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瑞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型教學模式的引入。高校教師應該不斷學習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從在第二課堂中應用微課翻轉教學模式的應用入手,探索微課翻轉第二課堂的高職高專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高職高專;教學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4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2-0-02
隨著因特網和移動設備的迅速發(fā)展,眾多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始逐漸為教學者所熟知、采用和認可,微課翻轉就是其中很受學生和教師歡迎的教學模式。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教育,開拓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是每位高校教師必須深度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1 高職院校開展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人一崗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yè)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目前,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教學研究探索多側重于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忽視了第二課堂在高職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課堂不僅僅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同時也是學生豐富實踐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職業(yè)技能的重要方式。第二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興趣為起點,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第二課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高職院校中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還存在以下問題,如圖1所示。
一是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積極性不高,不重視第二課堂的學習。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往往參加第二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缺乏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二是第二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資源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適應,如果網絡教學資源更新較慢,將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就業(yè)需求。在師資力量方面,也制約著高職院校第二課堂的有效開展。
三是不能很好地處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關系,高職院校的很多課程都采用項目式教學的方法,教師一般會通過項目的展示,任務的分解,分任務講解項目中涉及的知識點,然后學生實踐操作,遇到問題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后不會獨立思考,只會臨摹。
四是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質量標準中,沒有建立完善的第二課堂的學習評價標準,現(xiàn)行的學習評價標準還存在很多問題,往往只注重第一課堂的評價,忽視了第二課堂的評價標準,究其根源,教師考核觀念落后,沒有重視第二課堂的開展。
2 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結合模式的研究目標
翻轉課堂也稱為顛倒課堂,師生角色進行互換,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堂中,因特網成為了學習資源的主要載體,為學習者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2010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10%的人通過在線教育視頻完成學業(yè)的學習,2015年增至30%,從數(shù)據(jù)上可以看出,微課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很受學習者的歡迎。通過發(fā)展第二課堂結合第一課堂的良性互動助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以及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能力,達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結合模式的研究目標為:
第一,研究微課翻轉第二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解決高職院校開展第二課堂遇到的困難。
第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明確第二課堂的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三,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第二課堂中微課翻轉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的項目任務,鞏固第一課堂學習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獨立設計作品的能力。
第四,研究如何完善微課翻轉第二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質量標準,如,課程的學習評價標準、課程的考核標準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重點考核學生職業(yè)技能的水平,考核方式中要能夠體現(xiàn)學生在第二課堂中的表現(xiàn)。通過開展評價體系多元化,最大限度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3 微課翻轉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思路
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第二課堂中采用微課翻轉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和意義入手,對怎樣將微課翻轉教學模式應用到第二課堂學習中進行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第二課堂使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微課翻轉教學模式。
第一,確定研究主題。探索微課翻轉第二課堂的教學方法、模式。課題的研究將對高校職業(yè)技術教育第二課堂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通過發(fā)展第二課堂結合第一課堂的良性互動助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以及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達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第二,確定研究過程。研究分為四個模塊構建模型、資源建設、行動研究、評價與總結。每個模塊的構建都會影響到微課翻轉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在每個模塊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觀察、反思、總結,最終構建出符合各模塊目標要求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如圖2所示。
4 結 語
在第二課堂的開展過程中采用微課翻轉的教學模式,通過第二課堂結合第一課堂的良性互動助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以及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能力,達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職業(yè)技能水平。通過不同課程的第二課堂的開展,引領教師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專業(yè)水準,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鄧效昆.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差異化教學研究[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4(8).
[2]郭玲玲.開放教育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設計——以計算機操作類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a02).
[3]陳菁,王忠,范青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S2).
[4]謝相勛,杜理才,李同果.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