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苗,景 莉,李文美,王謨蘭
(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yī)院,江蘇 揚州,225002)
?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期癡呆患者并發(fā)癥率、致殘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李 苗,景 莉,李文美,王謨蘭
(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yī)院,江蘇 揚州,225002)
預見性護理; 老年期癡呆; 并發(fā)癥率; 致殘率; 護理滿意度
目前,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癡呆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伴隨著疾病的日益加劇,患者的記憶力、認知能力及生活能力逐漸下降,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F(xiàn)有的醫(yī)療手段雖然無法將該類疾病治愈,但是輔之以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延緩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1]。本研究比較預見性護理與一般護理對癡呆患者的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前者較后者對患者的并發(fā)癥率、致殘率及護理滿意度均具有更積極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癡呆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老年癡呆的診斷標準[2],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將完全失語、有其他嚴重心腦血管類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據(jù)護理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預見性護理組和一般護理組各40例。預見性護理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0~78歲,平均(70.2±1.4)歲; 病程1~12年,平均(5.6±1.6)年。疾病類型:混合性癡呆17例,血管性癡呆13例,阿爾茨海默病10例; 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8例; 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17例,高中7例,專科及以上2例。一般護理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8歲,平均(71.4±1.2)歲; 病程2~12年,平均(6.3±1.4)年。疾病類型:混合性癡呆16例,血管性癡呆12例,阿爾茨海默病12例; 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 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初中18例,高中6例,??萍耙陨?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護理組:在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按疾病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給予用藥指導、心理指導,同時對患者和照料者進行健康宣教,注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的提高。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由護理責任組長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實施后對護理措施落實情況評價。
1.2.2 預見性護理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潛在的護理問題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⑴跌倒和墜床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護理風險評估制度、對跌倒/墜床時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入院時對患者采用跌倒、墜床風險評估量表進行風險評估,根據(jù)危險等級制定針對性護理于預措施。① 低風險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及照料者進行安全告知,取得患者及照料者的配合; 在容易發(fā)生危險的地方放置警示標識; 在衛(wèi)生間安裝呼叫器和扶手,病房使用帶護欄多功能床。② 中等風險患者:除上述預防措施外,對患者和照料者發(fā)放健康卡片,進行安全知識的講座; 在患者床尾懸掛防跌倒標識; 保持病房單元地面干燥,地面清潔未干時放置警示標識。③ 高風險患者:還應做到在護理記錄單上有高危風險標注,密切關注,及時提供幫助; 照料者必須全天陪護在患者身邊; 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風險評估,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給予相應護理干預。⑵ 語言功能恢復的預見性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有足夠的耐心,在護理、治療時應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需求,建議平時多看報紙、電視,聽廣播。將立體化、形象化視覺感官圖片與簡單語言短語或詞匯有機結合起來。如果患者具有較為嚴重的語言障礙或處于失語狀態(tài),則應該對詞語進行耐心地重復表達,對患者進行口型示范,向患者講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識,強化患者的記憶能力。⑶ 睡眠障礙的預見性護理干預:癡呆患者缺乏穩(wěn)定的情緒,時間概念模糊,極易發(fā)生夜間睡眠障礙。①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治療工作盡量集中在患者睡眠前,減少對患者睡眠的干擾。② 培養(yǎng)良好睡眠習慣對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根據(jù)起居規(guī)律制訂合適的作息時間表; 日間鼓勵患者參與娛樂活動,加強鍛煉減少白天睡眠時間,睡前可泡腳,避免飲用興奮性飲料如茶和咖啡等; 保持心境平靜。必要時遵醫(yī)囑服用助眠藥物。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2組患者誤吸、胃潴留、腹瀉、意外拔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致殘情況。同時,護理前后分別應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質量量表(QQLAD)對兩組患者的身體恢復效果進行評定,患者的身體恢復程度和分值呈正相關[3-5]。此外,應用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對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分值0~100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分值呈正相關[6]。
2.1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致殘情況比較
預見性護理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率、致殘率10.0%(4/40)、2.5%(1/40)均顯著低于一般護理組30.0%(12/40)、12.5%(5/4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致殘情況比較[n(%)]
與一般護理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MMSE評分、ADL評分、QQLAD評分、護理滿意度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的MMSE評分、ADL評分、QQLAD評分、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2組患者護理后的MMSE評分、ADL評分、QQLAD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預見性護理組均顯著高于一般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2組MMSE評分、ADL評分、QQLAD評分、護理滿意度變化情況比較 分
與護理前比較,*P<0.05; 與一般護理組比較,#P<0.05。
老年期癡呆是老年期常見的一組慢性進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識清醒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減退,表現(xiàn)為記憶力、計算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7]。近年來,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在飛速發(fā)展的醫(yī)療水平及人們不斷延長的平均壽命的作用下日益提升,尤其是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具有更為嚴峻的問題。同時,老年癡呆患者普遍具有較低的就診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面臨的壓力巨大[8]。很多因素均會引發(fā)老年期癡呆,因此要想早期矯正患者行為,恢復患者記憶,使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延緩,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一方面應該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另一方面還應該對患者進行科學護理干預[9]。預見性護理將合理、全面的康復計劃制定了出來,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了出來,對醫(yī)護人員進行積極主動配合將各項訓練活動完成[10-11]。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鼓勵,使其在患者的康復治療中積極參與,在極大程度上支持患者,使互助治療聯(lián)盟形成于醫(yī)院和家庭之間,從而促進了患者康復效果的極大提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了切實有效的改善,將家庭及社會負擔減輕到最低限度[12-13]。本研究結果表明,預見性護理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率、致殘率均顯著低于一般護理組,MMSE評分、ADL評分、QQLAD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一般護理組,說明預見性護理干預較一般護理更能有效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并發(fā)癥率、致殘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3-84.
[2]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3] 孫蘭娟.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預見性護理[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7(2):211-212.
[4] 曾瑩,陳芳蘭.預見性護理程序對老年癡呆癥的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1):120-121.
[5] 陳信芝,劉光娥,徐燕嬌,等.預見性護理在活體肝移植手術護理配合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0):20-23.
[6] 羅淑霞.預見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63-64.
[7] 孫春紅,張秀玲.老年期癡呆的早期診斷和應對策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7):102-103.
[8] 張國霞,譚麗萍,徐蘇萍.預見性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1040-1041.
[9] 鄭榮妹.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8):23-24.
[10] 陳劉顏.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脈介入術后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預見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60-61.
[11] 商慶云.預見性護理對肝癌介入治療術后病人尿潴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9):916-817.
[12] 徐冬云.13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22):83-83.
[13] 李敏,陸一寧.急腹癥分診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100-102.
2017-02-25
江蘇省揚州市科技局基金項目(YZ2015051)
景莉,E-mail:415684002@qq.com
R 473.74
A
1672-2353(2017)12-134-02
10.7619/jcmp.2017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