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艷
(山東省威海市市級機關幼兒園 山東威海 264200)
摘要:幼兒教育是重點問題,加強幼兒教育發(fā)展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做好幼兒前的教育工作,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差異對幼兒的智力進行開發(fā),對幼兒實行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在社會、家庭、幼兒園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下進行。
關鍵詞: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策略方法
引言:
幼兒的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保障,隨著新時期的教育理念迅速發(fā)展,對新時代的人才越來越渴求了,作為未來祖國的建設者、人類社會的繁衍和延續(xù)。對幼兒的培養(yǎng)和教育也成了重點問題,所以,做好學前教育更是關鍵所在。
一、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策略與方法
(1)運用不同方法豐富課堂生活
豐富幼兒教育的對于幼兒教育活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法、區(qū)域教學法、游戲法等不同方法組織幼兒教學活動,讓幼兒體會幼兒園學習與生活的樂趣。
例如:在培養(yǎng)謙讓品質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幼兒播放《孔融讓梨》的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幼兒說一說孔融的行為對不對,自己會不會那樣做。討論過后,讓幼兒自己演一演孔融讓梨的故事,促進幼兒在真實的活動中體會謙讓美德,促進幼兒在成長。在引導幼兒識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教師將寫有漢字的卡片藏到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去尋找。誰找到卡片并能正確發(fā)音,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紅花。輕松的游戲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讓他們快樂識字。運用靈活的方法開展幼兒教學活動,讓幼兒可以在幼兒愉快地學習與生活中習得良好的個人品質,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積極更新個人幼兒教學方法,用自己教育智慧給幼兒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與條件。
(2)重視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設問引導
幼兒對于本身不了解有疑問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有問題存在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想找到答案的愿望.這也是孩子們開始主動探索的時候。作為幼教老師,要處處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把自己心中設計的問題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去,并想方設法讓他們產生疑問,鼓勵他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與途徑,引導他們從已學習到的知識中尋找到問題的答案。然后進行假設與確定,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1]。所以,老師們應該多對幼兒的想法與疑問進行觀察與重視。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對孩子們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讓他們能從中不斷探索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孩子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磁鐵這一東西存在的情況下,引導孩子們思考?!白雷由系慕饘傩∑嚍槭裁磿苿??”幼教老師,要把孩子們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的薪信息記錄下來。通過這些記錄讓孩子們看到事物的變化過程。例如,在寒冷的冬天,記錄一杯熱水的溫度變化,一直到結冰。孩子看到這樣的變化就會產生疑問,從而對生活中的萬物充滿了探索的興趣。
(3)表揚激勵法鼓勵學生
幼兒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成人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家長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xiàn),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guī)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而獲得的正面強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來,而逐漸養(yǎng)成行為習慣。
例如:為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解決有些幼兒不愿洗手的壞毛病,老師對已經養(yǎng)成洗手習慣的幼兒講講自己對洗手的看法,同時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向幼兒出示兩張圖片,一張圖為臟的小手,一張圖為干凈的小手,然后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那只小手?為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說出臟手上有細菌,吃到肚子里會生病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洗手,當幼兒洗干凈手后,教師及時在班級進行表揚,從而使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4)科學引導
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于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載體,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為培養(yǎng)幼兒愛惜糧食,我們向幼兒講述了《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啟發(fā)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進餐中,扔飯菜的行為明顯減少了。但現(xiàn)在幼兒教育中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或者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yǎng)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愿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例如,父母愛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錢任孩子花,結果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
(5)幼兒的藝術啟蒙要新穎巧妙
由于幼兒個性好動、好問、好玩等不能讓其長時間地進行“讀寫”訓練,要讓孩子們更多接受些藝術啟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等。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他通過美妙的聲音,生動形象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擬的。宛轉動聽的旋律可以使人興奮,給人帶來無比的喜悅,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淚。音樂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性情,使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促進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多些開辟音樂欣賞課,讓孩子們多接觸音樂,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一些簡單易懂的歌曲進行。比如:教唱《小貓你別吵》?!兑环皱X》、《螞蟻搬豆》、《蝴蝶花》等,培養(yǎng)幼兒的原因素養(yǎng)。此外,讓孩子們看看一些簡單的畫冊,激發(fā)他們對畫畫的興趣,讓五彩繽紛的畫畫在孩子們的腦子中留下印象[2]。要有目的地讓孩子學會畫一些簡單事物。如:太陽、月亮、樹木等,畫成后,再讓他們分別涂上顏色,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再者,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結合音樂的感受,審美的眼光,感情的表達等,對幼兒來說,這不僅可以鍛煉優(yōu)美的體態(tài)。培養(yǎng)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還能開發(fā)智力,增長知識,使幼兒變得更加聰明、自信、活潑和健康。在教示跳舞時,先讓孩子們觀看幼兒們表演的各種節(jié)目,主要的朗誦、跳舞等,讓他們在腦子里形成概念。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老師只要認真、耐心地教、孩子們肯定學得快,演得很棒。
結束語:
傳統(tǒng)的學前教育只是表現(xiàn)在形式上,缺少正確的引導。在教育發(fā)展的新時期,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接受教育,讓學生在游戲中就能掌握新的知識,是培養(yǎng)新時期幼兒的最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小青.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 [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6(02)15-17.
[2]王新.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J]. 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6(21)22-23.