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順
【摘 要】當今世界發(fā)展非常的迅速,新課改也在不斷地進步,地理是一門把人與自然,與社會很好的聯(lián)系到一起的一門科目,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可以讓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多面性。老師對于地理的教育教學還是存在問題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局限于書本的內容,沒有拓展更多的知識,沒有把地理和生活有機的聯(lián)系到一起,這樣就導致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并不是很理解,知識根據(jù)老師所說的課本的內容,記性閱讀背誦,沒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所以,老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做到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措施
1.初中地理教學為什么要生活化
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一般都是灌輸式教育,課堂中老師一直在不停地講課,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學習當中去,感覺學習地理只是一種形式,并不知道地理到底是什么,自然就不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如今地理知識生活化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把地理學習和生活郵寄的結合到一起,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學習形式,注重課外拓展;地理教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會對地理知識進行運用;地理課堂結束后,并沒有真正理解所講的真正的意義,只是一味的熟讀背誦,知識片面的知道地理的基礎內容,實踐經(jīng)驗缺乏。所以,只有實現(xiàn)了生活化教學,才能更好的讓學生自主去學習,提高地理的學習效率。
2.如何做到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
2.1建立實際生活與地理知識的聯(lián)系
在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學習中對“太陽高度的一天的變化時和運動方位的變化”這一問題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校園內旗桿在不同時間影子長短和方位的變化來更好地理解,解決問題。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到相關知識,還可以在生活中靈活的去使用,更好的去理解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體會到地理帶來的樂趣。在生活中,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關于地理的電視節(jié)目,比如,“人與自然”“地理中國”等,通過對電視節(jié)目的觀看,可以讓學生對地理有更深層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能力,然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看的內容與同學互相溝通和交流,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帶動起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見識越來越廣泛。
2.2加強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習地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實踐,因此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教,學,做很好地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多去實踐,因為地理這門學科就是一門不斷去實踐來獲取更多新知識的科目。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更好地去學習,理解地理,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都有幫助。比如,在暑假期間,老師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體驗生活,實踐生活的作業(yè),可以把自己出去游玩的照片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然后讓大家根據(jù)這些圖片在地圖或者是圖冊上找出相應的位置,在老師的引導下,延伸出,怎樣辨別方向,怎樣畫地圖,規(guī)劃路線等還可以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更多的了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地理的實用性和有趣性。
2.3生活化的知識構建,鏈接新舊知識
在新課改的驅使下,已經(jīng)有具體的學習目標,但是新課改在更大一部分注重預設與生成。這就使老師在教學中會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全然不知感到非常的“生氣”,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原因是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結構沒有與新學的知識結合到一起,對學生感到“生氣”還不如想想是不是自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在生活化的教學中,老師就是需要把知識很好的轉化,讓學生能更好的吸收和運用,當所學知識能很好的轉化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把以前和現(xiàn)在的知識很好的聯(lián)系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體系。
2.4引導學生善于觀察,關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點
在工作生活中,地理知識是對出可見的,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課堂里學到地理知識,還可以通過,電視,網(wǎng)絡,等獲得地理知識,還可以在生活當中發(fā)現(xiàn)很多地理現(xiàn)象,還有地理知識,學生肯定會產生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老師教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最恰當?shù)臅r候,這樣,老師可以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尤其是人文焦點,這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關鍵,老師也可以相對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共同去探討,尋找解決辦法,做到學以致用。
2.5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
老師在地理的教學中,也可以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去,讓學生把地理與生活結合,發(fā)出提問,并和同學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然后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和同學進行分享。這類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養(yǎng)成學習與生活結合的好習慣。在探求答案過程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要學生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提高,學習效率得到更好的提高。與此同時,老師要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地理問題拿到課堂上,不管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都可以大家一起去探討解決,互相去學習,這樣能擴大學生知識面,從而形成一個好的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有興趣去學習地理知識。
2.6教學評價生活化
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都是注重考試的分數(shù),這樣是不正確的,因為考試的題目是有限的,出題不可能全面到位,包含的范圍也是很狹窄的,使考試結果存在偶然性,不能用考試結果去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有就是考試考的都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并不能看出學生是不是把學習與生活相結合,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所以,老師一定要注重地理與生活實踐的相結合,多留一些實踐作業(yè),然后寫實踐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動腦,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3.結論
生活中隨處可見地理,所以我們要把生活與地理結合到一起,用生活實踐去更好的學習地理,用地理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初中地理教學實現(xiàn)生活化,就需要老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讓生活與地理密不可分,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包順喜.貼近生活,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導學,2014(14):23
[2]馮利奎.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