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朝勇,陸大明,徐雪平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手外科,江蘇 昆山 215300)
第5掌骨頸骨折多發(fā)生于青年男性的優(yōu)勢手,與劇烈的抗擊運動有顯著關聯(lián),因而又稱之為拳擊手骨折,臨床較為常見,可導致手握力急劇下降,及小指的伸直活動受限,其固定方法也較多[1,2]。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應用微型鋼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此類骨折49例,并對術后療效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49例,其中男40例,女9例,年齡22~45歲,平均32.6歲。43例為拳擊傷,按照致傷因素分類:6例為自行跌傷,所有患者臨床均確診為閉合性第5掌骨遠端骨折(拳擊手骨折)。26例選用微型鋼板固定方法作為觀察組,23例選用交叉克氏針固定方法作為對照組,觀察術后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常規(guī)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手術切口取第5掌骨背尺側切口,切開皮膚,于伸肌腱尺側進入,切開骨膜,暴露第5掌骨遠端,盡量不切開關節(jié)囊,剝開,牽引撥正復位,臨時用一枚克氏針固定,于尺背側用AO微型鋼板(T型或L型)固定,遠端用平行兩枚螺絲釘固定,近端用兩枚螺絲釘固定,注意不要穿過關節(jié)面,術后第3天即開始功能鍛煉??耸厢樄潭ㄅc微型鋼板作同樣切口,復位后,從兩側關節(jié)囊附著點向近端用兩枚克氏針交叉固定,術后常規(guī)石膏托固定,2周后開始功能鍛煉。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建立數(shù)據(jù)庫,通過卡方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隨訪6個月~2年,平均10.1個月,49例骨折均愈合,參照TAFS評價標準[3],觀察患者小指的主動屈曲度:優(yōu):掌指關節(jié)至指間關節(jié)>220°,良:掌指關節(jié)到指間關節(jié)180°~220°,差:掌指關節(jié)至指間關節(jié)<180°。26例微型鋼板固定:優(yōu)20例,良4例,差2例,優(yōu)良率92.3%;23例克氏針固定組,優(yōu)11例,良4例,差8例,優(yōu)良率65.2%;結果表明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圖1 術前X線片
圖2 術后3個月X線片
圖3 術后3個月屈曲位
圖4 術后3個月伸直位
拳擊手骨折常為拳頭擊打硬物,多是第5掌骨頸骨折,伴有掌骨頭向掌側移位,骨折端背側成角,多發(fā)生于握拳擊打損傷所致,故稱為拳擊手骨折。骨折引起的掌骨頭旋轉移位或掌側成角會導致握力下降和小指伸直受限,大多需手術才能恢復手的功能。拳擊手骨折是手外傷中較常見的損傷,與其毗鄰的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常因自身損傷導致粘連或攣縮,從而影響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治療拳擊手骨折的原則和目的是要求精確的解剖復位,穩(wěn)定可靠的固定,早期功能鍛煉。
本組23例克氏針固定組,優(yōu)11例,良4例,差8例,優(yōu)良率65.2%,優(yōu)良率欠佳,術后功能恢復不理想,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其原因:⑴克氏針固定不牢固,術后2周才行功能鍛煉,術后肌腱粘連,關節(jié)僵硬幾率較大;⑵由于克氏針對關節(jié)囊及肌腱的阻擋,活動時有疼痛感,使小指掌指關節(jié)不能進行早期鍛煉而影響功能恢復;⑶克氏針還有針尾刺激皮膚、針道感染、克氏針斷裂風險等不足。但克氏針固定有費用低、操作簡單、骨折部位血供損傷小、愈合快等優(yōu)點。
微型鋼板是近年來逐漸普遍采用的內固定治療方法,周建國等[4]認為微型鋼板在掌指骨骨折內固定強度是相當高的,比其他內固定材料優(yōu)越很多,始終在強度和剛度上占有強大的優(yōu)勢。龍浩等[5]研究表明使用微型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各種類型的掌指骨骨折,術后骨折在愈合時間、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程度及傷口感染情況明顯均優(yōu)于克氏針組。Carlo Trevisan等[6]使用微型鋼板螺絲釘系統(tǒng)開放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一組穩(wěn)定的、關節(jié)外的、無嚴重軟組織損傷的閉合性掌指骨骨折,效果令人滿意,93%的患指握力完全恢復。本組26例采用AO微型鎖釘鋼板固定,術后小指功能恢復達93.2%,效果滿意。
本研究體會:⑴AO微型鎖釘鋼板固定可以提供堅強的內固定,一般不需輔助外固定,可早期行功能鍛煉;⑵微型鋼板體積小、厚度薄,在尺寸上與掌指骨較為匹配,由于局部的空間占用少,對軟組織的干擾亦小,肌腱較易滑動,不會引起疼痛感,可減輕肌腱的粘連;⑶骨干的背側是張力側,微型鋼板固定在背側符合生物力學的設計;⑷微型鋼板固定時不通過關節(jié),不會損傷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可防止關節(jié)僵硬;⑸克氏針置于皮膚外面,有諸多生活不便,且有針道感染風險,應用微型鋼板可避免;⑹不是所有的拳擊手骨折都適用微型鋼板,如粉碎性骨折或累及掌骨頭關節(jié)面的骨折;⑺應用微型鋼板需二次手術取出,也增加患者費用。
綜上所述,治療拳擊手骨折,微型鋼板術后功能恢復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克氏針,是一種較理想的拳擊手骨折內固定方法。
[1]王加利,陳仲華,王曉輝,等.改良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骨折的臨床療效[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1):48-51.
[2]冒海軍,許光躍.外固定支架聯(lián)合克氏針閉合復位治療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5,29(4):392-394.
[3]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4]周建國,錢紅兵.微型鋼板在掌(指)骨骨折內固定對比性生物力學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0,7(1):44-46.
[5]龍浩,董偉強.微型鋼板與克氏針治療掌指骨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85-88.
[6]Carlo T,Alessandro Morganti,Alessandro Casiraghi,et al.Low-severity metacarpal and phalanged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iniature plates and screw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4,124(10):67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