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春
摘 要:基礎教育影響國民素質,中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基礎教育落后,導致國民整體素質無法與大多數發(fā)達國家并肩。本文主要從家庭教育、辦學條件、教育資源三個方面分析了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并提出了對策。只有加強農村教育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社會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教育;家庭教育;教師素質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教育分為三部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在中國,農村人口占人口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多,農村的教育問題受到了國家的廣泛關注,而農村教育的基礎,小學教育是重中之重。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農村小學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凸顯。農村小學教育遠遠落后于城市的小學教育,生源逐年減少、辦學規(guī)模萎縮、教師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等,都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的發(fā)展。
一、農村小學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缺失
從20世紀末開始,農村普遍存在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留守兒童增多且生育率下降的情況。孩子的父母親出門打工謀生計,就只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而基本只有小學文化的爺爺奶奶,也就是做到生活起居上的照顧罷了,根本無力勝任留守兒童的學習、思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更有甚者,家長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在他們眼里,他們的任務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這影響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習成績,跟多的是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2.教育資源匱乏
隨著地區(qū)之間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加劇,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及收入相較較為發(fā)達的城市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大量優(yōu)質師資逐年向外遷移,導致農村優(yōu)質師資力量匱乏,而這一情況導致更多問題的發(fā)生。如農村小學教師年齡普遍較大,精力不足,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師編制不足,很多老師不得不承擔多學科教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等。
農村教師的收入問題是教育資源匱乏的誘因,拿本縣小學教師為例,省招小學教師月薪大約為2000元人民幣,優(yōu)秀人才根本不愿意當農村老師。教學任務繁重導致了這一現狀的進一步加重,我所在的學校每人每周約18節(jié)課,平均每天3.5節(jié)課,除此之外還要輪換值班管理學生早操、午餐,參加各級培訓等。
3.城鄉(xiāng)差異明顯,辦學條件差
盡管近幾年國家對小學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對于城鎮(zhèn)小學來說,農村小學的設施不先進。各地基本都將重點放在城鎮(zhèn)中心小學,而對邊遠農村小學過問較少。長期的邊緣化使農村的小學與城鎮(zhèn)小學的硬件設施差距越來越大。
在很多農村小學,僅僅幾間教室,在其中存在著不少危房,缺少修繕,嚴重威脅著學生的安全。小學教學器材奇缺,顯微鏡、酒精燈等其他最基本的實驗室設備,還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備。微機室、語音室、音樂室、圖書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沒有,有的只是空名頭或者設備過舊,圖書館缺乏新書,計算機缺少更新維護。學生體育活動用的操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缺失,對現代體育活動沒有接觸。
這些教育基礎設施的缺失和陳舊,嚴重制約了小學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很多學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學卻苦于沒有設備、經費。
二、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對策
1.關注留守兒童,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學校和教師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根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跟蹤調查,關注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困難的留守兒童要實實在在的進行幫扶。學校在引導家長教育孩子方面也要起到積極作用。學校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家長的培訓工作,使家長懂得黨的教育方針和各種教育政策,明確學校的辦學思路,理解學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學育人的方法,實現家庭、社會與學校合力育人。特別是在農村,家長們更需要學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2.提高教師素質,完善教師隊伍專業(yè)化分配
小學教育要從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聘用教師不要只聘用語文、數學專業(yè)的教師,應當大量吸收音、體、美專業(yè)的教師,真正形成專業(yè)化的教育,選派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育、音樂、美術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要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培訓機會,建立教師定期培訓制度,使得教師能夠按時得到培訓,吸收新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從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鼓勵教師長期從事農村教,從多種渠道減輕農村教師心理和工作負擔。
3.保障農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政府應當均衡城鄉(xiāng)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預算,稍微向農村小學傾斜。重點建設小學教舍等基礎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完善體育設施。每年撥出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教育設備和圖書儀器等教學設備的配置。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加大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繼續(xù)合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優(yōu)化教育資源,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在撥款方式和撥款途徑上,要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保證各項費用都用到實處。學校應當積極尋求突破,尋求社會幫助,改善學校環(huán)境。學校支出透明化,讓每一分錢花得在位置,發(fā)揮其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昌紅.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初[J].教育,2016(10):81.
[2]袁桂林.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現狀及多元化發(fā)展模式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