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黎
(陜西省西安市第一醫(yī)院心內二病區(qū), 陜西 西安 710002)
臨床護理
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趙 黎
(陜西省西安市第一醫(yī)院心內二病區(qū), 陜西 西安 710002)
目的:探究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運動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6個月后心功能評價各項指標、6min步行實驗距離以及生活質量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后心功能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min步行距離、運動貯量以及血漿腦鈉素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質量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進行運動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心功能狀況,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運動康復護理; 老年慢性心衰; 生活質量; 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是指心肌收縮減弱,心臟排血量無法滿足機體的代謝,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進而使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的病變,慢性心力衰竭也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展終末階段[1, 2]。因此這種疾病也多發(fā)于老年人群,而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使得這種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升高[3]。這種疾病不僅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也會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量。因此再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上不僅要重視疾病的治療,同時也更應該關注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在有效的治療外進行科學有效的全面護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運動康復護理就是全面護理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對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4]。本文為了探究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衰患者的影響作用,選取了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均為Ⅱ~Ⅳ級。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鉀水平異常、正在服用激素類藥物等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齡60~82歲,平均為(71.3±10.4)歲,Ⅱ、Ⅲ、Ⅳ級分別有23例、13例、4例;觀察組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齡61~83歲,平均為(71.8±10.6)歲,Ⅱ、Ⅲ、Ⅳ級分別有23例、14例、3例。本次研究均經(jīng)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也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藥物進行疾病治療,然后在治療的同時給予對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仔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充分的休息、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督促患者進行合適的身體訓練。觀察組患者則是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聯(lián)合專業(y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首先需要在患者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全面仔細的身體檢查并且需要記錄下相關體征,全面認真的向患者講解疾病和治療藥物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心理有所準備,放松心情進行治療,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和護理工作[5]。在患者入院后前5d,先讓患者進行小幅度的運動,包括翻身、體位改變、腿部屈伸等運動;然后讓患者慢慢加大運動的幅度,如四肢運動,待患者病情較為穩(wěn)定后,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適當?shù)南麓不顒?,一般主要是進行靜坐椅子,然后盡量將身體靠向椅子背部,持續(xù)時間超過10min最好,每位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需要根據(jù)其實際的病情情況,除此之外頸部和肩部的運動也需要進行,如果患者恢復比較良好,可以適當安排患者進行步行、上下樓梯等強度更進一步的運動[6,7]。對于心功能為Ⅱ級的患者,由于程度較輕,可以進行簡單的室內步行,距離可以為500m左右,每日進行1~2次;對于心功能為Ⅲ級的患者,可以進行簡單的床邊站立、移步等活動,每天進行3~5次,每次應持續(xù)5~10min,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逐漸增大的室內步行等較大強度的運動,但是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停止運動,保證休息;對于心功能為IV級的患者,由于病情較為嚴重,治療前期應該讓患者保證充分的休息,初期可以進行簡單的關節(jié)活動,待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進行簡單的床上運動等。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培訓,幫助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洗臉、刷牙等日常活動,同時應該注意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減少治療的緊張和恐慌感,使其能夠更加積極配合治療[8,9]。
1.3 評價指標和標準:采用超聲心動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6個月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室舒張末徑、左室收縮末徑、心肌重量指數(shù)以及左房內徑等心功能指標進行檢測記錄;采用快速心衰診斷儀器對患者血漿腦鈉素水平進行測量;記錄兩組患者在6min內的步行距離,并按照日常活動和步行距離來評價患者的運動貯量;最后采用心衰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心理狀態(tài)、活動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健康水平進行評價,每項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該項指標越好。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6個月后心功能各項指標的比較分析: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6個月后心功能各項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室舒張末徑、左室收縮末徑、心肌重量指數(shù)以及左房內徑)進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以及隨訪6個月后的心功能均相比于治療前有所改善,而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6個月后心功能各項指標的比較分析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六個月血漿腦鈉素、 運動貯量以及6min步行距離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隨訪六個月血漿腦鈉素、運動貯量以及6min步行距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以及隨訪6個月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以及隨訪6個月的血漿腦鈉素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運動貯量和6min步行距離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價比較:在對兩組患者6個月隨訪期間對其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包括心理狀態(tài)、健康水平、活動能力以及自理能力)進行評分,結果指出運動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價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它是一種進行性嚴重的綜合征,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再加上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衰退,自身免疫力下降,使得疾病治療起來更加復雜,恢復速度變慢[10,11]。在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中,除了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外,科學有效的護理也是十分關鍵的,傳統(tǒng)的護理以患者臥床靜養(yǎng)為主,對運動鍛煉則盡量限制,這樣不僅會導致患者的運動能力下降,還會使得患者形成靜脈血栓、便秘等并發(fā)癥,給患者疾病的恢復帶來巨大的阻礙。而隨著運動治療在臨床的普及,越來越多臨床實踐表明運動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骨骼肌血流狀況和肌肉的收縮,可以促進患者的新陳代謝,使得心功能得到較大的改善,從而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正是因為運動療法有著較多的優(yōu)勢,本文選取了80例慢性心衰的患者,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運動康復治療,并探究影響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心功能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min步行距離、運動貯量以及血漿腦鈉素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質量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些結果均符合相關文獻研究。這也說明了運動康復護理治療的優(yōu)越性。而且在實施運動康復護理時需要注意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患者的身體實際狀況,應該制定適合患者的運動康復計劃,使每位患者都可以從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使得整套計劃完整而系統(tǒng)。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運動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療的臨床效果,能夠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恢復,對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1] Polat N, Oz F, Baykiz D, et al.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capacity in younger and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Anadolu Kardiyol Derg,2013, 13(8): 778~783.
[2] 桑林,劉卓,田瑗,等.“太極康復操”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漿血管緊張素Ⅱ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599~4600.
[3] 邱楊.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23(1):105~107.
[4] 孫殿恩.康復運動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842~1843.
[5] 楊冬麗.探討對老年慢性心衰者給予舒適護理干預的作用以及相關護理體會[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1):86,88.
[6] 馬萍,錢愛新,付淑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23(6):104~106.
[7] 熊麗麗,張穎,蘇增鋒,等.心踝血管指數(shù)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運動康復效果中的評價與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444~1446.
[8] Cabassi A, de Champlain J, Maggiore U, et al. Prealbumin improves death risk prediction of BNP-added seattle Heart failure model: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 in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J].Int Cardiol,2013, 168(4): 3334~3339.
[9] 張守琳,劉兆政,唐正菊.運動康復對(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漿血管緊張素Ⅱ及內皮素-1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2):157~159.
[10] Dungen H D, Musial-Bright L, Inkrot S, et al. Heart rate following short-term beta-blocker titration predicts all-cause mortality in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nsights from the CIBIS-ELD trial[J].Eur Heart Fail,2014, 16(8): 907~914.
[11] 韋亞楠.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155,157.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ZHAOLi
(TheFirstHospitalofXi'an,ShanxiXi'an71000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0 patients.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cardiac function evaluation, 6 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follow-up. Results: The indexes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P <0.0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6 min walking distance, exercise storage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 <0.05). Conclusion: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rt function. And it has a very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Cardiac function
1006-6233(2017)06-1052-04
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6SF-394)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