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玲
(云南曲靖富源縣營上鎮(zhèn)民家中學,云南曲靖,655503)
摘 要:化學的學習對初中生來說十分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化學知識的探索,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初中化學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構建。本文結合我國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化學價值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有效提高化學價值觀教育質量的策略,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 價值觀 教學策略 探究
初中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教師應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新課改后初中化學教學觀念發(fā)生了改變,化學教學放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構建出情感與價值雙向發(fā)展的課程內容,并要求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探索,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以便更好的實現個人科學價值。
一、化學價值觀教育的含義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驗和自然規(guī)律探索的學科,化學價值觀教育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并且通過不斷的實驗探索對自然界中的事物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如今,化學教學仍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即:重知識與結果、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制約著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開展及落實。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化學知識教學中必須要體現出自然物質、科學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這不僅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其專業(yè)技能,還利于培養(yǎng)其積極、健康的情感,使其逐漸擁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兩個課標全面呈現了價值觀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求真、向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層次性,主要是因初中生年齡各異,教學實踐中應考慮學生的特殊性,采取多元、各異的教學方法。
二、提高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設計與策略
(一)教學設計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設計中應包括以下要素:知識覆蓋所有學生,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構建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知識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 綜合能力也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其潛能,通過多元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化學教學設計應注意內容:一是,教師應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二是,執(zhí)行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三是,注重差異性評價?,F價段的初中化學價值觀教育無法全面實現的原因表現為:首先,落實價值觀教學內容不夠明確,實踐過程中學生無法體會到價值觀教育內容的真正含義;其次,化學價值觀教育應該具有層次性,既能夠追求正向的理論指導,又能夠實現反向的角色定義,倒是教學內容太多復雜使學生無法真實的體會到其中的微妙;最后,化學價值觀目標有著豐富與多樣的內涵,但實踐中受客觀、主觀等因素影響,教師將其視為德育教育,致使其設計目標缺乏全面性,如:僅在教育中體現熱愛家鄉(xiāng)、環(huán)境意識、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等,而忽視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等。
(二)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教學開展過程中不僅要探索如何達成價值觀教育目標,還要結合初中生的具體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具體方法如下:
1.打造和諧、平等與民主教學環(huán)境
國外學者曾指出課堂上師生關系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敗,教學具有藝術性,應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其學生興趣,使其自主、主動學習。教育的前提條件為師生交往,因此,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促進價值觀目標落實。此外,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特征,具有內隱性與差異性,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其情感、性格等,經有效溝通與交流,逐漸構建民主、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自由、愉悅與輕松的氛圍下,學生易于敞開心扉,通過真誠、坦誠與誠懇的交流,情感教育成效將更加顯著。例如:關于空氣內容,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構成的,如果單一介紹各組成部分,則過于枯燥與乏味,教師可利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借助空氣污染資料與視頻等,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包括空氣污染成因、類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通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培養(yǎng)其環(huán)保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向積極、有意的方向探索,通過上述教學,保證了情感教育效果,滿足了學生發(fā)展需求,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2.合理運用教材內的價值觀教育素材
在既有的化學教材中價值觀教育內容較為隱蔽,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各個知識的價值,并對其給予深入挖掘。新教材中涵蓋諸多的價值觀教育內容,如:以文字、插圖等形式展現的化學社會問題、化學科學發(fā)展等。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此時,要求教師應了解教材內容的價值信息,并在備課中給予挖掘,將各重點內容均賦予雙重價值,即:情感與思維活動。例如:關于愛國制堿專家的內容,教師可采用問題引導、討論交流、感悟的新型教學模式,融合情感與思維活動,以此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使其接受相應的感染,進而利于達成共育目標。
3.提供情景化的教學條件
價值觀教學目標設計中應為學生提供真實性、情景化的行為條件,具體是指為描述化學學習媒體及化學學習時間,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信息。例如,全球變暖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并嘗試提出預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應關注環(huán)境,主動抵制不良的行為。
4.進一步擴展價值觀教育范圍
初中化學教學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可內化課堂知識,提高自身素養(yǎng),還可豐富其化學學習方法,使其逐漸具備知識遷移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推薦其閱讀與科普類讀物,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與實驗活動,以此提高其實踐能力,使其感受化學魅力,并有效處理人際關系,了解合作、寬容的重要性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形勢下的初中化學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情況較差,教師應該結合上述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式,結合新時代的教學思想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價值觀教學,使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養(yǎng)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使其綜合素質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程茜茜,王偉群.初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化學教與學,2016.(23) 12-13.
[2]張揚.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及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揚州大學,2015.(7)56-56.
[3]劉宗仁.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必修化學教材內容銜接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6.(28)33-33.
[4]張茜.運用研究性學習理念改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西南大學,2016.(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