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潔
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健康的學習心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的綜合反映,是小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也是其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币虼丝梢哉f,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教師語文教學的全部任務,是一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終極目的。
那怎么樣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學習習慣的定義。
在字典中是這樣定義習慣的,“習慣是指人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動作的需要或特殊傾向。習慣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建立,鞏固并臻于熟練化,甚至自動化的結果?!绷晳T,即“習以為常”,就是在一定的時間里,通過“習”某種東西,使它變成“常”的行為,而使之達到非常熟悉或自然的程度。
按照人們日?;顒又饕I域,將習慣進行分類,可分成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往習慣、工作習慣。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相當穩(wěn)定的學習行為,其特征有:第一,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穩(wěn)定、持久的作用,也是形成優(yōu)良學習動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保證;第二,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智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第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還強調,小學階段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也就是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小學階段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學生學習習慣的現(xiàn)狀又是如何呢?經過進一步調查與查閱資料相結合,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生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家長的督促,就表現(xiàn)為自我調整差,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覺得自己終于有了可以玩的時間了。大多數學生普遍認為學語文就是“寫寫字,念念詞,挖苦心思造篇文”,至于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很少主動去考慮。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一、注意抓住特點,因材施教
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同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它有著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長期性。習慣是由行動行為的多次重復定型而來,它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二是連貫性。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持之以恒,不能“淺嘗則止”、“一暴十寒”。三是易變性。學習習慣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一貫”要求,讓學生良好基本學習行為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進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否則會前功盡棄。四是附著性。習慣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實踐活動。老師一定要處理養(yǎng)成習慣和實踐活動的關系,前者是目標,后者是落腳點。五是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區(qū)別對待,做到因材施教。
二、要注意培養(yǎng)實在性和階段性
主要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的習慣,認真讀書、思考問題的習慣,勤動手動腦的習慣,大膽質疑和相互協(xié)作的習慣等。教師要做到心里有數,從實際出發(fā),分階段分層次去抓,循序漸進,注重實效。
三、注意及時反饋
小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對自己的學習不能準確及時的判斷分析。一方面教師要及時了解分析、評估。對良好的行為習慣給予表揚,對不良的行為習慣給予糾正。另一方面,學生能了解自己的學習習慣達到了什么程度,還應從哪些方面努力。這樣,就會使語文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機地結合起來。
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不僅可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促進思想品德的提升,而且對學生知識智力發(fā)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他不僅給學生打下聽說讀寫的堅實的基礎,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能有效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