分點,全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1883億,老年撫養(yǎng)比為11.9%,較上年末上升0.3個百分點。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論述“老年教育”這一話題。
理論上的老年教育內容主要應包括:營養(yǎng)與保健、音樂與舞蹈、手工與園藝、文化知識、職業(yè)訓練以及對退休生活的適應等;現實中的老年教育還少不了家庭的關愛、呵護以及各種天倫
之樂……
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種講座、學習班、老年學校、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是老年教育的一種普遍而重要的形式。各類老年大學情況各異。有的老年人單獨上課;有的與年輕人混合編班;有的學習正規(guī)學院的課程,帶學分并可考取學位;有的學習特設的課程,不帶學分也不考取學位。學習期限也由幾周、幾個月到一年或幾年不等。國家層面上,1983年9月在山東辦起第一所老年大學,1985年底已發(fā)展到61所,學員近4萬人,它根據老年人特點安排教學,受到老年人的廣泛歡迎。
一、老齡化與老年教育相輔相成
孟子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已經流傳和影響了無數中國人,這句話的大意為:人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也不應該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這就必然涉及“老年群體”這一話題了。
隨著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對老年人的關心和關懷就勢必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所以中國的社會現實就是:廣場舞的隊伍是越來越長,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大爺大媽隨著音樂舞動的身影,時不時還經常伴有年輕的大嫂、小媳婦的身影……
但對這一群體的教育也不僅僅局限在廣場舞的范疇,尤其對老年人的教育和引導就成了基層政府的頭等大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還僅僅局限在“廣場舞”健身的層面,至于說接受教育,還有很大的一截差距。
(一)發(fā)展老年教育的理論依據
我國一直強調老年教育問題,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fā)展,國家更是強調老年教育問題。具體表現在:(1)1996年8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就提出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要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第三十一條也明確提出,老年人有繼續(xù)受教育的權利,并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tǒng)一規(guī)劃。(2)2011年國務院編制的《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在總結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老年教育深入發(fā)展的部署。
(3)2012年全國老齡委《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細化了老年教育的規(guī)定。(4)2013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最直接、明確地宣示了老年人的權利,將“老有所學”作為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長期戰(zhàn)略任務,指出“老有所學”是構筑積極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路徑。
(二)發(fā)展老年教育的現實意義
老年人對老年教育有著強烈的需求。據調查了解,在老年人的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身心健康、生活適應和社會參與。身心健康是老年人非常關注的,老年人退出職場后的生活重點就是健康問題;生活適應主要是適應退休生活、適應協助子女撫育孫子、孫女;社會參與主要是再次發(fā)揮余熱、二次創(chuàng)業(yè)等。不論是身心健康、生活適應還是社會參與的實現,都需要知識的補充,都離不開教育,因此,老年教育是滿足老年人需求的有效路徑。
由此可見,老年教育的問題已經有了強大的堅實后盾,大力發(fā)展老年教育勢在必行!
二、和諧社會,關愛老人
有這樣一句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你聽得出來嗎?”現實生活中,老人不僅身體差了、年齡大了,他們更是一個需要關心的群體,其實老人們最怕的就是孤單:本來兒女成群,充滿歡聲笑語的家,一下變得孤單、冷冷清清,這樣的落差,往往讓老人難以接受,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離開家,去外地打拼賺錢,留下了很多的孤寡老人,很多時候老人都會說:“沒有關系,我很好的?!庇绕涫悄切┕吕?、失獨的家庭更需要社會的關注。
很多機關、學校、街道(社區(qū))、社團組織,都會利用節(jié)假日和許多方便的時間舉辦各種敬老、愛老活動,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一個詞——關愛,而這正是老人們急切盼望著的,也是老人們可以將積聚了許久的話一起發(fā)泄的絕佳機會,所以,關愛老人的活動,還要長期堅持,形成制度,規(guī)范流程,給老人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實惠”……
現在,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實際行動,那么你我都做了些什么呢?
全社會養(yǎng)老,路遠維艱,任重道遠!
三、社區(qū)教育,利國利民
我所從事的社區(qū)教育工作,正是服務老年的一部分。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我的主業(yè)是社區(qū)教育工作,我的副業(yè)是為老年服務的詩詞、慈善、救助的夕陽產業(yè),因為我還承擔著轄區(qū)內很多的特殊困難群體的教育、幫扶和救助任務,這其中就包含許許多多的老人。
我在平時走訪特困戶的過程中,時不時地了解同一幢樓棟里一些老人的生活實際,尤其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同時對他們的教育、職業(yè)、職務、子女、家庭人口等情況均一一記錄,以備急需之用。
我擔任街道詩社社長一職,平時一直堅持與老同志們一起采風、活動,就是簡單的座談也都是積極參與其中,從沒有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在2017年的省級詩教先進單位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始終與他們在一起,積極征得他們的同意和認可,圓滿地完成了創(chuàng)建任務,榮獲了省級“詩詞之鄉(xiāng)”的牌匾。
通過這些活動,我發(fā)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老人們的熱心可謂是無與倫比的,尤其是他們的熱情幾乎可以融化一切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郝宇銘老人家,他早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來到淮安隨兒子養(yǎng)老,逐漸地喜歡上了淮安,并且熱心地參與了淮安的建設和規(guī)劃,經常向市委、市政府反饋各種合理化建議,他所提出的“南北分界線”一說,最終被市政府采納,并早就付諸了實施,他所提出的建立公交宣傳欄一事也早得到了落實。老人家今年已經83歲了,一輩子追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最終在淮安的土地上,在78歲時終于被黨組織接納為中共預備黨員,實現了多年的夙愿?,F在,郝老愉快地生活中淮安人民之中,一心為淮安的繁榮、美麗再出力流汗。
就是郝老這樣的老人,也時常需要別人的關照——2015年老伴去世了,現在也就剩他自己一個人了——兒子另外居住,可他活得很自在、很瀟灑。為此,我時常將詩社的其他詩友帶到他家聚會,在他家也成立了一個“逸陋室”的工作室——每天都是賓客滿座,大家一起吟詩誦句,其樂融融!
還有一位老人家李印祥,今年只有67歲,但他的身體狀況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80歲——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工作期間的職業(yè)?。搅硕鞄缀蹙褪窃卺t(yī)院里度過。老人家自當兵時就一直積極要求進步,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五好戰(zhàn)士;轉業(yè)到地方后,也經常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工作成績非常突出,所在班組也在他的帶領下受到上級領導的各類嘉獎,1975年榮獲了“省勞動模范”的稱號。退休后,曾一度非常失落——一時適應不了退休的環(huán)境和氛圍,在老伴和周圍老人的一再勸說和引導下,才重新慢慢適應了退休后的生活——拿起了手中的筆,將工作中的一些點滴記錄下來,并逐步地向外延伸……
后來在我走訪社區(qū)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主動入戶調查,與老人家結成了“忘年交”,我利用自己街道詩社社長的特殊身份,在我的引導和細心關懷下,老人家重拾了兒時的“詩詞夢”,從此走上了“社區(qū)詩人”的艱難道路,現在,隔上幾天就有“新作”出手,每次都是我主動上門去取,并將其打印出樣稿,再交還給老人家修改,最終由我?guī)推涑隹?/p>
李印祥就是這樣一個非?!昂唵?、樸實”的老人,每天都在小區(qū)里拄著拐杖漫步,低頭吟誦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句,滿頭的白發(fā)在微風中隨風飄搖,就如同他正在構思的詩詞集一樣——《隨風白發(fā)》。
由此可見,老年教育,必須從關愛著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得到老年群體的參與和擁戴,真正意義的“老年教育活動”也才能算是真正的開始。
最后重復一句話:老年教育,關愛為先,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老年群體!
參考文獻:
楊慶芳,鄔滄萍.老年教育是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可或缺的[J].蘭州學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