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鳴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 國際交流學院,上海,201209)
摘 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介詞“為”是《漢語水平考試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甲級常用詞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一大難點,偏誤率相當高。因此,很有必要對大綱和現(xiàn)行教材中出現(xiàn)的“為”字句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從而找到有效教學對策。
關(guān)鍵詞:“為”字句 教材現(xiàn)狀 教學對策
一、相關(guān)材料中對“為”字句的處理現(xiàn)狀
(一)《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中第一級沒有涉及介詞“為”,第二級出現(xiàn)相關(guān)詞語“為什么”,第三級出現(xiàn)介詞“為”,并沒有對其不同的義項和用法進行介紹和說明。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第2版)
1.課文中的介詞“為”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第2版)中僅出現(xiàn)了表引進受益對象、引進目的的“為”字句,并不全面。
2.“為”的闡釋和語法講解
《新實用漢語課本》對“為”字句的類型和用法安排得過于集中,學生很容易對其意義和用法進行混淆。課后注釋中,較為簡單地描述了“為”字句可以介紹某個行為的接受者和表示原因或目的。但“為+Pr/N”(Pr.pronoun,代詞N. noun,名詞)究竟引進的是什么樣的接受者或?qū)ο髤s沒有細說,這很容易造成學生把“為”和對象類介詞中的其他介詞混用。
3.練習設(shè)計情況
課后練習中,僅有一道題涉及到“為”字句的練習,題型為句型替換。同樣,該練習題把“為”字句的類型和用法安排得過于集中,不利于學生準確掌握其用法。
(三)《拾級漢語》
1.課文中的介詞“為”
《拾級漢語》中出現(xiàn)了表引進目的、引進受益對象以及含有固定格式“為……而”的“為”字句,復現(xiàn)率較高。
2.“為”的闡釋和語法講解
“為”的闡釋和語法講解較少,雖然在“為”字句的類型和復現(xiàn)上安排得較為合理,但其類型和用法均沒有作為語言點來進行解釋和說明。課文中出現(xiàn)的類型和用法,課后沒有相關(guān)的格式、注釋和操練。
3.練習設(shè)計情況
第二、三級中沒有涉及“為”字句的相關(guān)練習,在之后出現(xiàn)了選詞填空和鞏固練習等。這是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講解過之后的課后練習,對于中高級階段的留學生來說,這樣的練習是必要而合適的。
(四)現(xiàn)狀小結(jié)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新實用漢語課本》涉及了“為”字句最主要的用法,并對其進行了舉例、注釋和操練?!妒凹墲h語》根據(jù)學生水平循序漸進,拾級而上,且復現(xiàn)率較高。但是,它們都沒有全方位涵蓋“為”字句的類型、講解和操練。
其次,兩種教材均缺乏對“為”字句中不同類型或與“為”字句相關(guān)句式的近義用法的對比和比較。教材中也均未提到“為”字句所引進的接受對象是表示受益的,而不能是受損的。
最后,“為”字句在課文里設(shè)有語言點的現(xiàn)象也非常少見。即便出現(xiàn)該語言點,也沒有對其義項和用法進行詳細的解釋。另外,“為”字句的不同類型在各個教材中的出現(xiàn)順序并不一樣。我們需要調(diào)查分析并確定一個相對適合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的教學順序。
二、“為”字句的教學對策
根據(jù)留學生的“為”字句偏誤情況和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以及對外漢語教材的現(xiàn)狀分析,我們在教學對策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一)由易到難,突出重點
在對外漢語教材編寫方面,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盀椤弊志涞念愋洼^多,意義和用法較難在同一時間掌握。趙金銘(1994)提到“在外國人學漢語的過程中進行的是語法教學,而不是語法體系的教學,不是理論的教學,而是用法的教學”。因此,我們建議把不同的類型和用法分散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中,在一篇課文里出現(xiàn)一個“為”字句類型,課后加上適當?shù)闹v解和操練。并在之后的課文學習中,提高復現(xiàn)率。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也應做到突出重點。表示引進目的的“為”字句是初級留學生學習“為”字句的重點之一,表示引進受益對象和表示引進關(guān)涉對象的“為”字句是中級留學生學習“為”字句的重難點。其他用法不應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即可。
(二)加強語義上的教學
建議以數(shù)單元或一冊書為單位,像詞匯表一樣,把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重要虛詞單獨羅列出來,并附上用法和例句,讓學生記住常用的、關(guān)鍵的意義和用法,由此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同時,在編排時注重對近義虛詞的對比和辨析。這樣能加深不同虛詞的不同用法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并且起到幫助學生課后查閱、復習備考的作用。
另外,在對“為”字句的教學過程中,還應適當提示語體特點。如“為”字句通常用在書面語語體中,較為正式。
總之,在教學中不宜孤立地教介詞“為”,而應把它放在具體格式中教,放在句子中教。不僅要突出“為”字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更要適當?shù)卦黾诱Z義和語用方面的介紹。將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多角度、多側(cè)面地分析具體實際的問題,減少留學生的偏誤數(shù)量,提高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補充理論知識,提高對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和解釋能力,學會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深入淺出地將它們運用到教學之中,盡量引導學生正確地表達和運用漢語。在有關(guān)“為”字句的教材中,大多數(shù)對“為”的翻譯為“for”,有的把“為了”也譯為“for”。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如何結(jié)合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用法進行進一步更為細致的講解和舉例,來彌補現(xiàn)行教材中對翻譯方面的不足之處,盡量減少學生對該語言點的目的語泛化或母語負遷移。
另外,教師在講授“為”字句的用法時,也同樣可以用舉例或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例如在教“為”字句引進受益對象和引進關(guān)涉對象的時候,可以用舉例子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謂詞性成分的特點,即哪些謂詞可以進入該格式表示該用法;在教“為”字句引進目的的時候,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為”和“為了”的異同點進行考察,等等。
參考文獻
[1]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吳中偉.怎樣教語法——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趙金銘.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