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友
【摘 要】 教育是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奥逃辈⒉痪窒拊谡n堂上,而應包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從這樣一個意義來講,老師真的需要處處留心教育資源,關注教育對象,以一個等待的姿態(tài)傾情投入教育,時刻關注生命的成長。我們教育者要擁抱一顆積極向上的愛心,讓教育變得更陽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用一種沉靜的心態(tài)來守候、靜默、諦聽,用愛開啟一個美麗的世界,喚醒每一朵花兒開放。
【關鍵詞】 慢教育;陪伴;愛心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5-00-01
張文質(zhì)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說道:“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guī)范。”讓我們以“慢”的心態(tài)來輕撥心弦,觸動孩子的幼小心靈,靜靜地欣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孩子幸福子成長。
作為一位一直戰(zhàn)斗在教育一線的我,班里總有幾個學習成績很不理想、行為習慣也很差的孩子。我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呢?曾經(jīng)的我總是很負責地在課外給他們進行再次輔導。但是捫心自問,我的出發(fā)點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班在考試時的平均成績能提高一點。這樣的輔導也就成了純粹的功課輔導。只要他會做這樣的題目就行了。當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還不懂、還不會的時候,我沒有生氣?沒有焦灼?是的,我十分生氣,甚至非常憤怒。孩子之間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差異,一個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差別。他在這個階段掌握這個知識確實有些吃力,而我們老師卻那么著急。強迫著小孩一定要弄懂,甚至不惜用灌輸?shù)霓k法也要他記住。孩子累啊,我們累不累???就為了一道等過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的題目。那如果放棄這道題目怎么樣?可能就是家長要抱怨“才考這么點分數(shù)?!崩蠋熞г梗骸澳氵@道題目做對了,班級的平均分就高一些了。”原來我們都那么在意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只要孩子分數(shù)下降,我們就會找家長,找孩子談心,甚至對孩子大發(fā)雷霆。學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有的與老師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甚至有的孩子從此一落千丈,不可收拾。
教育是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學困生,他們之所以出現(xiàn)目前的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不愿意去學習,有的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作為老師,可以不能去責怪他們,應該滿腔熱情的幫助他們,靜下心來和他們談心,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鼓勵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正確對待孩子,從而使他們端正學習的目的,建立信心,這樣才能逐漸的趕上去。要知道: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將外在的教育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一切均需在潛移默化間進行。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我們教育者要擁抱一顆積極向上的愛心,讓教育變得更陽光。巧借契機,播撒愛心。彬彬是我班成績很差的一個小男孩,不僅如此,連字跡也很不端正。開學初,每天的上課都要開小差、做小動作,所以每天的課堂作業(yè)不是來不及做,就是錯誤連篇,因此,他就成了我課上重點關注的對象,也時常在課上會受批評,甚至讓他背著手聽講。而他,每次都若無其事的樣子,站著也是東張西望。起初,對于他,我真的有點無可奈何,任其發(fā)展的想法。偶然的一次機會,我正翻閱他寫的日記時,發(fā)現(xiàn)她每天都寫了在學校被各科老師批評,回到家受到爸爸、媽媽的責怪,每天過得一點也不爽。看到這,我的心不禁地抽搐了,原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中,那她怎么會感受得到溫暖呢?感受不到溫暖,又怎么真正地去愛學習、愛生活呢?一連串的問題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不禁對她投去憐憫的眼神。下午放學了,我依然在批她訂正的作業(yè),“今天真棒!這么快就訂正好了,看來彬彬越來越能干了!”話剛落下,他立即露出難得的笑容。正在這時,他的媽媽走進了教室,過來問問他的情況,我看得出他緊張的情緒,笑容一下子消失了,兩手不停地捏著兩邊褲縫,我笑著說了一句:“挺好的!”順便把彬彬叫過來,兩人一起和我面對面坐著,我拉起彬彬的手,不禁感覺她的小手一直在顫抖,說:“彬彬,何老師覺得你比剛開學,表現(xiàn)好多了,你覺得呢?”他也不停地點著頭?!澳悄阌X得自己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呢?讓何老師當你的朋友,一起來幫助你,好嗎?”沉默了一會說:“我上課還不夠?qū)P?,發(fā)言還不夠積極,作業(yè)……”,“哦,這些問題都好解決,只要你愿意,照何老師說的去做,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定能克服的,你相信老師嗎?”彬彬笑瞇瞇地點點頭。于是,在她整理書包的期間,我還跟她的媽媽交流,要他媽媽在家里也應該對彬彬的每一點進步進行及時鼓勵,盡量少批評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彬彬進步了,人也變得活潑陽光了。
“慢教育”并不局限在課堂上,而應包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從這樣一個意義來講,老師真的需要處處留心教育資源,關注教育對象,以一個等待的姿態(tài)傾情投入教育,時刻關注生命的成長。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才能成長,而不是說你今天說要把學生規(guī)范成什么樣子,學生明天就會是什么樣子。他們不可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我們的想法去做,他們的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的道路上難免出這樣那樣的錯誤,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教育工作是一項反復的長期的工作,需要慢慢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切忌急于求成。
我們的教育往往過于急切的盼望著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缺乏期待與從容;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常常被超負荷的日常教學工作弄得焦頭爛額,疲于應付,根本沒有閑余時間去思考,去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做教育應該做的事情。
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是不能急功近利的,需要教師用愛慢慢澆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用一種沉靜的心態(tài)來守候、靜默、諦聽,用愛開啟一個美麗的世界,喚醒每一朵花兒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