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玉
貴州省湄潭縣求是高級中學
進入新世紀,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也迅速興起,其傳播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幾何級數(shù)遞增。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得知識不再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傳遞,而是融入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多媒體,知識內容的豐富性和傳遞形式的多樣性,不僅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引發(fā)了一場世界范圍的教育改革和學習革命。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及其運用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越發(fā)凸顯重要,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明顯的效果,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新“看點”。所以,應該重視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努力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
一、寓學于玩,引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信息技術也是如此。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對電腦都有濃厚的興趣,但學習的層次都集中于“玩”。如果撇開“玩”字,那么學生的興趣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為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不妨在“玩”字上下一番功夫,費點心思,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玩”中學到一些信息技術的知識。學生一般特別愛玩游戲,在教學中我們不妨投其所好,可以根據(jù)章節(jié)的內容,設計一些富有游戲色彩的作品,把知識點溶解在游戲中,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掌握這些知識的強烈渴望,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去練習、去設計,讓學生在設計、練習中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例如在講解Flash綜合實例時,可以講解擲骰子、五子棋、打飛鳥等游戲的設計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行設計、自行“玩”,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學,掌握知識,訓練操作技能。
二、操作實踐,培養(yǎng)技能
動手操作是本學科的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實踐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自學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是訓練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強化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反復實踐操作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操作技能。比如,網(wǎng)頁動畫的設計,老師講解示范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個操作實踐,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時間問題。學生的操作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老師要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二是方法問題。學生的操作實踐要有方法.沒有方法就會像無頭的蒼蠅,沒有頭緒。因此,老師要加強操作實踐的指導、示范,引導學生觀察、領悟,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掌握;三是上機訓練。國家開設計算機課程的目的,不是把每一個學習者培養(yǎng)成理論專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只有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在熟練的基礎上使創(chuàng)新成為現(xiàn)實。比如說,要制作一個教學用的多媒體課件,靠一個Author ware或其他的多媒體平臺軟件是遠遠不夠的,還往往需要使用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素材,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如Flash等這樣的軟件完成我們所需要的素材設計,當我們需要處理一些圖片時又需要用Photoshop軟件予以解決等等,只有把這些素材都收集整理完畢后,我們才能使用Author ware這樣的軟件平臺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教學課件。可見,在解決大的問題時,單靠一種軟件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的是多種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把要講解的理論和實例講解完畢后,可以根據(jù)客觀實際布置適量的上機作業(yè),讓學生在上機實踐中訓練技能,提高水平。
三、正確運用,提高效果
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教師決定著教學的方向和內容,掌握著教學進程、方法和結果,尤為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雖然也指出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學生更多地被擺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因而就成了一種以“教”為主導的過程。而信息技術課程中多媒體的教學與運用,重新構建了新型的教學模式,為“教”與“學”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學生學得更主動、更有趣、更生動。因為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特點,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看得更真、感受更親、理解更深,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發(fā)展。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只能起著輔助的作用,這一點往往被人所誤解,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就會越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所以,在運用過程中,應努力做到:
一是適合。多媒體課件中圖文聲像投影等內容的選擇與制作,要根據(jù)課程內容和要求,根據(jù)不同學科的特點,合理組合并且要優(yōu)化組合,不能為“課件”而“課件”,去追求那種“時髦”的“生動”,搞花架子,浪費資源。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表現(xiàn)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是適時。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依據(jù)信息媒體特征,恰到好處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合理適時地選擇和應用教學課件來表達各種教學信息,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應用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適時地應用課件,太早或滯后會沖淡課堂教學氣氛,影響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
三是有序。教學信息的展示和表達要有次序和步驟。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組織教學內容,控制學習進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與激發(fā)教學氣氛.有步驟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教師要特別注意正確運用多媒體教學,盡量做到“適合、適時、有序”,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教學內容出發(fā),精心設計一些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上機實踐與訓練,鍛煉并掌握技巧、技能,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